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民間習俗

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九定為陽數,九月九,兩九相重,故稱“重陽”,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所以又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重陽節民間習俗

重陽節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先秦,當時是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祭祀活動逐步衰落,作為秋寒新至時的重陽節就像一個儀式,具有隱居的意義,所以民間有清明踏青,重陽辭青的風俗,重陽節在民間還有很多豐富多彩的習俗,比如,登高,秋遊,賞菊,佩茱萸,吃花糕等等,

重陽節民間習俗

古代民間登高習俗,源於對山嶽的崇拜,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流行,每到這一時節,晚輩攙扶年老的長輩出外活動,在金秋九月,登高望遠,以達到心曠神怡,祛病健身的目的,

賞菊也是歷來的風俗,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節那日聚會飲酒,賞花賦詩已成一種時尚,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重陽日又叫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

重陽節民間習俗

至於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等,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子女額頭,口中唸唸有詞,祝福子女百事皆高,後來講究做成九層寶塔糕,上面再作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意,還有在重陽糕上插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小紅紙旗代替茱萸,點燈,吃糕代表登高,再有古代九九重陽插茱萸的習俗,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磨碎放香袋裡,把茱萸插在頭上,用來避難消災,茱萸入藥,還能制酒養身祛病,

重陽節民間習俗

九九重陽節民間習俗很多,流傳至今,更多了敬老的內涵,人們在節日裡舉行敬老宴,登高秋遊已成當今重陽節活動的兩大主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