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剛:別隻顧低頭趕路,卻忘了出發的目的

趙瑞剛:別隻顧低頭趕路,卻忘了出發的目的

最近這幾天,我開始聚焦主題寫作,收到了很多反饋。

比如頭條上,每一篇文章都會增加不少粉絲,並且文章的轉發、收藏、評論等互動性也不錯,說明頭條上還是比較適合乾貨型的內容。

比如知乎上也開始有粉絲的點贊與關注,還有簡書上得到的簡書鑽(相當於打賞)等,相比之前都有了新的突破。

這證明只要你的內容足夠有料、平臺投放正確,獲得粉絲還是很容易的事情,從營銷角度來講,就是文案的到達率與轉化率決定了最終效果。

因為自媒體平臺自帶流量,所以當下,我最主要目標還是修煉內功、打磨內容,讓自己變得更有料更紮實。

其實我現在發的寫作方面的文章,更多的是作為學習筆記,用來梳理自己的知識系統。

可能是學營銷的緣故,我做一件事之前,喜歡先從終端到起點倒推一遍,先把大框架搭起來,然後再深入。

這樣的好處就是,我更清楚自己所在的階段,以及當下我重點應該在哪方面用力,這很重要。

因為有的時候,我們只有看的更遠,才能走的更遠,所以這段時間我也研究了幾個寫作方面做得比較好的頭部作者,看看他們的玩法以及成長之路。

於我而言,這條路還很長,才剛剛步入正軌,如果說這是複利曲線的開始,那麼我現在必須200%堅信未來,並且做到持續精進。

堅信什麼?

堅信寫作能帶給我想要的生活。

行萬里路,發現世界更多的精彩,發現人生更多的可能,同時豐富的生活體驗又能為寫作提供更加真實的素材。

而這未來的一切,源自於當下的積累,道理說了一大堆,你還得去做,實幹出真知。

為了成長更快,我打算再進個寫作訓練營,真正融入寫作的圈子,一個人沒那個氛圍,內心總感覺少了些什麼東西。

我也買了幾個寫作課,進了兩個寫作交流群,但一個是死群,另一個聊的也沒什麼營養,沒價值。

所以,必須進高端一點的圈子,那裡面真正想學好寫作的更多,屬於真正的同行者,這種鏈接和交流才更有意義。

也因為最近太過聚焦,就像帶了高倍放大鏡,走著走著竟有一絲彷徨,不知去向哪裡,這讓我意識到必須要偶爾跳出來,審視一下週圍的環境。

眼睛可以看的高看的遠,但手上不能如此,容易眼高手低。

我覺得《原則》裡提出的行動步驟確實很實用,下面我再發一遍以提醒自己:在踐行的同時,別隻顧低頭趕路,卻忘了出發的目的。

1、目標:我要什麼?

2、計劃:我該怎麼做?

3、行動:我遭遇什麼問題?

4、反思:什麼原因?

5、改進:形成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