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中有哪些育兒大招?

金庸先生一生寫了十五部武俠小說,部部經典。有人說武俠小說是成人童話,但其實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就會有不同收穫。從教育的視角切入,我們會發現金庸老先生早在他的小說裡為我們留下了育兒必勝秘籍。


楊過和郭芙是《神鵰俠侶》中的人物。


《神鵰俠侶》中有哪些育兒大招?


楊過,幼年時相繼喪父喪母,流落嘉興,從未體會過家庭溫暖。


郭芙,出生武學世家的“俠二代”。父親郭靖是身懷降龍十八掌的大英雄,母親黃蓉是雙商奇高的丐幫幫主,外公是武功高強、通曉天文地理、奇門異術的百科專家黃藥師。


然而故事最終,楊過成了身懷各種武功絕學,甚至自主研發“黯然銷魂掌”的神鵰俠,郭襄最後在襄陽城破時下落不明。


兩個人的家世背景差異之大,為什麼最後楊過成了一代大俠呢?


父母溺愛不能要

書中寫黃蓉生下女兒後,異常憐惜,事事縱恣。郭芙從1歲起便頑皮不堪,5歲那年黃蓉開始授她武藝,肆虐得桃花島上的蟲鳥走獸雞飛狗走。每遇責罰,就扮個鬼臉軟語相求,郭靖、黃蓉對之非常愛憐。


反觀楊過,因為是惡人楊康之子,犯錯就沒那麼好糊弄了。“有過則改”,所以他在桃花島犯錯不僅要罰背四書五經,最後還被送到了非人寄宿學校全真教派。正是這段經歷讓他遇到了小龍女,從而學到了絕技。


《神鵰俠侶》中有哪些育兒大招?


成功的人一定是自律的人

郭芙曾抱怨黃蓉不肯把打狗棒法傳授給自己,黃蓉則在心裡想自己的女兒聰穎不及,且心無長性,不適合學。郭靖也曾在郭芙要求練降龍十八掌時教訓她不願堅持,總想著一蹴而就難有所成。


而楊過即使在全真教的霸凌下也把師叔伯們要求的心法、口訣背了下來;在古墓中,他為了練功便咬牙睡寒玉床;他在古墓派修習的第一種武功就是在日復一日的抓鳥中進行的;在小龍女跳崖的16年裡,他有六年的時間不是在山上練功就是在海上練功,最終自創了一套掌法。


學習環境很重要

郭芙的同學大武小武,一直是唯郭芙馬首是瞻,陪抓蛤蟆陪逗鳥,一個不學習集體不學習,掛科大家一起掛。而楊過的全真教同學,因為教規嚴苛,大家都是在這個非人性化的學校裡,整體學習氛圍比較緊張。轉校到古墓派以後,因為師父小龍女不苟言笑,要求嚴格,最後練就了一身武功。


《神鵰俠侶》中有哪些育兒大招?


善於總結、思考

沒有思考的學習那麼知識也不會變成自己的。楊過下山之後遇到了各種武學高手,機緣巧合學會了他們的絕學,歐陽鋒、洪七公、黃藥師、黃蓉都曾傳授給他技藝,但是楊過並沒有滿足於此,得空便思考這些武功的長處與應對之法、比較這些武功之間的不同,所以最後楊過琢磨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掌法。


正確的價值觀

郭芙雖然沒能成為楊過那樣武功蓋世的大俠,但是她誓死守衛襄陽城的大義也讓讀者不得不敬佩。這離不開父母郭靖、黃蓉的教導和表率。同樣,楊過能不同於生父楊康,成為鋤強扶弱、保家衛國、人人稱頌的大俠,同郭靖的言傳身教也分不開。價值觀的傳導對一個人的人格塑造尤為重要,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德育的第一陣地,父母應當做好表率。郭靖、黃蓉雖然不是楊過的父母,但是他們撫育楊過長大。


《神鵰俠侶》中有哪些育兒大招?


同樣以教育視角,有意識的去品讀金庸先生的其他作品,也會有很大收穫。我想這正是金庸武俠系列成為經典的原因,值得反覆咀嚼、總能悟出新知的作品一定會受讀者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