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


建立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

記者 曲行森 通訊員 陸建明
  加快發展養老服務事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也是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會和生活品質之區的重要體現。為積極應對我區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進一步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完善養老服務設施,豐富養老服務內容,我區日前出臺了《蕭山區養老服務事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明確提出推進全區養老服務向適度普惠型發展。
  指導思想
  按照“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推動”原則,立足“保基本、增福利、促市場”,建立起覆蓋城鄉、佈局合理、形式多樣、功能齊全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層次多樣化、服務方式社會化、服務隊伍專業化和運行機制順暢、服務品質良好、可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新格局,初步建立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與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適度普惠型的社會福利制度,努力實現“老有善養”。
  總體目標
  【關鍵詞】養老現狀
  截至2010年末,我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1.69萬人,佔總人口的17.79%,其中80歲以上高齡人口達3.25萬人,佔老年人口的14.98%,人口老齡化、高齡化趨勢十分明顯,空巢老人比例不斷提高。同時,我區每百名老人的養老床位數只有2張,其中社會辦養老機構床位數不到養老床位總數的20%,享受機構養老服務人數只佔老年人口總數的1%左右,養老服務供給相對不足,養老服務的投入力度、服務質量、服務內容、服務對象等方面與杭州主城區相比、和社會期望值相比、和蕭山的經濟社會實力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一系列問題和挑戰,養老事業發展任務艱鉅。


  【關鍵詞】總體目標
  要以發展老年福利事業為重點,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進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增強社區照料功能,加強機構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社會化服務機制。到2013年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網點(站)建設基本全覆蓋,老年人普遍享受到居家養老服務,其中享受政府購買服務的老人佔全區老年人總數的3.5%,全區每百名老人擁有機構養老床位數達到3張以上,全區享受機構養老服務人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3%,社會辦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佔總床位數的比例力爭達到50%。
  階段目標
  【關鍵詞】養老機構建設
  為基本滿足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需求,在加快國辦養老機構和鎮街敬老院建設、提升其服務能力的同時,要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多種形式興辦多種層次的養老機構,為各種需求不同、收入不同的老年人提供差別化服務,力爭到2013年底,全區每百名老人擁有機構養老床位數達到3張以上,全區享受機構養老服務人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3%,社會辦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佔總床位數的比例力爭達到50%。
  2011年:新的區社會福利中心暨老年頤樂園二期基本建成,設計床位1000張,集老年公寓和孤殘兒童、五保“三無”對象、重點優撫對象等特殊人員的託管託養功能為一體;位於新灣街道的錫安養老院建成並投入使用,設計床位120張,民非登記;位於蜀山街道的浙江盛和居老年公寓開工建設,設計養老用房1700戶,功能定位是綜合性的中高端營利性養老機構;進化鎮敬老院遷建完成項目報批、地質勘察,設計床位100張。

  2012年:新的區社會福利中心暨老年頤樂園二期投入使用;進化鎮敬老院遷建完成項目設計並開工建設;聞堰鎮敬老院遷建完成前期準備工作。
  2013年:浙江盛和居老年公寓主體工程和進化鎮敬老院遷建項目基本完成;聞堰鎮敬老院遷建項目動工。
  根據新城發展和小城鎮發展的需要,在大江東新城和臨浦、瓜瀝兩個組團鎮總體發展規劃中預留養老機構建設用地。
  【關鍵詞】居家養老工作
  出臺深化居家養老服務政策,建立居家養老服務需求評估體系,全面推進居家養老工作,增強社區照料功能。到2013年底,敬老院普遍開展社會化養老服務,實現向區域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轉型;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網點(站)建設基本實現全覆蓋,老年人普遍享受到居家養老服務,其中享受政府購買服務的老人佔全區老年人總數的3.5%。
  2011年:建立健全區、鎮街、社區三級養老服務和管理工作機構:區級要設立相應的養老管理、服務指導機構,在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做好養老服務工作的組織實施和管理指導。所有鎮街和經濟技術開發區要建立養老服務中心,按照區域大小和老年人數配備好工作人員,搭建好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立工作機制,開通服務熱線,確保有人做事、按章辦事。符合條件的敬老院完成事業法人登記,改善服務設施,提升服務功能,向居家老人提供日間託養、短期寄養、配送餐飲等服務,實現向區域性、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的轉型。所有城市社區和30%的農村社區(行政村)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站並開展服務,在摸清底子的基礎上,整合各種養老服務資源,對高齡、獨居、空巢、困難老人等開展生活照料等多方面的個性化服務,享受政府補助的居家養老服務人數達到老人總數的1%。按照合理佈局、覆蓋周邊、確保質量的原則,以政府補助、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平均每個鎮街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老年食堂2個。

  2012年:所有敬老院實現向區域性、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的轉型。所有城市社區和70%的農村社區(行政村)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站並開展服務,享受政府補助的居家養老服務人數達到老人總數的2%。平均每個鎮街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有老年食堂3個。
  2013年: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實現基本全覆蓋,享受政府補助的居家養老服務人數達到老人總數的3.5%。平均每個鎮街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有老年食堂4個,服務範圍基本全覆蓋。
  【關鍵詞】老年活動設施建設
  進一步加強老年活動場所的建設和管理,豐富老年文化生活。到2013年底,“星光老年之家”實現全覆蓋,同時不斷提高規範化管理水平,拓展“星光老年之家”養老服務功能;要因地制宜,以“星光老年之家”為平臺,以老年人協會為主線,以“銀齡互助”活動為載體,加快建立志願助老幫扶機制;要在鞏固區、鎮街、村(社區)三級辦學的基礎上,加強鎮街老年學校建設,各鎮街都建有一所規範化的老年電大分校或老年學校,落實教學場所和人員,定期開展教學活動,全區老年人參加各級各類老年大學(含老年電大、老年學校)學習的人數達到老年人總數的12%。
  【關鍵詞】養老服務隊伍建設
  加強養老機構養老護理員和社區居家養老助老員的業務培訓,到2013年底,60%以上的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經培訓上崗。

  保障措施
  各鎮街要高度重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責任到人,重抓落實。要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為契機,完善養老服務政策,加大養老服務投入,推進養老機構建設,整合養老服務資源,提升養老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我區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實現養老服務事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目標,需要大量的資金保障。在區、鎮街兩級財政加大投入力度、福利彩票公益金統籌安排部分補助資金的同時,要鼓勵社會資金參與養老服務事業,並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通過多渠道籌資、多元化投入,確保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到位、政策落實到位、行動目標達成。
  區民政、老齡、發改、財政(地稅)、建設、規劃、國土資源、人事(機構編制)、勞動保障、審計、物價、衛生、工商、公安消防、教育、文廣新聞出版、體育、司法、團區委、房管、電信、電力、金融、城投等單位和各鎮街要按照各自職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促進我區養老服務事業快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