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對美的極致追求,隱含著對受壓迫女性的悲憫

上一篇寫的是永井荷風的《地獄之花》,今天來講講日本唯美派的另一位大師,谷崎潤一郎。

谷崎潤一郎作為唯美派文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曾7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但他能夠步入日本文壇,與永井荷風有著密切不可分割的關係。

1910年,谷崎潤一郎發表了處女作《刺青》,得到了永井荷風的稱讚,因此在日本文壇得以立足。谷崎潤一郎與永井荷風同樣作為唯美派作家,但二者給我的感覺卻截然不同。

《刺青》:對美的極致追求,隱含著對受壓迫女性的悲憫


在對美的追求這一點上,谷崎潤一郎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他的短篇小說《刺青》簡直就是為美而生的,在這部作品中,谷崎潤一郎將自己的美學思想統統提煉了出來,所以通過這篇小說分析谷崎潤一郎的美學理念是十分有必要的。與此同時,谷崎潤一郎不只是在單純地寫美,他對美的極致追求中,隱含著他本人對於受壓迫女性的悲憫。


1、在繁雜的現實中打造出專屬於美的世外桃源


谷崎潤一郎對美的極致追求,首先就體現在《刺青》對社會背景的設定上。

谷崎潤一郎雖然並沒有架空時代背景,但卻在日本的江戶時代打造出了一片專屬於美的世外桃源。

①社會尚美的氛圍

谷崎潤一郎把《刺青》的時代背景設定為日本的江戶時代。但與此同時,他並沒有嚴格遵從歷史事實,而是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圍繞著“美”的主題,對原本的社會環境進一步加工,最終打造出了一個為美而生的世外桃源。

《刺青》:對美的極致追求,隱含著對受壓迫女性的悲憫


谷崎潤一郎筆下的江戶時代,社會上一派歌舞昇平,人們過得悠遊自在。不難看出,此時的人們至少不用為了生計發愁,生活水平應該達到了小康的標準,因此才能人人活得悠然自得。也正是基於此,社會才有了追求美的可能。

按照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看,人一旦滿足了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保障,自身的需求就要更進一步,前進到精神領域這一更高的層面。而《刺青》中的人們已然不必再為吃喝發愁,那麼對於美的追求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不出意料了。

然而谷崎潤一郎筆下的社會對於美的痴迷程度,多多少少還是有點令讀者感到意外的。


“人人努力變美,使得大家朝天秉的身體注入色彩,鮮豔濃香、絢麗多彩的線條和顏色在當時人們的身體上躍動。”


在當時,對於美的追求幾乎達到了無人可例外的地步。無論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二三十歲的青年,亦或是七八歲的兒童都對美追崇不已。他們不僅乘轎子要選身上刺有美麗圖案的車伕,自己也十分熱衷於在身上刺上漂亮的花紋,痴迷於把自己雕刻成一具美感十足的藝術品。在全國性的刺青會上,眾人還要通過比較刺青,來決出誰是美的化身。

《刺青》:對美的極致追求,隱含著對受壓迫女性的悲憫


可以說,《刺青》中的社會對於美的追求,已經達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那些孜孜不倦地渴求著美的人們,足以令每一個讀者感到震撼。

②追求極致美的刺青大師

正是因為社會上的人們都渴望通過刺青讓自己的身體變成盛放美妙藝術品的容器,所以能夠刺出這些創意奇特、構圖巧妙的刺青大師們就成了社會追捧的對象。《刺青》就是以其中一個刺青大師清吉的視角展開的。

清吉此人可以說的上是極端中的極端,如果說普通人追求美的狂熱就已經令人感到吃驚了,那麼清吉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則更令人感到瘋狂。

清吉對於美的過分痴迷,與他本人的經歷密不可分。早年的時候,清吉深受日本傳統風俗畫浮世繪的影響,想做一個畫家。然而不知為何,他最後淪落成了一個刺青師,與自己當初的追求相去甚遠。雖然昔日的夢想沒有實現,但渴望繪畫的那份追求和自己學到的關於繪畫的理念依舊在清吉心中閃閃發亮,他將身為一個畫家應該具有的操守融入了刺青師這一職業中,嚴格把守著自己的職業底線。


“除非是能夠吸引他的肌膚和骨骼,否則休想買到他的刺青。即便偶爾請他畫下刺青圖案,一切構圖及花費均得聽從他的要求。”


光是這挑剔的程度,便足以令人想象出一個追求美到極端的大藝術家了。除了絕不輕易出手之外,清吉作為聲名遠揚的大刺青師,內心中還埋藏著一個不為人所知的渴望。

《刺青》:對美的極致追求,隱含著對受壓迫女性的悲憫


他渴求自己能夠遇到一具曼妙的女性軀體,而他將會以這絕美女子動人的軀體為潔白的畫布,刺刻出他對於美的所有理解。這是清吉多年的夙願,也是他幾十年來堅持下去的動力所在。在《刺青》中,谷崎潤一郎是這麼寫的,“清吉想要刺入的是自己的靈魂”。在小說的最終,清吉也確實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坦率地說,清吉這個人物就是為美而生,為美而死的。美是貫穿他一生的追求,是支撐他活下去的動力,也是讓他能夠含笑而飲,坦然了此一生的砒霜。

寫到這裡,我個人感覺谷崎潤一郎與永井荷風的區別其實已經體現出來了。永井荷風的文雖也優美,但“美”更多隻是一種輔助工具,用來表現人物的聖潔。但谷崎潤一郎則不同,他的美是純粹的,《刺青》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為了追求美而產生的。可以說,谷崎潤一郎就是唯美派的“清吉”,是一個追求美到了極端地步的小說家。


2、暴力美與女性美的統一


谷崎潤一郎的美學理念在處女作《刺青》中同樣也得到了集中體現。

《刺青》:對美的極致追求,隱含著對受壓迫女性的悲憫


①美的化身——女性

谷崎潤一郎的許多作品都體現出了她對於女性的看重。在《春琴抄》中,佐助為了讓心目中的女神能夠永遠在記憶中閃耀著聖潔的光輝,不惜把自己的雙眼刺瞎,以此來逃避現實。在《刺青》中,清吉希望選取女性的軀體來完成自己最後的刺青,而不是男性,同樣也體現了谷崎潤一郎崇拜女性的美學理念。

清吉發現自己的心動女子時,僅僅只是看了一眼那女子的玉足。儘管如此,清吉依然瘋狂地渴求著有著那雙美足的女子,並因此就判定她便是自己想要找到的那個人。


“從拇趾到小趾的纖細五趾排列齊整,其趾甲的色澤完全不亞於在繪之島海灘撿獲的粉紅色貝殼,腳踵圓如珠玉,令人懷疑那是經岩石縫中流出的清冽泉水洗就的潤澤皮膚。”


谷崎潤一郎對於美足的描述確實很浪漫,足以令讀者想象出那令清吉心動不已的雙腳該有多麼的美妙。但谷崎潤一郎選擇把女子的腳作為首先描寫的對象以及決定女子美麗程度的關鍵,而不是人們平常看重的臉龐,其實還是比較值得玩味的。

《刺青》:對美的極致追求,隱含著對受壓迫女性的悲憫


谷崎潤一郎認為女性是美的化身,而他本人又是一個純粹的美的追求者。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女性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正是基於這樣的思想,被他排除在美之外的男性,則只能仰望著女性。所以,清吉第一眼看見的是姑娘的腳,是因為男性在仰望至高無上的女性的過程中首先要看見女性的腳,其次才能是大腿、胸脯、臉龐。

除此之外,谷崎潤一郎文中許多的敘述也足以體現出他崇拜女性的美學理念。


“這雙玉足,將被男人的鮮血滋養,也會踐踏男人的身軀......所有的男人,都將成為你的肥料!……”


在谷崎潤一郎筆下,男人的鮮血是用來滋養女性的瓊漿玉液,男人的身軀是用來幫助女性綻放出絕美之花的肥料。高高在上的女性們用玉足踐踏著身下的男人們,享受著他們的崇拜和供給。當然,從現實情況來看,男女理應是平等的,但谷崎潤一郎作為純粹的藝術家,我們不應苛求太多。

②暴力摧殘下誕生的美

除了崇拜女性,谷崎潤一郎筆下的美還經常與令人戰慄的暴力行為融合在一起,這種創作傾向被評論家們定義為“惡魔主義”。其實讀完之後,我倒覺得惡魔主義與現今流行的暴力美學比較相似,都是通過暴力的行為展現別樣的美。

《刺青》:對美的極致追求,隱含著對受壓迫女性的悲憫


“惡魔主義”首先體現在刺青過程的痛苦上。刺青並非什麼簡單又輕鬆的事,對於要被刺青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首先,被刺青的人要忍受細細的針尖戳破紅潤肌膚時帶來的疼痛,而這樣的過程一天要重複上五六百次,光是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慄了。而為了完成刺青的最後一道工序——上色,這些可憐的傢伙還必須抓緊時間跳進熱水裡,讓溫熱的水流與刺出的傷痕親吻,帶給自己鑽心的疼痛。

等到大功告成,刺出的圖案自然光彩照人,但谷崎潤一郎同時也在提醒我們,要想獲得這樣的美絕非什麼易事,唯有經歷過令人難以忍受的痛苦,才能將美請入自己的身體。

除此之外,清吉在給姑娘刺青時的行為也同樣十分暴力。

姑娘一開始並不想被刺青,然而清吉強人所難,在給姑娘下了迷藥之後,趁著姑娘昏睡無意識,強行在她背上刺下了新絡婦蜘蛛的圖案。固然,按照清吉所說,有了這幅刺青,姑娘便可以成為全日本最美麗的女子,但這樣的美卻是在暴力脅迫的輔助下誕生的,便少了幾分自然的感覺,讓人感到不適。

說到這裡,其實我覺得還是由於谷崎潤一郎是一個純粹的美的追求家,才有了這種種的美學理念。正因為純粹,所以為了達到目的無所不用其極,所以他的作品既有過分崇拜女性的偏執,又有令人感到不解的,通過暴力來展現美這一有些變態的做法。總而言之,通過《刺青》我們可以對谷崎潤一郎的思想有大致的瞭解。


3、揭開美的表象,看谷崎潤一郎的悲憫心


誠然,《刺青》是谷崎潤一郎美學理念的集中體現,但他所要展示的絕不僅僅是自己的美學思想。揭開美的表象,你會發現《刺青》當中隱含著谷崎潤一郎對於受壓迫女性的悲憫之情。

《刺青》:對美的極致追求,隱含著對受壓迫女性的悲憫


①受壓迫的女性

雖然《刺青》明顯地表現出了谷崎潤一郎崇拜女性的審美理念,但不可否認的是,

他作品中的女性地位並不是很高。

首先,清吉作為刺青大師,來找他刺青的卻只有男性,也正是因此,清吉才渴望得到一具曼妙的女性軀體來完成自己的夙願。這樣的現象其實很怪異,按照前文所說的來看,如果社會整體風氣是追崇美的,那麼作為社會構成必不可缺的女性本身也應該參與其中,而刺青作為展現美的最佳方式,反而沒有女性的參與,這便令人匪夷所思了。

而文中提及的兩個女性,一個是藝妓,一個是藝妓的丫鬟。因此,我猜測女性在社會的實際地位應該是比較低的。因為地位低,所以女性只能成為身不由己的藝妓,而本應該比男人更加愛美的女性也因此沒有刺青的權利,男性才因此成了刺青師的常客。後來清吉不顧姑娘個人感受,強行給她刺青,也能說明女性在當時其實是受壓迫的對象。

谷崎潤一郎這樣的敘述明顯是與他的審美理念衝突的。他認為女性作為美的化身,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然而在他的小說中,女性的實際地位卻非常低,沒有自由選擇人生的權利,而只能成為附庸他人意志的傀儡。

《刺青》:對美的極致追求,隱含著對受壓迫女性的悲憫


②女性的反抗

正是基於女性本身遭遇了不公正的對待,所以《刺青》中的姑娘最終發起了反抗。

姑娘的反抗精神在一開始便有跡可循。在清吉告知姑娘,自己決定讓她變成全日本最美麗的女子,讓她去吸乾那些男人身上的養料時,姑娘被這大膽的想法震住了。她激烈的反抗,想要逃離。可以說姑娘的心中本身就有反抗的種子,只是缺少破土而出的時機。

而等姑娘發現自己的背上已經被刺上了巨大的新絡婦蜘蛛的圖案時,她的態度忽然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接下去,要到浴池去上顏色,會很痛苦,你要忍住喲。”清吉的嘴湊近姑娘耳邊,慰藉似的輕聲私語。“只要能變得美麗,無論怎麼痛苦我都能夠忍受。””


姑娘此時開始變得主動了起來,而不再選擇逃避,這是她反抗的開端。等到她身上的刺青被注入了絢爛的色彩,開始變得生動起來時,反抗的號角便吹響了。她接受了清吉一開始的期盼,決意要讓全日本的男人成為滋養自己美貌的肥料,而讓她走到如今這一步的清吉,成為了她第一個目標。

《刺青》:對美的極致追求,隱含著對受壓迫女性的悲憫


其實一開始我是十分震驚的,當姑娘說出那句“我已經拋卻了過往的膽怯,師傅你將首先成為我的肥料

”時,我的內心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感情。

勇敢反抗的女性本應該令人感到欽佩,讓人讚歎不已,心生崇拜。然而谷崎潤一郎筆下的反抗卻讓我覺得有一種悲壯的色彩,因為女性獲得反抗能力的同時,也代表著她們妖魔化的開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姑娘背上的刺青其實很有說法。

新絡婦蜘蛛並不是自然界的生物,而是日本民間傳說中的妖怪。新絡婦蜘蛛常常幻化成貌美女性,勾引那些為美貌而盪漾的男人,然後取下他們的首級,掛在結成的蛛網上。被刺上新絡婦圖案的姑娘不也正是如此嗎?她將憑藉著全日本絕無僅有的美貌,勾走所有男性的魂魄,讓他們匍匐在自己的腳下,為自己獻出熾熱的生命。而那些層層堆疊起的骷髏頭骨,便是姑娘反抗後得到的王座。

對女性的崇拜出於不真實的表象,而反抗的起點意味著妖魔化的開端,固然《刺青》中的姑娘擁有絕世美貌,卻也令我感到哀傷不已。在谷崎潤一郎筆下,美成為了反抗的工具,成為了殺人的利器,這是何等的悲哀。而谷崎潤一郎大概也是別無他法,才把美贈予給筆下的女性,讓她們以此獲得自保的能力,立世的根基,成為圖騰,成為神話,成為不再被俗世束縛的女妖魔。

《刺青》:對美的極致追求,隱含著對受壓迫女性的悲憫


谷崎潤一郎的伯樂永井荷風曾說:“在明治維新以來之日本文壇,是谷崎潤一郎成功地開拓了沒有任何人敢動手的藝術的一個方面,其作品最大特點之一是:由於肉體的恐怖,而產生出神秘幽玄,那是從肉體的殘忍中反動地體味到的痛切的快感。

今天再讀他的作品,仍舊可以清楚明白地感覺到他理念的極端。對於女性的過分崇拜,對於陰暗的暴力行為的直言不諱的描寫與熱衷,都讓人覺得他是一個奇怪的作家。

但倘若你覺得谷崎潤一郎的作品是靠藝術性而彌補現實性的缺乏,我很大程度上是不認同的。他更像是一個鬥士,用極端思想鑄成一把把長劍,去反抗現實社會中的種種不公。在眾人把女性貶低的一無是處的情況下,他仍舊在謳歌,在讚揚,用最為決絕的反抗為她們披上美的冠冕,成為超脫凡世的神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