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玩笑!當下最火熱播劇《清平樂》裡宋仁宗讀的那本《尚書》,重慶圖書館有一模一樣的真同款

“官家”和臣子的腰帶繞的都是兩圈,還原度滿分;官員的腰帶上真掛了“魚袋”,還原度也是滿分;曹皇后從頭飾到耳環和古畫裡竟一模一樣,還是滿分……開播10天來,當下最火的古裝大劇《清平樂》在服裝、化妝、道具、美術等細節上所花的“匠心”可謂是贏得了各方讚譽。在無數關注的目光中,自然也包括了歷史、古籍研究界資深人士“挑剔”的目光。

不开玩笑!当下最火热播剧《清平乐》里宋仁宗读的那本《尚书》,重庆图书馆有一模一样的真同款

4月17日,左鵬接受記者採訪

這不,重慶圖書館特藏文獻中心館員、古典文獻學博士左鵬就眼尖地發現了劇中的諸多“玄機”。4月17日上午,他坐到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鏡頭前專門和我們聊了聊這部大劇從片頭《清平樂》題字,到宋仁宗趙禎讀的書的諸多“奧妙”:必須要“劃重點”指出的是,劇中給了特寫、趙禎正在讀的《尚書》原書就是重慶圖書館的館藏寶貝之一。

眼尖

從只有數秒的鏡頭裡看出不一樣

如果把在復旦大學讀古典文獻學博士研究生也算上,目前供職於重慶圖書館特藏文獻中心的左鵬從事古籍研究已有10年了。用他的話說“吃這碗飯的”,成了他本次發現宋仁宗讀那本書“有點不一樣”的關鍵。因為早就聽說和真實歷史息息相關、還原度不錯,所以“平時不怎麼愛看電視劇”的左鵬也加入了追《清平樂》的隊伍。

“我看得比較慢,上週末才看到第10集。”左鵬說,就在此時劇中只持續了幾秒鐘的一幕引起了他的注意。這一幕是王凱飾演的宋仁宗趙禎正在燈下讀書,與之相對應的劇情是他正在研讀的是《尚書》中《皋陶謨》一篇。“讓我有了興趣的是,雖然那一幕只有短短几秒鐘,但我仍看出來那本道具書絕不是隨便胡編亂造的,而應該是真實度很高的一個古籍影印本。”

不开玩笑!当下最火热播剧《清平乐》里宋仁宗读的那本《尚书》,重庆图书馆有一模一样的真同款

4月17日上午,記者在重慶圖書館見到的館藏明嘉靖李元陽刻本《十三經注疏》中《尚書註疏》卷四原書

這書到底是個什麼版本?作為“專業觀眾”,此時左鵬心裡就開始從劇轉向琢磨這個有趣的專業問題。倒退、暫停,截下劇中對書頁給出特寫的鏡頭,本週二左鵬還真的在單位、重慶圖書館特藏文獻中心找到了答案。

同款

重慶圖書館這套館藏和劇裡的一模一樣

從《清平樂》第10集的高清截圖可以看出,宋仁宗正在讀的一段內容是“鹹若時,惟帝其難之。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左鵬說,這段話如果用白話文來講述大意就是皋陶和禹在討論治國之道,其中的思想對宋仁宗的為人、治國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4月17日上午,在重慶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記者也見到了左鵬檢索出的、和劇中宋仁宗手裡捧的那本書一模一樣的原書。仔細對比劇中截圖和原書實物可以發現,無論是內容、字體大小、排列順序,甚至具體到字的筆畫、寫法都可以說一模一樣。

不开玩笑!当下最火热播剧《清平乐》里宋仁宗读的那本《尚书》,重庆图书馆有一模一样的真同款

對比可以發現,重慶圖書館收藏的這版《尚書註疏》中的《皋陶謨》這一葉從版式到字體,都和《清平樂》裡趙禎看的一模一樣

據左鵬介紹,展現在記者面前的這本原書的準確稱呼是“明代嘉靖李元陽刻本《十三經注疏》中《尚書註疏》卷四”。“《清平樂》裡宋仁宗正在讀的那部分內容是卷四里的第二十四葉(古籍專有名詞)。”

遺憾

道具書所用刻本“錯”了500年

看到這裡,有心的讀者和網友應該已經發現問題了:宋朝皇帝怎麼可能讀到明代刻本的書?提及此,左鵬也笑著直言,“我並不是專門要給電視劇道具找茬兒,但確實從我們目前找到的原書看,《清平樂》道具影印採用的原始版本,最接近的就是明嘉靖的這個刻本。它的誕生年代大概和宋仁宗時期,相差了500年。”左鵬說,不過,這其實反倒可以證明劇組確實在製作道具時是認真下了功夫的。“它不給特寫,隨便找本什麼書,過了也就過了。”

不僅如此,左鵬還進一步解釋,如果從自己所處的專業角度出發來分析,劇方道具組如果真想找一本宋代刻本的《尚書》來作為原始底版影印,難度還真的不小。“宋朝,尤其是北宋刻本保存至今的,可以說是極為稀少。”左鵬說,自己能想到的、年代相對接近(但也在宋仁宗之後)的就是國家圖書館藏的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尚書正義》的影印本。

左鵬還特別提到,目前看《清平樂》道具組之所以選擇了明代嘉靖李元陽刻本的《十三經注疏》作為底版來製作道具書,和其崇高的歷史地位密不可分。

李元陽,字仁甫,曾於嘉靖十五年(1536)至十七年(1538)在福建任巡按御史。《十三經注疏》三百三十五卷就是他在這期間主持刊刻的。“首先,《十三經注疏》可謂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典籍,李元陽刻本又可以說是目前所見的第一部完整的《十三經注疏》。”左鵬說,像目前重慶圖書館館藏的這套完整的李元陽刻《十三經注疏》,共二百九十七冊,早在1989年就已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另一部孫志祖批校的李元陽刻《春秋左傳註疏》,早已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足見李元陽刻本的珍貴。

“這個版本也應該是目前相對比較容易得到的一個版本。”據左鵬介紹,包括重慶圖書館在內目前全球僅有10家左右的圖書館保存有完整的《十三經注疏》刻本。“其中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已經將它電子化,並可以網上查閱。”

而目前重慶圖書館館藏的這部《尚書註疏》是由著名藏書家戴正誠(字亮吉,1883—1975)先生捐獻得來。據介紹,1951年戴正誠是把自己平生收藏的13764冊線裝書以及碑帖等,全部捐獻給了西南人民圖書館(重慶圖書館前身),這部《尚書註疏》就是其中之一。

較真

劇裡還有這兩本“書”也有小Bug

作為專業人士,左鵬在看《清平樂》時對書的留意可不止宋仁宗手裡那一本。像第二集裡劉太后遞給郭皇后的《論語》、第八集裡曹皇后看的《齊民要術》,他都仔細“研究”過。

不开玩笑!当下最火热播剧《清平乐》里宋仁宗读的那本《尚书》,重庆图书馆有一模一样的真同款

第二集裡劉太后遞給郭皇后的《論語》和第八集裡曹皇后看的《齊民要術》都引起了左鵬的關注

不开玩笑!当下最火热播剧《清平乐》里宋仁宗读的那本《尚书》,重庆图书馆有一模一样的真同款

4月17日上午,左鵬現場給記者展示宋代書籍的“蝴蝶裝”裝幀方式

“可以點讚的是,這兩本書劇裡都做成了宋版書的樣子。”左鵬笑著表示,尤其用心的是它們細緻到了可以看出裝幀都是宋代書籍的裝幀——蝴蝶裝。但從專業角度看,這兩本書依然有小瑕疵,“宋版書的版心(即書向內的摺痕或訂線處)是很窄的,劇裡這兩本書的版心都做的過於寬大了,版心裡的書名也是大得突兀,正文與欄線的間距相比真的宋代書也有些偏稀疏。”

猜猜看

片頭題字的“樂”字到底出自哪兒

更多有關《清平樂》服裝、化妝、道具、美術的用心之處,網上已經很多了,這裡也不再贅述了。採訪中,左鵬還給記者提到了一處頗見劇組美術設計用心的地方:《清平樂》的片頭題字來頭也不簡單。

不开玩笑!当下最火热播剧《清平乐》里宋仁宗读的那本《尚书》,重庆图书馆有一模一样的真同款

《清平樂》片頭題字

“三個字前兩個都已經可以肯定地說,是集自趙孟頫的書法。”左鵬表示,作為楷書四大家之一,趙孟頫的書法遒媚秀逸、風神俊美,可以說是影響了此後數百年的書法風尚。同時,他也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一世孫,也算是宋仁宗趙禎的後裔,集取他的字來作以宋仁宗為主角的電視劇的題字,自然是恰如其分的。

不僅如此,左鵬還給出了《清平樂》片頭的“清”和“平”的具體出處。“清”字集自趙孟頫行書《赤壁賦》,現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平”字則集自趙孟頫行書《靈隱大川濟禪師塔銘》,現為上海博物館藏。

不开玩笑!当下最火热播剧《清平乐》里宋仁宗读的那本《尚书》,重庆图书馆有一模一样的真同款

這應該就是《清平樂》片頭題字“清”和“平”的原始出處,都是趙孟頫的作品

至於“樂”字出自哪裡,左鵬也想把這個問題留給喜歡書法的讀者和網友。“我們同時也在重慶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裡向讀者提出了這個問題,但目前還沒有正確答案。”左鵬笑著說,有提到過出自米芾作品的,但他們仔細比對過,細節上出入還是比較明顯,可以排除。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文字/視頻 裘晉奕

不开玩笑!当下最火热播剧《清平乐》里宋仁宗读的那本《尚书》,重庆图书馆有一模一样的真同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