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老師變主播,店老闆變微商等,八大職業身份“大變樣”

疫情下,你有多久沒出門了?

可以說,宅家不出門是常態,全體國人統一開啟了“閉關修煉模式”,沒有走親訪友,沒有聚餐聚會,沒有旅遊休閒等,只能乖乖在家過著闔家歡樂的日子。

疫情下,老師變主播,店老闆變微商等,八大職業身份“大變樣”

我們都知道,社會大量人口流動被管控,大幅降低了消費需求,還有外地務工人員返程、企業復工等問題都面臨著重大挑戰。

因為疫情,各行各業的消費業態產生變化已經引起熱議。可是,這個社會產生的變化何止是商業模式呢,很多人的職業身份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在防疫工作嚴密的環境,我們只要細心觀察,會發現八大職業族群來了個身份“大轉變”,令人不得不佩服:高手在民間。

一、老師變主播:天天直播說課

由於疫情的影響,教育部規定包括大學、中小學等所有學校全部延遲2020年春季學期的開學時間,全國各地陸續開啟了網上“停課不停學”。

可以預見,這些平時嚴肅的學校老師們不得不開始當起了“主播”,在線給學生們授課。

當然,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各科老師網絡授課的“翻車現場”。

疫情下,老師變主播,店老闆變微商等,八大職業身份“大變樣”

比如:“我們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一直在熱情地講卷子,可就是一直讓我們看著他的臉,我們就這麼看著,咱不敢說,也不敢問吶!”

如果平時男老師是個鋼鐵直男,早上起來不得不開始梳妝打扮,別意外,他可能要去上網課直播啦!

二、學生變粉絲:追星不如追老師

既然老師當了主播,電腦前的學生們就是老師的“主播粉”,因為學生不僅要天天打卡,還能在線打賞,點贊主播老師等。

當然,這種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空間“包房”,在家環境又舒適,自然也得到了很多學生粉絲們的歡迎與接受。

疫情下,老師變主播,店老闆變微商等,八大職業身份“大變樣”

看看這些主播是這麼“吸粉”的吧!當然不是“偶買噶”,而是:聽懂的扣1,聽不懂的扣2,下課就是666!

每次主播下課,還不忘盯住粉絲們:認真聽課,打賞主播的最好方式就是按時交作業。

三、居委會變安監站:靈魂三問不懈怠

防控疫情,人人有責!但是責任最大的就是社區的居委會,畢竟各個大大小小的社會傳播風險度極高。

因此,各社區或街道就開啟了嚴格封閉的審查制度,這些社區居委會變成安檢站,工作人員當上安檢員開始審查進出人員身份信息與安全狀況,他們不畏嚴寒,堅守崗位,保住了社區居民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

疫情下,老師變主播,店老闆變微商等,八大職業身份“大變樣”

當上安檢員後,這“靈魂三問”,你會背了嗎?你是誰?你從哪裡來?有沒有發熱、咳嗽或乏力症狀?

然後就開始測體溫、登記與出示證件等,回趟家挺難的,有木有?

四、村長變播音員:硬核防疫我上場

城市社區管控嚴格,遠在鄉下的農村同樣沒有鬆懈。我們不得不對這次全國各村的防疫工作點個贊,疫情傳播極少。

疫情下,老師變主播,店老闆變微商等,八大職業身份“大變樣”

我們都知道,不少地區村幹部紛紛開啟“播音員模式”宣傳防疫工作,利用早年的農村大喇叭,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達防控意識與措施,既紮實又有效。

看看村長的播音:少聚會、少出門,不打麻將不喝酒!等等,操著各地方言的村幹部,可謂是田壟地頭的最硬核防疫。

五、餐館老闆變小販:我是小小賣菜郎

受到疫情影響,原本春節消費旺季的餐飲業真是被重重的深受打擊。春節期間,餐飲業的損失慘重。

據統計數據顯示:年夜飯的退定量高達到94-100%。可以想象得到,很多餐館為準備年夜飯市場,可是做了大量的食材囤積狀態,無奈只能擺攤低價處理,儘量減少損失“自救”。

疫情下,老師變主播,店老闆變微商等,八大職業身份“大變樣”

來自天津某海鮮館老闆說:大年三十生意還好,大年初一就停業了。

蔬菜生鮮等大量囤積,只能將這些食材按照平價處理,很多餐館老闆都不得不變成“賣菜郎”處理食材。

六、店老闆變微商:朋友圈搶購等你來

為了響應疫情的管控措施,消費者的購物已經開始從線下轉入線上選購,很多線下實體店的老闆不得不把產品轉移到線上進行售賣。

疫情下,老師變主播,店老闆變微商等,八大職業身份“大變樣”

因此,疫情期間,朋友圈、微信群等賣貨非常火熱。比如直播賣衣服、直播賣化妝品、線上培訓課推廣、視頻選衣服等,花樣百出,這些線下做生意的老闆瞬間都變成微商高手。

七、防疫員變段子手:高手在民間

由於疫情的肆虐,很多地區的防疫員不得不開始在各個小區或農村等“刷牆”,掛上疫情防控宣傳語橫幅。

疫情下,老師變主播,店老闆變微商等,八大職業身份“大變樣”

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都用比較接地氣的方式呼籲居民或村民要做好防控工作,打出來的橫幅標語真是金句不斷,引發網友們的熱議。

各式各樣的防疫主題橫幅、海報、宣傳畫等,我們能看到的都是經典的“段子”,朗朗上口,言簡意賅,無處不在。

八、網民變藝術家:腦洞大開造奇葩

疫情期間,大部分的國民都只能呆在家“閉關修煉”,在這種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下,全國各地湧現出了一大批“寶藏民間藝術家”。

疫情下,老師變主播,店老闆變微商等,八大職業身份“大變樣”

我們的國民一向樂觀積極,有韌性,宅在家既能保護好自己,還能充分發揮智慧的力量創造出各種藝術作品。

比如,宅在家吃吃喝喝後,只能剩下一桌等著被丟棄的果皮嗎?不會的!看看網民們腦洞大開的藝術作品,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


醉井觀商,以小見大,善於思考,樂於分享,更多的商業點評、行業趨勢分析等,歡迎關注,一起探討溝通,共贏共生,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