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中的生產補料流程

生產領料之補料流程是作為生產領料流程的一個重要補充,其重要性跟生產領料是一樣的。但是,在實務中,補料操作要比生產領料操作要困難,遇到的問題也比較多。補料作業一般分為兩種,一是原來料沒有領足的,現在缺多少,領多少。這個作業沒有多大的難度,跟一般的生產領料沒有多大的區別,這裡就不再浪費口舌了。第二種情況是生產定單需要用到的原材料已經按照標準領料領足了,但是,因為車間有不良品的出現等情況,導致需要超額領取原材料。這有的人也叫做超領作業。不管叫什麼,都是指同一個內容。而補料作業的難點也在於這個作業。這個作業若做的不好的話,後遺症是很大的。

一是可能導致成本的不準確。超領的材料成本應該如何歸集呢?是在當月生產的成品上平均分攤呢,還是仍然要計算入對應的生產定單呢?這是補料作業的第一個需要考慮的地方。在實務中,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做法。有的材料價值比較大的話,那就需要歸集到具體的生產定單;而有些價值不大材料,如一些輔助材料,則在當月進行分攤也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二是材料用量難以控制。若是正常領料的話,可以通過領料不能超過標準領料功能來控制生產定單的領料。但是,在有超領的情況下,就很難控制生產定單的領料狀況。只能通過一些報表,做一些事後的跟蹤。所以,事前控制做的不好的話,對於ERP系統來說,就有點失敗了。但是,這也是實務的要求,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三是容易引起生產定單的挪料情況的發生。在實務管理中,有些用戶比較懶。看到其他定單也需要用到這種材料,就不開補料單了。直接從這張生產單中多領取一些材料,當作補料來處理。這表面上看起來也是行的通的。但是的話,這後續材料成本的統計、材料的追蹤等等就會亂套了。所以,有時候ERP系統要能夠取得預計的效果的話,還是需要用戶在實務管理中,能夠規範員工的作業,按照企業預先制定的標準作業來行事。

下面,結合一個客戶的補料流程,談談在補料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步:生產補料需求。

生產人員由於生產不良的原因,提出了補料的需求。此時,生產領料人員就要根據企業的實際作業流程,開始補料走補料作業。在實務管理中,這裡要注意一點,不良的材料該如何處理?

現在一般有兩種處理方式。一個是先退再領。這也是我們建議的方法。先把不良的材料通過退料作業退到不良品倉庫中去。如此的話,在生產定單的已領數量中,就會扣除這個不良材料的數量。用戶就可以按補料之正常補料的流程來走。但是,這個在實務管理中,往往運做不是很方便。因為往往在生產過程中,沒有人能夠抽空去做退料作業。而且,在生產的過程中,讓生產人員停止下來,盤點不良品,這也是不現實的。

所以,在實務管理中,往往採用的是另外一種處理方式,即先領了,等到生產完成後,再清點現場,進行退料。這個處理方式是現在大部分企業所採用的,因為這可以把因為材料不良或者生產不良所造成的停工損失降至到最低。

第二步:補料單的輸入。

補料單的輸入與審核,是ERP系統中補料作業的核心,也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做的不好的話,會引起很多的連鎖反映。

在補料單輸入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補料單跟具體的生產定單關聯起來。

因為現在生產定單已經領足了材料,所以,此時,根據生產定單創建領料單的時候,因為未領數量為零,所以,就不會生成新的領料單了。遇到這種情況,用戶在開補料單的時候,只有手功的開立補料單。因為是手工開,所以,默認的情況下,是不會跟具體的生產定單有什麼聯繫。為此,我們需要在開立補料單的時候,手工的去選擇對應的生產定單,以建立跟生產定單的對應關係。只有建立其這個對應關係,我們才可以在成本統計的時候,把多領的材料跟具體的生產定單對應起來。

不過,在實務管理中,也不是所有超領的東西都需要一一對應到生產定單中去。如企業可能規定,對於輔助型的材料,其就算髮生了多領的情況,也在當月分攤就可以了,以減少統計的工作量。因為輔助材料的價值比較低,平均分攤的話,對當月的成本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一是到底哪些材料即使發生超領了,也必須對應到生產定單上去,而哪些材料不需要,只要在當月平均分攤就可以了。這需要嚴格定義出來,然後,最好在編碼或者產品種類上有所反映,以方便後續的操作與判斷。

二是若有以上兩種處理方式並存的話,最好能夠分別設立兩張補料單據。為什麼要設置兩張補料單據的呢?這主要是因為可以通過單據來進行一些控制。如我們可以把一個補料單設置成為“需要原始單據”,如此的話,補料單在保存的時候,會去核對是否有生產定單信息,若用戶開立補料單的時候,沒有手工的建立跟生產定單的對應關係,則系統就會提醒用戶,需要原始單據,否則的話,就不能夠審核。如此,就可以保障後面成本處理的時候,能夠把補料發生的成本歸集到具體的生產定單上去。另外一張補料單,就不需要核對原始單據了。如此的話,若一些輔助型材料發生超領的話,就可以通過這張補料單單據進行補領。那麼在後續的成本統計中,由於這個補料單中找不到具體的生產定單信息,則成本計算的時候,只好把這個補料發生的成本平均分攤到當月的所有生產定單中去。如此,利用不同的單據、設置不同的控制方式來管理補料的不同情形,可以提高我們補料作業的準確性,為以後成本的統計與材料的追蹤奠定很好的基礎。

第三步;補料單的審核。

倉庫發料人員根據補料單的領料明細把材料發給生產人員之後,就需要在系統中把領料單進行審核。在審核中,還是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

一是在審核的時候,還是需要重點關注一下,這個單據的類型及領取的是什麼材料。若規定這個材料成本必須跟對應的生產定單對應起來的話,就需要核對一下,生產定單的信息是否在補料單中有反映及信息是否準確。若在材料編碼的時候,就能夠在編碼中反映出到底是否需要對應的信息的話,那麼此時在核對的時候,就非常的方便了,只需要一看編碼信息就知道單據操作正確與否。可見,產品的物料編碼跟以後的所有工作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從這裡也可以反映出,物料編碼的重要性了。

二是在實務管理中,要注意定單的挪料問題。因為有可能倉庫中雖然有這個材料,但是,這個材料可能是為其他生產定單所採用,而且,沒有多餘。那麼此時,這個材料是否可以發出去呢?若發出去,需要經過誰的同意呢?是否會發生一些連鎖反映呢?這都是倉庫人員所需要考慮的。一般我們若採用了批號管理的話,那在開具補料單的時候,系統就會提醒用戶,這個材料是否被其他生產定單預留了。若該材料是為其他生產定單所準備的,則在系統內審核的時候,就會提醒用戶,該材料原先是為誰誰準備的,現在是否需要挪用他們的材料等等。通過這個提醒,就是告戒用戶若繼續審核的話,就有定單材料挪用的嫌疑,用戶要考慮如此操作的話,會否對其他生產定單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

第四步:單據的分發。

補料單的話,一般企業都是一式三聯。倉庫自己存檔一聯,給生產部門一聯,再給一聯給財務進行做帳。

另外,系統還提供了一份非常有用的報表,叫做生產領料明細或者生產定單異常領料情況表,通過這兩份報表,都可以反映出生產定單是否超領了。當然,責需要前期補料作業時,把補料單跟生產定單關聯其來才行。通過這份報表,而已幫助用戶進行生產超領的監督,也可以幫助財務進行相關成本的核算,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