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隱祕地圖之:東園,杭州歷史的一個局部

絲綢是江南的符號之一,而絲綢和瓷器,同樣也是中國的代表性文化元素,杭州歷來是絲綢重府,在今天,透過種種實物和文字記載,昔時景象依然讓人著迷。

《東園往事》為我們截取了歷史時間長河中的一個片段,這個片段有著杭州絲綢的如煙往事,這往事裡,也並不都是美好,比如在絲綢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汙染,這同樣不僅僅在當代存在,在近代,在開始之時就已經存在。

而我們要做的,也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規避,這也是“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意義:城市要發展,但發展需要平衡,而並非跛腳或畸形。

杭州,在元末復築城垣,以貼沙河為濠,東擴三里,菜市河包括古東園攬入城內,那狹長的十餘里地“因概以東園名”(清厲鶚語),它的如煙歷史值得我們凝視:這是杭州歷史的一個局部。(李鬱蔥)

杭州隱秘地圖之:東園,杭州歷史的一個局部

正文從這裡開始——

東園往事

孫 侃/文

“東里相傳俗最良,家家機杼事偏忙。百年幾易新花樣,一夜長喧古錦坊。”這是清朝詩人陳春曉《覺庵續詠》一書所錄《東園十景·雲錦機聲》中的句子。作為杭州現代絲織業的發祥地和聚集區,遍及東園一帶的眾多機坊、染坊、店鋪、市場,都因這種神奇的織物而來,又似被無形地編織,成為這片繁華街區的生動景觀。

杭州隱秘地圖之:東園,杭州歷史的一個局部

1.城東曾有充滿野趣之東園

古時所指稱之東園,是指菜市河(今東河)以東、艮山門至慶春門之間的一片區域,呈長方形,與今指東園巷、東園小區相比,範圍無疑大得多。北宋年間,這裡尚屬城外郊野,植有桑麻,村莊稀疏,羊腸小道穿行於田丘之間。紹興三十二年(1162)南宋築城,後又有元末張士誠東拓城垣,貼沙河成了護城河,這一帶才有了更多的人氣。

曾居住於此的清代文人厲鶚撰有《東城雜記》:“武林城東,曰東園者,宋御園也。至元淮張士誠擴城後,迤東十里許,民居甚鮮,多為池塘稜畦,因概以東園名。”描述了南宋之後的東園景況。這裡所說的“宋御園”,是指南宋之富景園(東御園)。紹興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傳位給養子趙眘(孝宗),自己成了太上皇,為了頤養天年,截斷了茅山河(今東河),築起德壽宮,又在菜市河以東、艮山門以南,圈地建成東御園(又名富景園),為德壽宮之後圃,專門畜養禽鳥、種養蔬菜及花卉,供給皇家。

據說元時採用夯土築城,用土則就地取材,使得城牆兩側形成河道和土坑,東園一帶即為如此。加之這裡原本地勢相對較低,圈入城內後出現了一處處水泊,所謂“東園七十二蕩”即喻池塘之多。這些池塘後被陸續填平,成為菜地竹園,四周建起民舍和廟庵,“東園三十六庵”一說,便指這一帶庵堂廟宇不少。明清年間,由於頗有城郊野趣,這裡還有過“東園十景”之說。依上述清代詩人陳春曉《覺庵續詠》所錄《東園十景》詩可知,清時的“東園十景”為:回龍輦草、紅亭夕照、東門菜市、半畝風篁、雲錦機聲、新路踏青、潮鳴梵唱、彩虹競渡、花燈弦管、宮壇霽雪。

至清初,此地仍較空曠,菜圃桑園成片,雜以民居,後漸漸聚成坊巷。今東園巷為東園範圍內的重要道路,清時仍是一條泥路,兩邊為低矮雜亂的民居,以及“沙河蕩”“新開塘”“月牙池”等十多處池塘、“小冬庵”“海月庵”等若干庵堂廟宇。蜿蜒於民居中的,還有數條從東園巷分叉出來的巷弄,如“泥三聖街”“王子墳街”“月華池頭”之類。清末,隨著這裡居民增多,這條泥路也改為石板路和石塊路,但民居的邊緣仍有不少菜地。新中國成立後,為解決困難群眾緊迫的住房要求,在今東園區塊南側統一規劃建造了單層住宅,款式古板,類似鐵路工房,取名為工人新村。這可能是新中國成立後杭州建設的第一個居民小區了。如今,早年的工人新村已經無存,單層住宅改建成了多層乃至高層住宅。如今,東園一帶南片仍名為工人新村,面積更大的北片則為東園小區。

杭州隱秘地圖之:東園,杭州歷史的一個局部

2.私營絲織業緣何在此麇集?

杭州的絲織業興於南宋,明末清初以降,杭州的私營絲織業進一步發達,到清末,已成為江南一帶重要的絲綢業生產和貿易基地。這一過程中,東園這一區域發揮了它地多人少、交通便捷、原料豐富等特點,在絲織業不斷興旺的數百年曆史中,扮演了無可替代的角色,其自身也得以進一步繁華。

東園以及更東面的郊野,除了播稻種菜的農田,還有大量的桑園,養蠶為生的農戶頗多,以土法繅絲的小作坊也在明清年間陸續出現。當時這裡的庵中有大量尼姑,多為大家閨秀和失意女子,在此尋求精神解脫,平時的她們也以絲織為業。

據載,有清一代私營織機迅速發展,達兩萬張,佔江南地區私營織機總數的35%,是杭州官營織機的30倍。百姓家有織機十分普遍,且形成了兩大絲織業集中區域,一是在艮山門外石弄口(即閘弄口)一帶,二是在東園巷一帶,且以後者為最,兩萬張織機中至少有一萬張是在東園巷。東園巷一帶可謂杭州私營絲織業最早發展、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當時杭州的絲織業不僅規模大,產品質量也令人欽服,尤其是它的花色、它的工藝已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至清末,由於絲織業的不斷髮展,東園一帶的私營絲織廠眾多,範圍從東園發展到周邊。1871年,清末著名實業家、織錦業先驅袁南安在知足亭辦起了綢廠。由於經營得法,他由一張織機起步,發展成袁震和綢莊、綢廠等多家絲織廠,並著手試製絲綢織錦(袁氏麾下的企業後遷址東河西岸岳家灣)。1915年,袁震和絲織廠的“西湖十景”織錦在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展出,獲得金獎(獲獎時間早於都錦生絲織廠)。此後,西湖十景中的九幅織錦在戰亂中遺失,唯一一幅織錦“平湖秋月”由袁南安孫女帶走。2006年袁氏後裔袁慰庭專程由加拿大回到杭州,將此幅織錦捐給了西湖博物館。這件“西湖十景”織錦與前文所述秀水(嘉興)朱稼翁詩中的“十樣西湖景”和“試織九張機”有什麼關聯,待考。

值得一提的是,東園一帶漸趨熱鬧,西側的東河兩岸也愈見繁盛,如河東之東營街(又稱東街、艮山門大街,今建國北路),街道兩側也聚集了不少絲織廠坊,沿街的商店鋪面雜而全、小而多,不少還是前店後廠(坊、場)的絲織坊和染坊。這說明,東園一帶除了絲織品的製造,也已涉及了零售在內的銷售,形成了“一條龍”式的業態。

杭州隱秘地圖之:東園,杭州歷史的一個局部

3.中機神廟所記載的難忘歷史

私營絲織業主們各自經營,分散獨行,勢單力薄,需要互相團結,對付所遇到的種種麻煩。紡紗、繭絲、織布業尊黃帝正妃西陵氏為“蠶神”“機神”“女聖”,“機”指木製織機,繁體字的“機”(機)即寓絲織紡布之意。絲織業主們以祭祀行業祖師的為聯絡點,聯絡同行、互通情報、討論事項等,後在此基礎上還成立了綢業行會。清末,這類“機神廟”杭州共有三座,一座在今湧金門三橋址(鬧市口),被稱作“上機神廟”;一座在艮山門外閘弄口機神村,被稱為“下機神廟”;而祀奉機神最多最全、規模最大的一座機神廟,即在今東園內,被稱之為“中機神廟”。

東園的中機神廟建立於清初。民國《杭州府志》載:“軒轅黃帝廟,即機神廟,建於清雍正年間,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因額圯,里人重加興建。咸豐毀,同治重建。”因絲織業發達,那個時候,機神廟一年四季、四時八節香火旺盛,廟會不斷。尤其是在清後期,凡地方官員到任,都會來到東園機神廟拜祭,行三跪九叩首大禮,祈福杭州絲織業昌盛,杭州絲織業和機神地位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以前,在奉祀西陵氏的機神殿前,曾立有6塊石碑,記錄著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和光緒三十年(1904)杭州機坊工匠與機坊主發生衝突的史實,以及地方政府頒發的鎮壓機匠的苛刻禁令。其時,機匠們常向機坊主提出增加薪酬、改善生活待遇等訴求,機坊主則以各種理由拒絕。機匠們多次在機神廟集會,建立組織,推選行首,採用散夥、停工、聚眾評理和阻運貨物等多種方式,迫使機坊主接受機匠們的合理要求,機坊主則串通地方政府,施行鎮壓,清道光二十五年和光緒三十年兩次衝突和鎮壓無疑是最嚴重的,碑文記錄得清清楚楚。

上個世紀初,浙江督撫等官員為祈求蠶作絲綢業興隆,撥資重修東園機神廟,並立先蠶殿、碑。後民間興學,絲綢業同仁在該機神廟內開辦了一所新式學堂,以機神廟內綢業會館“觀成堂”為名,是為“觀成第一簡易小學堂”。1946年當時的杭州市政府重新核定的杭市小學校名冊中,該校已更名為“私立觀成二小”。新中國成立後,該校又更名為“私立絲織工業第二小學”,直接標明其生源大多為絲織業職工子弟。1956年起定名為“東園巷小學”,該校至今仍在今東園巷397號機神廟原址內。

1962年,機神廟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惜在1983年11月,因東園巷小學建造教學大樓,把機神廟和大殿悉數拆去,原機神殿前立著的6塊石碑,有5塊被移至杭州孔廟存放,還有一塊嵌在牆內,這大概是當年的機神廟留在原地的最後一點印記了。

杭州隱秘地圖之:東園,杭州歷史的一個局部

4.這邊的橋弄街巷都牽扯絲織業

前文已有所述,自南宋以來,東園一帶絲織業極為發達。這片街區的漸趨繁華,也與絲織業發展直接有關。除了地處東園中心區域的東園巷,周邊的不少橋弄街巷等,也是絲織業發展的產物,流傳著不少詩文故事。

因距東園巷不遠,或曰正處於東園巷街區範圍內,東河兩岸的絲織廠(機坊)、染坊實在太多,尤在清末民初,這一帶絲織業快速發展,廠坊連片,蔚為壯觀,但同時,由於必要的配套設施沒有跟上,汙染問題在那時就已頗為深重。繅絲作業會產生汙水,染絲印布更會排放大量被染料靛粉徹底汙染了的水,這些源源不斷的汙水基本上被直接排放在東河裡,使得東河魚蝦絕跡、臭氣熏天,好端端的河流成了一條臭水溝。清代詩人吳錫麒即以詩作來描寫東河染坊,從中不無反諷:“芳草春波漾縠紋,綠香溢岸好湔裙。染人濯水成五色,散作芙蓉鏡裡雲。”

打線弄在1993年實施鳳起路拓寬工程時已被拆去。原本的打線弄西起建國北路,東塞,長46米。這條名稱古怪的小弄,其得名由來,與絲織業直接相關。“打線”是絲織作業“準備”這一環節的重要程序。打線弄雖短,且是斷頭弄,但因此弄的居舍後門臨蕩,有踏淘埠,用水頗為方便,不少料房仍選擇於此。

杭州隱秘地圖之:東園,杭州歷史的一個局部

石板巷東起刀茅巷,折北接所巷,轉南至游泳巷。舊時。巷弄中間鋪設有嚴州青大石板,一蹓到尾,下闢水溝通蕩,兩旁為卵石泥地,頗顯“豪華”,故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稱青石板巷,萬曆年間(1563-1620)後又稱石板巷。石板巷內曾有多家絲織個體零機戶(機坊)。1954年,政府協助組織許多生產合作社,然後合併成集體所有制絲織廠,向全民所有制地方國營絲織廠發展。1966年曾名“生產巷”,1981年恢復原名。鳳起路拓寬並向東延伸時拆巷,併入為鳳起路,地名消失。

同屬東園巷街區馬家弄在游泳巷之南,原長125米,1996年新建紅楓苑住宅區,西塞,該巷弄便只剩下70米。《鹹淳臨安志·浙江圖》載:御馬草場在蕭王廟側。蕭王廟奉祀蕭酇侯(何),原為回龍廟。清張鉽《宿回龍廟聞絡緯有感》:“半生牢落屢悲秋,吟向東園月暗浮。軋軋鳴機牽不斷,砧聲扣到五更頭。”說的便是當年這一帶的絲織廠集聚之景象。

馬家弄西已建紅楓苑住宅區地塊,原有知足弄,建住宅區時被拆除,地名消失。事實上,知足弄也是一條頗有來頭的巷弄,亦是清時絲織廠集聚之地,主要景觀是巷內的那座知足亭,巷以此亭名而名之。知足亭面寬3.5米,進深6.5米,簷柱牛腿雕花,內頂柁梁刻有花紋圖案,頗為精緻。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帶愈見繁華,知足亭被改建為一座獨立的屋舍,由一戶居民居住,後於1998年東河沿線舊城改造時拆除。

杭州隱秘地圖之:東園,杭州歷史的一個局部

5.絲織廠坊消失了,珍貴記憶依舊在

1957年後,東園巷一帶的中小型私營絲織廠坊以就近合併為主,機制調整,廠名重起,如所巷內的“蠶絲紡經廠”由76家料房(料房為絲原料的加工作坊,為織綢前的準備工序,料房業也稱蠶絲紡經業)私私聯營組建;同樣設在所巷內的紅峰絲織廠由112戶機坊公私合營組建;設在東園巷大蕩邊的春光絲織廠則由133戶機坊公私合營組建,該絲織廠成了東園巷內唯一一家絲綢企業,基本上集中了東園巷及鄰近巷弄內的所有私營絲織廠坊。至此,東園一帶幾乎家家戶戶開“拉機”(人工織綢機)的景象消失了。杭州原有1400多家絲織廠坊和240餘家料房,被合併成了數十家大中型絲織企業。

毗鄰東園各個街區的絲織廠坊也同樣合併和更名,如幸福絲織廠的前身是成立於清宣統二年(1910)的永成源絲織廠,原址在新橋廣安弄1號(現廣安新橋附近,與東園巷僅一箭之遙)。1955年後,該廠相繼兼併了20多家絲織企業,組成“幸福絲織生產合作社”;1960年初,該合作社又與地方國營錦華綢廠合併,取名“幸福綢廠”,後又改名為“幸褔絲織廠”。1998年,幸福絲織廠與天成絲綢工貿公司合併組成天成幸福工貿公司。天成絲綢工貿公司的前身為始建於1934年的天成拈絲廠,主要業務是替綢廠來料加工拈線和紡經。2000年10月,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告,裁定杭州天成幸福工貿公司破產,“幸福”“天成”兩家著名絲織廠自此成為歷史。

杭州隱秘地圖之:東園,杭州歷史的一個局部

福華絲綢廠前身為創建於1912年的緯成絲呢公司,廠址初設於池塘巷廢棄的清守備衙門內。1918年,“緯成緞”獲國際巴拿馬博覽會金質獎,聲名大噪。至1927年,緯成公司共有“四廠一所”,職員和工人達4600餘人,成為當時省內大型絲綢企業之一。杭州淪陷時,緯成公司杭州總廠被強行改組為日企“華中蠶絲公司”所屬緯成絲廠。抗戰勝利後的第二年,因廠房曾出租給總廠設於上海的福華絲業股份有限公司,故改名為“福華第一絲廠”。1954年定名為“杭州福華絲綢廠”。2000年12月,改組為“杭州福華絲綢實業有限公司”。廠址已遷往江乾區三堡。

以生產優質的“震旦綾”著稱的是創建於1926年的震旦絲織廠。1929年的西湖博覽會上,“震旦綾”獲優等獎。綾與綢的區別是,綢是表面平紋,經緯交錯緊密的絲織品,綾則是表面呈明顯斜向紋路的絲織品。震旦廠的原址在東園區域內的刀茅巷,新中國成立前夕曾名列杭城十大綢廠之首。1950年4月,震旦、永安慶記、萃成三家聯合組成杭州第一傢俬營聯合廠“浙江第一絲織聯營廠”;1998年,早已定名為“杭州震旦絲織廠”的該廠被“杭絲聯”兼併。

杭州絲綢煉染廠是筆者印象頗深的一家絲綢企業,因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筆者每次從半山到了艮山電廠公交終點站下車,抬頭就見環城東路與環城北路的拐角處,那片高大規整的廠房,廠房上方的“杭州絲綢煉染廠”的廠牌,即便在晚上,依然能看見它那醒目的紅色燈光。這一帶也屬東園區域,成立於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杭州絲綢煉染廠前身同樣是眾多私營經絨染坊,1979年11月,幾經變遷的該廠定名為“杭州絲綢煉染廠”。1997年5月,杭州絲綢煉染廠與老牌的杭州絲綢印染廠一起合併組成杭州喜得寶集團公司。花開數度,歲月更迭,絲織業曾有的盛況已經不再,喜得寶集團的總部卻一直設於環城北路57號(近艮山門),屬下的多個分部也都設在這裡,說明了它與昔日東園及眾多絲織廠坊的密切關係。

杭州隱秘地圖之:東園,杭州歷史的一個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