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飼料養殖的可行性報告

宗旨:

倡導綠色環保,無抗養殖的理念,採用微生物發酵工程技術以及科學的管理方法,生產和銷售與飼料原料改質、無抗養殖、動物養殖環境改善、動物消化能力提高等有關的一類高附加值產品。積極拓展市場,使投資各方獲取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技術應用前景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已經越來越認識到“綠色”的基本含義。但是由於經濟利益的驅動,抗主素的使用已經開始氾濫,特別是在飼料中大量使用,致使動物體內正常菌群失調以及抑制機體免疫反應的形成,嚴重的導致二重感染,甚至可引起死亡;其次,抗主素在畜禽體內及其肉、蛋、奶等食品中的殘留,經加熱處理並不能完全使其滅活,人長期食用這類食品,可能導致慢性中毒等。另外,現代醫療技術、農藥、化肥、激素、同位素和其它化工製品,以及物理因素常會直接或間接對體內的微生態平衡產生不利影響,引起多種疾病。如果在飼料中使用微生態製劑,將大大降低抗生素的用量,解決抗生素解決不了的問題,提高生產效率,向綠色農業的方向前進。

發酵飼料養殖的可行性報告

二、微生物發酵飼料定義:

在人為可控制的條件下,以植物性農副產品為主要原料,通過微生物代謝作用降解部分多糖、蛋白質、粗澱粉、脂肪等大分子物資,降解原料中的氮源,生成有機酸、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資,形成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活菌含量高,具有多種消化酶的生物飼料。

三、微生物發酵飼料的作用

a、可以徹底解決養殖業濫用抗生素等藥物的問題。益生菌可以提高動物的自身免疫力,可以減少藥物的使用量。發酵之後,可以通過微生物的桔抗把飼料中的毒素去除,微生物的飼料的餵養可以在飼料中免加脫黴劑(利用微生物發酵產生的蛋白質打掉黃黴素等毒素中的蛋白質)。b,提高動物免疫力和抗病力,經過發酵後,營養成分得到大大提高之後可以使動物更加健康。c,可以抑制、殺滅大腸桿菌等有害微生物,減少動物死亡率。d,可以促進動物生長,提高飼料轉化率,通過降解切割作用使飼料轉化率大大提高。e,減少糞便排放和有害氣體的生成,改變養殖環境。氨、吲哚、糞臭素這些氮源是臭味產生的根源,芽孢菌進入胃腸道之後進入芽孢狀態,在後腸萌發,一方面消耗後腸道的氧氣,使病原菌無法生長。另一方面,活性芽孢菌開始以營養體形式存在,環境變化之後其形態轉變成芽孢體,而由於後腸道酸度下降,溫度水分適合,其從芽孢狀態又轉化成營養體而消耗氨、吲哚、糞臭素。f,改善肉質,提高產品檔次。

四、微生物發酵飼料的特點

1、微生物發酵技術對飼料原料的改質

目前國家養殖業中主要運用的是生料餵養,其具有幾類缺陷:餅粕類中的抗營養因子。但是,經過發酵以後可以把這些抗營養因子去除或者降低。目前,在豆粕中的抗營養因子的去除工作比較成功;菜籽粕中的牛酐的去除可以達到87%。很多毒素是以蛋白質的形式存在的,發酵過程中芽孢桿菌可以去除其中的毒性。

2、降解。把原料中的大分子的東西切割為小分子。很多蛋白質、粗澱粉無法消化。發酵後的消化酶可以把這些大分子切割成小分子,利於吸收。提高營養水平,節約飼料。降解還可以豐富原料中的營養成分:短肽的多少可以評價發酵水平的高低。目前短肽發酵水平大概維持在7-10%。對幼小動物的好處尤為突出。

3、提高飼料的適口性。發酵飼料的甜酸味。菜籽粕的發酵可以使苦味的單寧變成酸甜,增加適口性。

4、增加飼料中的未知生長因子。可能是發酵飼料的餵食提高動物生長速度的重要因素。

5、益生菌。飼料發酵產生大量的酵母菌、乳酸菌、芽孢桿菌、丁酸梭菌等益生菌,利於動物的生長。

6、分泌細菌素(抗生素的前體)。其對病毒、亞病毒的抑制能力很強。市面上用的最多的是益富源粗飼料發酵劑

五、微生物發酵飼料的特徵

a、具有天然的明顯的發酵香味(酒香、糖味、酯香味-γ-氨基丁酯),能顯著提高適口性。b,具有消化酶的活性。(成本低,設備投資少,能耗低——厭氧發酵具有等優點,但消化酶的形成必須是在有氧狀態下發酵的)。c,微生物的PH值在4.5-5.2左右,含有較多的乳酸、丁酸等有機酸和未知因子。能夠調節動物腸道的微生物平衡,提高飼料轉化率,改變適口性等

六、產業政策:

1、利用微生物發酵飼料進行無抗生素養殖,生產出健康、安全、

綠色的產品,滿足市場人們的消費需求。

2、利用微生物技術治理養殖環境,特別是重金屬對土壤的危害。

這兩大課題是非常敏感、也是非常迫切的,也非常符合我們國家的產業政策,相信政府會全力支持。這對於企業發展過程中獲得政府支持是非常有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