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裡被迫聽劇、聽家長裡短、聽教育孩子,有沒有讓你很心煩?

昨天看到《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明文規定:乘客不得在城市軌道交通內大聲喧鬧、吵鬧、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從今年4月1日開始執行,執行5年。


地鐵裡被迫聽劇、聽家長裡短、聽教育孩子,有沒有讓你很心煩?

圖片節選自《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


看到這個規定心裡真是無比喜悅,雖然現在只針對了地鐵,但是相信對整個公共交通的環境文明都會帶來巨大的改變。


春節前夕,一位好友在微信上和我抱怨。“今天我坐地鐵去總部開會,原來本打算藉著路途的1個小時時間好好看看方案,這樣不至於開會的時候啥也不知道。誰知道,這一路上只有那麼熱鬧了,我先是聽完了一節親子英語課,然後換個車廂又聽了半集《甄嬛傳》,之後換個車廂又在聽家長裡短。一刻鐘都沒有消停過。”

這樣的情節讓不讓人炸毛?

地鐵裡被迫聽劇、聽家長裡短、聽教育孩子,有沒有讓你很心煩?

地鐵裡的親子英語課

母親望子成龍的心情,為人母的都能理解,抓住零碎的時間給孩子學習單詞,無可厚非,但是卻忽略了所在的環境。母親忘我的教著孩子,一遍又一遍的“Tiger,Tiger,Tiger”,孩子真的有沒有記住,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時那節車廂的乘客都記住了Tiger這個單詞,並且會終身難忘。

另一位母親同樣望子成龍心切,同樣不放過地鐵的時間,但是,她卻採用了更安靜的做法。給孩子找了一本配有音頻的書,讓孩子一邊聽音頻故事一邊看書。整個過程都沒有影響到任何人。兩母子期間也有小聲的交流。“媽媽,這個故事太好笑了,這個老虎真笨,被狐狸騙了都不知道。”“那你能聽懂這個故事裡的高頻詞彙了嗎?”“當然了,老虎不就是Tiger嘛!”兩母子和同車廂的乘客都度過了自己愉快的乘車時光。

評論

兩對母子的教育方式,不能說誰對誰錯,也許第一個孩子習慣於有人教授,而第二個孩子習慣於自己聽讀學習。個體的差異決定了接受知識的方式,但是本質的區別就在於環境。私密的空間裡,無論你採取什麼方式都沒有問題,只要對方可以接受,多大的聲音都不為過。但是放到公共空間,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到身邊其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言傳身教對於孩子來說尤為重要,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基本禮儀。

地鐵裡被迫聽劇、聽家長裡短、聽教育孩子,有沒有讓你很心煩?

地鐵裡的影劇迷

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快,平日下班後回到家,做飯、輔導孩子學習、加個班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做完後,也已臨近午夜,這時候似乎已經沒了看電視的心情,只想好好睡一覺。

這時候,公共交通的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

公交車人多晃得暈,不適合追劇。而地鐵平穩,自然成為了利用碎片化時間追劇人的大愛。追劇本身沒有問題,然而不帶耳機還要把聲音開得很大的人,就無比讓人生厭了。自己追劇倒是快活了,卻強迫了整個車廂的人都追了一遍劇。

評語

“臣妾做不到啊!”

每個人都是公共空間群體成員的一員,每個人都需要對公共空間的文明負責。只有每一成員都做好了,才會得到我們都想要的“寧靜”。


地鐵裡被迫聽劇、聽家長裡短、聽教育孩子,有沒有讓你很心煩?

地鐵裡的家長裡短

如果說劇迷強迫你聽的是電視劇,你還能接受。那麼這一地雞毛的家長裡短未必就能讓人接受了。

“我家的兒子,以前在家裡的時候什麼都不做,現在結婚了,什麼都要做,看著就心疼,那個兒媳婦什麼都不做,天天就在家裡哄小孩,班也不去上,也不知道心疼老公。”

“天,你家這個媳婦算好的了,至少還帶小孩。你是不知道,我家這個媳婦更壞,不僅不帶小孩,結婚前兒子說好在新家裡給我們留了一間房,結果兒媳婦一進門就不願意讓我們過去住,連房門鑰匙也不願意給。”

“對的,對的,結婚的時候還要那麼多的彩禮,現在生了娃,還要我去伺候月子,我才不想去。我不但不去,還要讓我兒子帶我出去旅遊,等她自己媽伺候去。”

一趟地鐵坐下來,一直在聽他們訴苦,巴拉巴拉的碎了一地雞毛。聽的我都懷疑婚姻了。

評論

每個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不如意,有家庭的,有朋友的,有工作的,無論是哪一個方面的問題,作為成年人要學會自我消化。有句老話說得好:“家醜不可外揚。”自己的媳婦再不好,那也是自己寶貝兒子選的,在外人面前數落媳婦,不也變相將自己的兒子數落的一文不值嗎?祥林嫂般的訴苦真讓人心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