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魚不進窩、進窩後為何不咬鉤?原來魚覓食有你不知道的祕密

很釣友在垂釣時總是遇到有些窩料打窩後魚不進窩,而有的釣友會遇到窩子裡面有魚而總是不咬鉤,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魚覓食的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如果我問你,魚有沒有鼻孔,你有注意過這個問題嗎?可能很多人沒有在意,其實常見的魚類是有鼻孔的,在嘴巴正上方,而且是兩個鼻孔組成的一對。

為何魚不進窩、進窩後為何不咬鉤?原來魚覓食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魚類雖然有鼻孔,但是其功能卻與我們人類和哺乳動物的鼻孔有較大的區別。魚類的鼻孔不像大多數哺乳動物一樣除了嗅覺功能還完成呼吸功能。魚類的呼吸是通過嘴巴吸水而對水中的氧氣過濾完成的。所以常見魚類的鼻孔只完成嗅覺功能。

且魚的兩個鼻孔是不與口腔相通的,鼻孔上還有一個瓣膜,其作用主要是對經過的水流起阻擋和加速作用,以便於水流進入魚的鼻腔,水從一個鼻孔流進而從另一個鼻孔流出,這樣水流流過管狀器官時,管中盲囊(嗅覺器官)就可以感受到水中的氣味了,因此看上去像有兩個鼻孔一樣。

為何魚不進窩、進窩後為何不咬鉤?原來魚覓食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嗅覺是一種遠感(通過長距離感受化學刺激的感覺),魚兒通過嗅覺尋找發現遠處的食物,魚類利用嗅覺尋找和辨別食物的能力很強,特別是底層魚類和一些在夜間進行捕食的肉食性魚類。因為水中的能見度與空氣中不可同日而語,因此久而久之,魚類就進化出了超強的嗅覺本領,嗅覺成為它們覓食的主要工具(據資料顯示鯉科類魚類對不同食物的靈敏度是人的200~2000倍),而視覺的作用卻要次要得多,因此釣具和餌料顏色對魚影響有限,而主要是氣味。當然不同魚類的特點又有差異,比上層魚白條、鰱鱅、翹嘴等視覺又比底層魚發達。

為何魚不進窩、進窩後為何不咬鉤?原來魚覓食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我們釣魚誘魚就是利用了魚的嗅覺,要更好的釣魚,釣更多魚,就需要研究魚的嗅覺特點而投其所好,也就是我們要知道套路。

第一.利用魚的嗅覺引魚

有嗅覺的動物都有其嗅覺閾(也就是有氣味物質能夠引起嗅覺的最小濃度,稱為嗅覺閥值),但是嗅覺敏感度並不是恆定值,就和人一樣不同人之間有差異。

魚類的嗅覺也會隨著不同水域、環境溫度、溼度和氣壓變化而變化,而且還會對某一些特殊氣味更敏感和偏好。 比如鯽魚偏愛香甜、鯉魚則偏愛微腥、草魚偏愛麴酒氣味,而肉食性魚類更加偏愛血腥氣味,因此在垂釣時首先引魚用的窩料你就得投其所好,應針對主釣魚類的窩料做出針對性的搭配。

為何魚不進窩、進窩後為何不咬鉤?原來魚覓食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即使是同樣的氣味,不同的水域不同地域的魚也會有不同的偏好。就拿咱中國來說,地大物博,氣候和物產多異,一方水土養一方魚,一個地方魚一旦習慣某種氣味,就會對該氣味放鬆警惕,如果出現另一種新的氣味時,反而可能會提高警覺。

所以我們某些餌料及搭配在某一地域即使非常好使,到了另一個地方可能就效果大打折扣,或者根本就不上魚,也不足為怪了。 因此在垂釣中必須根據各地魚飲食偏愛,投其所好,就像我們到了有些黑坑,平時在野河中用的餌料、小藥效果再好也不一定好使,這時候還不如用原塘顆粒,就是這個道理。而名目繁多的商品餌,也不存在一餌打天下的超級配方,也就不難理解了。

為何魚不進窩、進窩後為何不咬鉤?原來魚覓食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第二.餌料的搭配的注意事項

物質的氣味揮發,幾種不同的氣味混合,可以產生不同的氣味,結果有三種:

1、產生一種新的氣味;

2、一種氣味掩蓋了另外一種氣味;

3、氣味中和,混合後氣味完全不引起嗅覺

根據以上道理,餌料搭配一定要講求主次之分,不能一股腦兒的瞎搭配。為了想象中的好效果,添加無數種餌料,而且沒有相應的比例,就像一鍋大雜燴,這樣各種餌料混一起反而使餌料沒有特點,變得平淡無奇。 所以餌料的氣味,需要根據作釣目標魚的偏好,有主次之分,針對性的突出某種氣味。

為何魚不進窩、進窩後為何不咬鉤?原來魚覓食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之外很多釣友喜歡使用小藥,在使用小藥時也經常會出現死窩的情況。就是因為一些化工小藥氣味太濃,對魚的刺激也太大,或者氣味不對魚兒胃口,引起了魚兒的警覺,不但不能誘魚,反而驚窩。

第三,誘魚成功後就能高枕無憂嗎?

我們利用魚的嗅覺將魚引進窩子後就可以爆護嗎?其實不是,有很多釣友發覺打窩後窩子裡面魚星滿布,可魚就是不咬鉤,這是為什麼?這就不得不提魚的味覺系統了。魚的味蕾主要集中在口中,除此之外,鰓、唇、以至於口附近的觸鬚也有部分,有的魚還遍佈全身。那麼這種不張口就能感受食物味道的功能,正是我們有時候失敗的原因,試想即使我們的窩料非常對味魚的嗅覺,魚會被你引過來,但是來了後並沒有它想要吃的東西,那麼即使將魚引到窩子內,也毫無意義。味覺和嗅覺共同對水體中物質進行分析。所以魚在就食時,多數都要經過反覆吞吐嘗試,辨別食物的可食性和適口性。

為何魚不進窩、進窩後為何不咬鉤?原來魚覓食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就如我們常釣的鯽魚、鯉魚、鯿魚、草魚味覺是比較靈敏,對釣餌的口味有較高的要求,偏好於甜。對酸味和苦味卻比較反感。而鰱魚、鱅魚則偏向於酸臭味。 食物都有各自特殊的味道,與氣味一樣,魚對自己熟悉的味道更加偏愛,同時也更能夠放鬆警惕。

為何魚不進窩、進窩後為何不咬鉤?原來魚覓食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今天我們聊了影響魚進食的兩大重要因素就是魚的嗅覺和味覺。所以我們知道了魚在覓食的時候這些秘密和技巧,也就瞭解了我們平時釣魚的時候為什麼成功,為什麼失敗,失敗了就從失敗原因找對策,試驗不同方案去改善,知己知彼才會百戰不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