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斷供”世衛會改變什麼?

先是指責中國,然後是譚德賽,接著世界衛生組織。在美國冠病疫情奪去接近3萬條生命時,總統特朗普本星期二對準世衛組織“甩鍋”,宣佈暫停對世衛的贊助,理由是它“助長了中國關於病毒的不實信息”,造成“如此多死亡”。

這一劇烈決定,讓舉世愕然。從美國盟友、聯合國秘書長、歐盟、慈善家蓋茨,到專家學者、醫護人員等紛紛發聲指責特朗普此舉“危險”“短視”或“不合時宜”。大家未必都認同世衛的表現完美無瑕,也非一律挺中國,但都認為當前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合作抗疫而不是相互指責。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總編輯甚至嚴詞譴責特朗普此舉是“對人類的犯罪”。

美“斷供”世衛會改變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4日宣佈暫停對世衛的贊助,令舉世愕然。(歐新社)

問題是,美國作為世衛最大的金主,特朗普若真的對世衛“斷供”,會造成什麼實質影響?

根據世衛網站信息,在2018年到2019年的兩年財政年裡,美國對世衛捐獻總計8.93億美元,其中包括2.37億美元的評定分攤款(Assessed contributions)和6.56億美元的自願捐獻,佔世衛所有資金來源的約16%。

美“斷供”世衛會改變什麼?

美國在18/19雙年財政年裡對世衛捐獻總計8.93億美元。(世衛網站截圖)

在單一國家中,捐獻額最高的頭三名是英國、德國和日本,對世衛資金的捐獻總額分別是4.35億美元、2.92億美元和2.14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的捐獻總額只是8598萬美元(包括自願捐獻的1018萬美元)。

在贊助名單中,引人注意的是微軟創始人蓋茨創辦的基金會,對世衛自願捐獻了5.31億美元,是世衛第二大金主。蓋茨富可敵國,每年捐獻總額近48億美元,對世衛的數億元捐獻對他而言只是小兒科,但富豪熱心全球公益事業,仍應該肯定。

美“斷供”世衛會改變什麼?

數據來源:世衛組織官網、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

話題回到美國。特朗普聲稱有責任對世衛追責,要對世衛進行60至90天“非常徹底的調查”,但美國總統究竟有沒有權力單方面暫停國家對世衛這類國際組織的捐獻?

這其實是個未知數。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採訪的學者指出,如果捐款已經支付,就沒法收回,不過總統可以暫緩履行已承諾但還未支付的捐款,或要求美國疾控中心、國務院等國家機構減少與世衛的合作,不再為世衛的項目提供資金。另有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美國對世衛的評定分攤款還欠著1.98億美元,“斷供”意味著這筆錢可能暫停支付。

最大金主如果“斷供”,肯定讓世衛感到疼痛。該組織就對特朗普的宣佈表示遺憾並抗議稱,它不僅僅要處理冠病,也在世界範圍內對抗瘧疾等傳染病。

然而,若把數字攤開來看,世衛組織年均開銷只相等於一家大型美國醫院。美國倘若抽身不管,世衛一年近4億美元資金缺口,相信其他國家、慈善組織也能通過增加捐款來合力彌補。在人類健康與生命安全受到強烈威脅的此時,支持世衛是各國道義上難以推卸的責任,沒有了美國的作用,國際社會只好、也會形成新的規則應對危機;反之美國在關鍵時刻放棄領導地位與話語權,將成為輸家。

這麼說,不是要袒護世衛,認為它的表現沒有可議之處。反之,世衛到1月23日仍不贊成、甚至反對對中國採取旅行禁令,遲至3月11日才宣佈冠病為“全球大流行病”,並且一直認為健康民眾無需戴口罩,直到最近才改口,這些失誤都對國際疫情防控造成了負面影響,應該檢討,卻也不可能為所有人揹負責任。各國的防疫大任,說到底還是得各自努力、責任自負。

另一方面,美國“退場”是否表示中國能在國際上取而代之?這也沒這麼簡單。首先,中國的總體實力還不足,這點從世界各國對世衛的貢獻率就能看出一二。其次,即使沒有了美國,中國與他國也並非沒分歧,清算中國的呼聲在好些國家都出現,而在近期的躁動氛圍中,中國和非洲國家、法國都出現了摩擦。沒有美國的介入,中國的麻煩可能“化整為零”,卻不見得會減少。最終,美國會“退群”,卻不會放棄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和軍事霸權地位,因此,當美國不同時扮演負責任領導者的角色時,輸家將不只是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