當悲痛入骨後才發現:活著,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活著》

當悲痛入骨後才發現:活著,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活著》

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思妃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上偶遇一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便心生一計,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杆。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而影片《活著》中,皮影戲作為一箇舊時代的產物見證了男女主人公一生悲慘命運。

影片《活著》,“富貴”的人生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當悲痛入骨後才發現:活著,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活著》

第一階段

這時候的富貴還是個闊家少爺,衣食無憂,天天聽皮影戲、賭博、爛醉,不顧懷孕妻子的數次勸告,依然我行我素,貪圖享樂,直至敗光所有家產,氣死老爹,妻離子散。

第二階段

富貴落敗後,皮影戲卻成了他的謀生方式,後來他陸續成了“國軍”和“共軍”,那幾年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活著,活著出去,活著去見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好好的陪在他們身邊。

當悲痛入骨後才發現:活著,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活著》

第三階段

在大躍進中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看到他和兒子有慶鬧彆扭,有慶給他送酸辣水喝,真是讓人感動的想笑又想哭,想起了一句歌詞:“笑中也有淚,樂中也有哀”。而富貴也不時的會為大家表演皮影戲,為大家帶來歡樂。

第四階段

富貴一家好不容易得到的幸福生活卻再一次坍塌,因為一次意外導致上小學的有慶被牆壓死,所有人傷心欲絕。幾年後,鳳霞長大了也找到了好的姻緣,卻因為難產也相繼離開,所幸留下一子。

當悲痛入骨後才發現:活著,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活著》

第五階段

富貴和家珍平靜的活著,和小外孫一起玩耍,不時去有慶和鳳霞的墳前看看,因為那裡有一份屬於他們的永遠的牽掛…

影片根據餘華同名原著改編,時間跨度比較長,以福貴一家的坎坷命運為主線,講述了福貴和他家人風風雨雨幾十年的遭遇,而不同年代的遭遇,透出一個時代的縮影,從解放戰爭、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最後,他們的生活已經變得麻木,失去的太多,面對生活,大概只剩下“活著”。

當悲痛入骨後才發現:活著,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活著》

影片露出一股悲憫情懷和傷感的黑色幽默,它將歷史濃縮為個人命運,而命如螻蟻般的個人命運,只能是枉自興嘆的生命之痛。該片被視為張藝謀最好的作品,也是中國電影中難得一部佳作,獲法國第47屆戛納電影節評審獎。著名演員葛優憑藉在片中的出色表演榮膺戛納影帝,成為首位獲得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男演員。

當悲痛入骨後才發現:活著,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活著》

或許這就是命運,其實導演沒有過於渲染宏大的場面,而只是冷靜的回看歷史,通過一家人的命運,讓觀眾在冷靜與清醒的狀態中,作出自己的判斷與思考,所以,這部電影是樸實的,誠摯的,而且還是幽默的,它的不經心都精心的掩藏了起來,給我們看到的,便是一個命運的輪盤賭,上演著不近情理卻又無可奈何的戲碼,每個人,都擺脫不了,主張不了,向東的走向了西,往前的退了後,在這種無常不公中,人能做的,唯有接受命運,好好活著罷了。

生活裡充滿了各種意想不到,那是命運的無常,人們漸漸學會了知天樂命,本片便是傳達了這樣一種樸素的人生哲學。因為活著就是希望。有慶、鳳霞去了,還有饅頭,而饅頭的日子只會比現在好,富貴一家三口說著,心裡充滿了希望。這也是這部片子傳達的積極意義:活著,並且心存希望,相信未來——那是食指的名詩。這部作品便是這樣帶給人們希望。生活裡的醜陋固然很多,人卻不能因此就失去信心,自暴自棄。

當悲痛入骨後才發現:活著,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活著》

回頭想想,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生命的旅途中,每個人都要承受如此的承重,雖然版本不一,但是每個人都必須去面對,不管遇到什麼,還是得好好活著,哪怕再艱難的境遇也帶著虔誠的期許。我們每個人,包括我自己,無論在過去還是在未來,都必須有這樣的信念支持我們的生命,那就是:苦難的終究會過去,以後會好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