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聯軍兵力

1812年,拿破崙的大軍面臨著兩線作戰,44萬至54萬人在俄羅斯、西班牙戰場。20至25萬人在德國,10萬人在意大利,其餘兵力則在法國本土。

進攻俄羅斯的兵力包括至少25萬名法國人、10萬名波蘭人,奧地利方面提供了4.2萬人。來自各個地區的部隊有捷克人、克羅地亞人、德意志奧地利人、匈牙利人、斯洛伐克人、塞爾維亞人和羅馬尼亞人,其中有4000人來自伊利里亞和達爾馬提亞(今天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波黑部分),3.5萬人來自意大利,意大利人中有2.1萬人來自意大利王國,7千人來自皮埃蒙特、利古里亞、托斯卡納、熱那亞、帕爾馬和羅馬,那不勒斯同樣提供了7千人。德國方面有3萬名巴伐利亞人、2.5萬名普魯士人、2.2萬名薩克森人、威斯特伐利亞人同樣出兵2.2萬人、1.2萬名巴登-符騰堡人、1萬名比利時人、9千名瑞士人,自德國北部和萊茵河左岸共5千人,巴登也出兵5千人,4千人來自萊茵聯邦的各個國家,伯格和黑森各自提供3千人,2千人來自梅克倫堡。其他方面荷蘭則出動了1.5萬人。

這些是理論上可以投入的兵力,實際上大軍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為北翼集群、南翼集群和中央集群,兵力總計44-47萬人,第二梯隊則作為預備隊,兵力在8.5萬人至10萬人左右。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三皇會戰中的拿破崙

渡過涅曼河

埃布勒將軍指揮工程兵們在河面上架起三座間距百米的巨型浮橋,1812年6月24日凌晨3點鐘,太陽昇起,對面的立陶宛平原悉數收入眼底,大軍主力開始過河,而達武第一軍的莫朗師已經於前一日的夜間成功渡河,達武也明白補給的重要性,他在涅曼河的左岸立起麵包爐烹製麵包,同時每一個團都趕著不計其數的牛羊和一輛輛的食品運輸車渡過涅曼河,達武要求第一軍的每個士兵需要攜帶二十天份的黑麵包和麵粉,揹包裡有大約十磅麵粉或大米,但是有些士兵覺得揹包太重,私自丟棄了揹包裡的麵粉,漢堡和盧卑克人第2旅旅長勒克萊爾下轄的127步兵團團長發現了這一情況,於是讓這些偷懶的士兵們在包裡裝滿了沙子。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渡過涅曼河1

渡河的部隊軍裝齊整,秩序良好,自信滿滿地走在橋上,每個團最前方的是正在演奏的軍樂手,伴隨著樂曲聲的則是此起彼伏的皇帝萬歲的呼聲,這些士兵彷彿是在接受檢閱一般,一個團接著一個團,一個營伴隨著另一個營從四面八方抵達準備過河,大軍如洪流一般湧向對岸的平原,歐仁將軍的意大利軍訓練有素,士氣高昂,皇家近衛團就好像在米蘭宮殿前的廣場上游行一般前進,當天,有23萬人穿過涅曼河,直至25日晚,大軍仍未完全通過,幾天後,第四軍和友軍部隊10餘萬人渡過皮羅納河,7月1日,波蘭軍隊,雷尼埃的薩克森軍和施瓦岑貝格指揮的奧地利軍共7.8萬人從南邊的格羅德諾過涅曼河,從德羅希琴過河的第十軍和友軍共5萬餘人北上里加、米陶和雅庫佈施塔特對陣俄軍。

意氣風發的聯軍士兵們不會想到遠征將在飢寒交迫中結束,許多人再也無法回到自己的家鄉,拿破崙對指揮這麼多部隊取得勝利充滿自信心,他認為不出兩個月俄國人就會求和,可惜戰事的進展會超出他的想象,這次遠征終將成為噩夢,一步步的埋葬自己的帝國,而埃布勒也不會預料到半年後自己會再度在此地搭建橋樑,那時已經無法再用意氣風發,信心滿滿,軍容齊整來形容大軍。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渡過涅曼河2

踏上俄國大地之前,拿破崙縱馬穿過一塊麥地時,一隻野兔竄出,戰馬受驚,他從馬上跌落下來,這件事情被科蘭古視為不詳,貝爾蒂埃同時也表示了擔憂,他向科蘭古提出不過涅曼河的想法,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大軍絕不可能就地解散,但是之後發生的事情似乎印證了這個不祥之兆。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渡過涅曼河3

渡過河後,天氣就給了聯軍士兵一個下馬威,剛剛到達對岸的聯軍士兵被忽然出現的狂風暴雨澆成了落湯雞,大雨持續整整36個小時,大批戰馬死亡,溫度又極具下降,大雨來臨之前幾天裡,涅曼河附近又非常炎熱,部分士兵扔掉了內衣,因此,在雨中的士兵們溼透了整整兩天兩夜,更加麻煩的是斷糧,原本聯軍士兵在波蘭和普魯士劫掠一番後,期待俄國是一片食品豐富的土地,但是踏上俄羅斯土地的那一刻,聯軍士兵的夢想就破滅了,立陶宛的經濟差的出奇,糧食很有限,俄軍撤退前堅壁清野一次,先頭部隊搜刮一次,後續部隊只能自求多福了,內伊第三軍的士兵幸運的發現有豬四處亂竄,於是立即將他們殺死,一擁而上,這些豬被切成很多塊分掉,聯軍士兵飢餓到無法等到豬肉煮熟而是直接生咽,第四軍意大利軍的士兵也相當艱難,上級配發的糧食都不夠大軍吃一天的,一支3萬人的軍隊在一個三百戶人家的小鎮子裡,根本無法填飽肚子,餓得受不了的士兵找一切可以吃的東西,甚至是菩提樹花蜜。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輜重部隊渡過涅曼河

聯軍部署

拿破崙也知道俄軍意圖誘敵深入,但他能做的只是盡力追趕,企圖打出主力殲滅戰,由於俄羅斯實在是太大了,針對俄軍第一,第二兩個西部方面軍的作戰計劃是拿破崙親自指揮主力在邊境地區作戰,他們需要迅速殲滅巴克萊的第一西部方面軍,歐仁發起攻擊已做策應,此時側翼的熱羅姆也向前推進,殲滅巴克萊後的聯軍主力迅速集結而向南攻擊,圍殲巴格拉季昂,摧毀兩個西部方面軍後,迫使沙皇和談。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迅速殲滅巴克萊,而後南下圍殲巴格拉季昂

聯軍的部隊最終分為了中路、北線和南線三個戰場,北線戰場最初有麥克唐納的第十軍,他們負責圍攻里加,之後烏迪諾的第二軍和增援的巴伐利亞第六軍也在北線地區作戰,在下德維納河,麥克唐納的三萬人圍攻里加要塞,里加的俄軍兵力有限,城防指揮埃森勳爵只能憑藉城池堅固,雙方最終陷入拉鋸和對峙,麥克唐納的首要任務是保護物資從但澤通過涅曼河到達科夫諾這條補給線,次要任務則是威脅俄軍主力的右翼,同時也可以適時北上威脅聖彼得堡,由於巴克萊撤離前留下了維特根斯坦的步兵第一軍,軍隊防守俄軍右翼的同時也扼守住了聯軍前往俄國首都聖彼得堡的道路,於是聯軍也需要留下一支軍隊應對,如果能將其擊敗,則可北上聖彼得堡,最低的要求是纏住俄軍保護大軍的側翼,任務最初給了第二軍指揮官烏迪諾,由於其被維特根斯坦擊敗,拿破崙被迫又調集巴伐利亞第六軍北上增援。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伊萬·尼古拉耶維奇·馮·埃森

南線最初的主要戰場在立陶宛南部的普里皮亞特河沼澤地附近,有兩支軍隊在此地作戰,施瓦岑貝格的奧地利軍隊和雷尼埃的薩克森第七軍,由於拿破崙的判斷失誤,認為第七軍足以對抗俄軍,於是曾經將施瓦岑貝格的奧地利軍隊調集至中路,後俄軍第三預備軍團在南線發起攻擊,以第七軍的實力無法有效應對,奧地利軍隊又被迫再度南下,兩支軍隊對陣俄軍時取得了一定優勢,但是奇恰戈夫率領的多瑙河方面軍加入後,形勢開始逆轉,兩支大軍未能阻攔住奇恰戈夫北上的步伐,拿破崙試圖從鮑裡索夫方向撤退的意圖被奇恰戈夫擊的粉碎。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奧地利軍

中路的大軍由拿破崙親自指揮,這裡集中了聯軍70%以上的軍隊,中央部隊為達武的第一軍、烏迪諾的第二軍、內伊的第三軍,中路大軍的右翼為波尼亞托夫斯基的第五軍、朱諾的威斯特伐利亞第八軍和拉圖爾-莫布爾的第四騎兵軍負責,總指揮熱羅姆。歐仁指揮另外三個軍,歐仁的意大利第四軍、聖西爾的巴伐利亞第六軍軍長和格魯希的第三騎兵軍,他們處於中央部隊和右翼部隊之間,繆拉剩餘的兩個騎兵軍和近衛軍部隊緊隨其後。第二梯隊的兩個軍是維克托的第9軍和奧熱羅的第11軍,他們分別在普魯士和華沙大公國待命,中路軍兵力在32至35萬人左右,波蘭軍隊在東布羅夫斯基的指揮下,前往博布魯伊斯克要塞,東部有大約1萬名波蘭士兵,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確保右翼的補給線路暢通,次要任務是保護各個重要倉庫免受俄羅斯哥薩克騎兵和的入侵,比如明斯克,奧爾沙修建的倉庫。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法軍渡過涅曼河後的情況,俄軍兵力過於分散,很可能被聯軍各個擊破

邊境地區的戰鬥

俄軍的迅速撤退讓拿破崙非常頭疼,6月26日,第一和第三騎兵軍雖然已經接近維爾納,然而俄軍主力似乎消失了一樣,希望在邊境地區殲滅俄軍的計劃完全落了空。

實際上邊境上附近的俄國三個集團軍太過分散,由於地形的阻斷,第三預備軍團只能獨立作戰,第一,第二兩個西部方面軍憑藉各自的兵力單打獨鬥則完全不是聯軍的對手,邊境地區想要阻止聯軍的進攻是非常困難的,唯一的機會就是想辦法會合而後伺機反擊,在戰爭爆發前4天,普拉托夫的哥薩克騎兵部隊已經在邊境地區警戒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拖慢聯軍前進的步伐,為疏散駐軍,城市官員以及各類物資贏得時間,6月27日,在格羅德諾以西,哥薩克騎兵部隊與東布羅夫斯基的波蘭軍隊相遇,哥薩克當天成功擊退了波蘭騎兵。第二天的戰鬥更為激烈,聯軍增援部隊到達,開始炮擊哥薩克騎兵,波蘭烏蘭槍騎兵與聯軍步兵共同發起攻擊,將俄軍騎兵逼退至附近的高地。入夜,俄軍寡不敵眾被迫撤退,得到前線消息的俄軍開始迅速行軍,避免被包圍,7月2日至3日兩天時間,第二西部方面軍強行軍五十六英里抵達新格魯多克,4日,又行軍二十四英里,各部隊主力成功會合,同一天,聯軍中的一位波蘭翻譯正在勘察地形,路過別列津納河時他如此寫:”這河的名字沒什麼特別的”,六個月之後他的想法肯定大有不同。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揚·亨利克·東布羅夫斯基

5日,聯軍騎兵部隊在道加瓦河附近遇追上了一支俄軍騎兵,雅克·格瓦伊斯指揮第16輕騎兵旅指揮官發起攻擊,符騰堡第3狙擊騎兵團,普魯士混編槍騎兵團和普魯士第10驃騎兵團的攻擊大獲全勝,第二騎兵軍指揮官蒙布倫將軍又派出炮兵支援,俄軍被擊潰,損失嚴重,但是這樣的戰果遠遠不能讓拿破崙滿意,他寫了一份措辭嚴厲的信件給到熱羅姆“你所指揮的軍事行動糟糕透頂,你為什麼不把輕騎兵交給波尼亞托夫斯基?巴格拉基昂就這麼成功撤退了!你奪走了我辛勤機動換取的戰果,也喪失了一個那麼好的機會,你對戰爭的第一法則一無所知!”熱羅姆則指出“自己已經做了能做的一切,糟糕的道路,疲憊的士兵和連綿的大雨”導致其無法追上巴格拉季昂,另一面,俄軍的撤退實在太塊,導致對士氣的打擊也很大。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耶拿會戰中,法國龍騎兵奪取了普魯士軍旗

8日,明斯克被攻佔,聯軍的接近導致城內混亂不堪,明斯克省省長未能執行焦土命令,彈藥庫和軍需倉庫落入聯軍手中,城內親波蘭、親法的居民也留下了大批物資,包括3千6百公擔麵粉、2萬2千蒲式耳燕麥、6千公擔乾草、2百小桶白蘭地,聯軍馬匹的損失非常巨大,拿破崙寫信給麥克唐納要求在庫爾蘭地區購買馬匹,2000匹馬於16日送到。

9日,普拉托夫的哥薩克騎兵在南線米爾村附近發起反擊,普拉托夫使用哥薩克慣用的戰術對付聯軍,他首先觀察敵軍情況,將哥薩克分為5個作戰隊伍方便指揮,先前進,再佯裝撤退,誘使敵軍進入伏擊圈,而後從側翼和後方一擁而上,如果對方不上當,則繼續引誘之,魯日涅茨基指揮的波蘭軍隊在米爾村附近的科拉利奇與哥薩克騎兵相遇,而普拉托夫則佈置了好了一切,米爾村正面僅有一個哥薩克團,圖爾諾的波蘭第3槍騎兵團成功擊退了他們,趁機攻入村中,隱蔽在西南方向叢林中的哥薩克主力抓住機會發起攻擊,另外三百名哥薩克也埋伏在波蘭軍隊撤退的路上,圖爾諾的第3烏蘭槍騎兵團遭遇伏擊,損失了356人,一團中伏導致全旅潰敗,第28輕騎兵旅的第2,第7和第11團三個團趕來增援,普拉托夫則將自己的主力全部壓上,擊退了波蘭騎兵,第二天哥薩克騎兵開始撤退,魯日涅茨基緊隨其後,俄軍騎兵集中兵力攻擊第7烏蘭槍騎兵團,6個小時後。庫特尼科夫的哥薩克增援部隊抵達。魯日涅茨基的左翼被襲擊,大敗,波蘭騎兵損失了700人,被俘248人,俄軍損失180-300人,兩名哥薩克上校陣亡,熱羅姆的失敗再度點燃了拿破崙的怒火,這一次他命令其將指揮權交給達武,熱羅姆一氣之下回到了封地威斯特伐利亞,同時一些波蘭軍官則將失敗歸咎於他們的軍長,認為拉圖爾-莫布爾將騎兵部隊至於危險境地,與眾多敵人作戰而缺乏支持和支援。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米爾戰役,俄軍在南線一次成功的反擊

聯軍四處派出騎兵偵察俄軍主力,50名聯軍騎兵前往科洛尼的途中,發現了一輛準備補給巴格拉季昂的第二西部方面軍的輜重車隊,最終車隊被整個殲滅,聯軍將物資燒燬,把俘虜和馬匹帶回。

俄軍則派出騎兵不斷的反擊聯軍,13日,格羅德諾驃騎兵團和哥薩克團在夜間渡過德維納河,聯軍疏於警戒,竟然無人發覺,第2輕騎兵師的第7輕騎兵旅就宿營在河岸附近,被俄軍騎兵逮個正著,俄軍的攻擊沖垮了第5和第9驃騎兵團,第二天上午俄軍帶著被俘的准將聖熱尼耶,139名士兵和4名軍官離開了,聖熱尼耶不幸成為第一位被俄軍俘虜的將軍,指揮格羅德諾驃騎兵團的是亞科夫·彼得羅維奇·庫涅夫。瓦西里·奧爾洛夫-傑尼索夫則指揮了哥薩克團。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亞科夫·彼得羅維奇·庫涅夫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瓦西里·奧爾洛夫-傑尼索夫

兩天後,普拉托夫的哥薩克騎兵重複了在米爾的戰術,在羅曼諾沃附近將波蘭軍隊引入卡爾波夫部隊的包圍圈,再次伏擊之,雖然波蘭騎兵在感覺到危險後試圖後撤,但是依然沒有躲過哥薩克的襲擊,包圍圈內的700名波蘭騎兵損失過半,喪失戰鬥力,俄軍發現拉圖爾-莫布爾帶領的增援部隊後迅速後撤,駐守在羅曼諾沃的南邊和北邊,俄軍巧妙地分配火炮導致援軍損失了139人,逼退了援軍。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羅曼諾沃,相同的配方,相同的味道

7月中旬局勢

至7月中旬,聯軍已經突破了邊境,但是俄軍不斷的撤退導致期望的決戰根本沒有發生,俄軍不斷的反擊反而導致聯軍疲於應付,在涅曼和維爾納,逃兵和劫掠事件急劇增加。許多馬因為吃了綠色的穀物導致迷路,1812年俄國的夏天異常炎熱,法軍第九輕步兵團熱死軍官一人、士兵兩人,許多軍隊抱怨說,行軍條件比西班牙甚至埃及都糟糕。灰塵甚至遮蔽了士兵們的眼睛。水是稀缺的。農民的棚屋骯髒得令人吃驚,居住環境令人痛苦,軍中疾病橫行,俄軍同樣不好受,無邊的黑松林間,寬廣的沙土路上,空氣在緩慢流動,整個環境有如烤爐一般,輕風根本無法緩解酷熱,此刻:

麥克唐納指揮的3萬人在羅西娜和施維爾扎附近

烏迪諾的近4萬人在索洛克

內伊的3萬9千人在裡姆齊亞尼

繆拉的5萬1千人在維濟

拿皇和聖西爾的7萬2千人在維爾納

達武的5萬人在明斯克

歐仁的4萬人在迪普尼斯科

熱羅姆的6萬1千人在諾沃格羅德堡

雷尼埃的1萬7千人在韋爾莫斯克和諾夫哥羅德

施瓦岑貝格的3萬人在普魯扎內

當時的聯軍不得不停下來休息。疾病,尤其是斑疹傷寒和痢疾影響很大,缺乏食物的情況同樣嚴重,數萬名士兵未能跟上部隊,部隊中趁火打劫的情況很多,數千匹馬喪生,大雨也使道路變成了泥濘。供應和炮兵火車遠在後方。聯軍的行軍速度慢了下來,不斷的休整以降低患病人數。

拿破崙帝國的拐點——1812年衛國戰爭之渡河

拿破崙的簽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