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汽車人的未來-《美國工廠》

底層汽車人的未來-《美國工廠》

看了紀錄片《美國工廠》,非常感慨。作為在零部件、主機廠不同崗位都待過的基層員工,我對影片裡國內部分的許多場景都非常熟悉。班前會、喊口號、集體婚禮、缺乏保護的勞動操作等,都是我親身經歷或親眼見過的。我剛工作的時候,看到門衛、食堂或澡堂管理員大多是缺胳膊瘸腿的,一打聽才知道,出了工傷事故,被安排在清閒的崗位上。據我剛參加工作時的老工人說,以前那個被稱作車都的地方,切斷的手指頭連起來能繞城市一圈。當然,這肯定過於誇張。這些年安全保障確實越來越健全,致死致殘的事故已非常罕見。但缺乏勞動保護的歷史是事實,秦暉說的“低人權優勢”不是蓋的,正是由於無數普通底層勞動者的血汗, 我國現在已經能跟美帝正面槓了。沒有工人的血汗付出,哪能輪到美國人給咱,不,給曹德旺刷盤子。想到此處, 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底層汽車人的未來-《美國工廠》

雖然有種種風險和問題,二十多年前汽車工人卻是一份令人羨慕的職業,工資高於平均水平,福利全,我當年聽過老職工們有句話:“除了老婆不發,其它全發。”可惜我沒趕上這樣的美好時代,一畢業就進入行業低潮中,工資勉強養活自己。

福耀在美國給出的時薪是12美元,按照每天8小時,每月23天,折算一下,一月大概15000元人民幣。算上後來加上的2美元,也就一月2萬塊錢把。考慮到美帝這樣的發達國家,收入不算高。但比起國內每天工作12小時每月休2天只能拿四五千塊的工人來說,還是強太多。所以那兩位失業後重新上崗的黑人員工非常感恩。可惜就連這樣的工作機會,也被機器逐步剝奪。 結尾時那個中方經理說:“要用機器臂把他們全部換下來。”聽起來真是殘酷,當工人是沒有出路的, 中國美國都一樣。

底層汽車人的未來-《美國工廠》

今天底層車企員工並不比福耀美國的工人強多少,暫時有一份收入可憐的工作,只是保證不餓死罷了。美國汽車行業的今天就是我國的明天。國內汽車行業廠家眾多,產能過剩,利潤率很低。如果不是國內看不到利潤前景,福耀就不會去美國設廠。現在國內一些車企已開始撐不下去了,未來一段時間,大規模的兼併重組勢在必行。過不了幾年,汽車上下游產業鏈上不知有多少人會丟飯碗。時代大潮捲來,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一定要未雨綢繆,順勢而為。千萬不要死守在一棵樹上吊死。年輕人未來的機會在互聯網、人工智能或者其它高檔服務業,就不要往製造業擠了,除非當上高管,沒什麼前途。已經進入製造業的年輕人一定要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要不斷的接觸新事物,這樣才能不被時代大潮所吞沒。

這樣比一下我國工會還是有優越性的。美國工會能把工廠搞黃,我國工會負責生活用品和文體活動,還可以安排一些完全不干擾生產經營的就業人員,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