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漢40見輸贏,曹操、劉備、孫權,三種領袖,三種道行


好漢40見輸贏,曹操、劉備、孫權,三種領袖,三種道行

歷史迷猴神通:文章不寫一句空

一、40歲前後,英雄的分水嶺

歷史是時間的故事!

大浪淘沙,三國縱橫。英雄的男人似乎都在中年前後,跨過一條看不見的生命分水嶺,之前的生命是向上奮鬥,然後在中年收穫名望和地位。

建安元年的曹操41歲,那一年他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十三年,劉備49歲,那一年他參加了赤壁之戰;建安二十四年,孫權37歲,江東部隊襲取了荊州。

這些英雄的中年,都迎來了他們人生的巔峰,而讓他們走來巔峰的路上有驚險,有坎坷,也有幸運。

好漢40見輸贏,曹操、劉備、孫權,三種領袖,三種道行

經典名著:《三國演義》

二、曹操:硬頂出的黃金十年

年富力強的時候,曹操遇上了討伐董卓的機會,於是他選擇了折騰。歷史上,40歲前後的曹操,是從董卓之亂到官渡之戰的曹操,也是難以被戰勝的曹操。

01.曹操的底氣

中平六年,董卓進入洛陽,35歲的典農校尉曹操迎來了亂世。

有人預言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現在治世沒有了,曹操只好開啟奸雄模式。

董卓是一個純壞人,有人味的人都不會上這一條船,曹操主動撤出洛陽回到老家,他開始散家財舉義兵,準備反董。

曹操的底氣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的家庭,養祖父曹騰給他留下的財富,竟然可以組織起一支軍隊。在漢末,財富和人脈,一定是個人創業的巨大優勢。

而曹操的另一個優勢是,有著豐富的堂兄弟和發小資源,曹仁、曹洪、曹純都是闖將,夏侯惇、夏侯淵也有萬夫不當之勇。而曹操自己,則是天然的領導者。

反董是很好的旗號,袁紹、曹操都打著這個旗號招兵買馬,成立了武裝。但到了討董戰場上時,人們才發現,敢打的軍隊幾乎沒有幾個。

事實上,在反董聯盟中,曹操表現得最活躍,但也輸得最慘。他獨自帶著幾千兵追擊董卓大軍,看上去很猛,結果卻遭遇了徐榮,部隊被打散,還險些壯烈。

好漢40見輸贏,曹操、劉備、孫權,三種領袖,三種道行

曹操劇照

02.曹操的中年崛起

在董卓離開江湖後,大家就再也不關心漢朝。江湖上開始了傳統的黑吃黑遊戲,好聽一點的說法叫:“群雄逐鹿”

曹操屬於亂世裡最早打出來的一批人,有了部隊的他們,都紛紛搶佔地皮當土皇帝。

建安元年之前,曹操已成為兗州牧,還收降了30萬青州兵。在北方,袁紹老大他老二。

更重要的是,曹操聚集了荀彧、程昱等一批人才,雖然核心團隊規模還是不如袁紹,但曹操和荀彧們之間的惺惺相惜關係,遠遠好過袁紹和郭圖、審配們的相互利用和猜忌。

相對於仗著人多,想打誰就打誰的袁紹,中年的曹操格局要大很多。建安元年,曹操接受了荀彧的建議,搶到了天下最大的一個政治資源:漢獻帝劉協!

41歲的曹操,一轉身變成朝廷的代言人。換句話說,如果袁紹是想打誰就打誰,那麼曹操有了皇帝以後,就是他想打誰,誰就不對。

於是,建安五年,當袁紹要和曹操亮劍時,曹操已經戰過了呂布、張繡、陶潛、劉備等人。而袁紹的這一次亮劍,將會決定兩個人最終的歷史命運。

好漢40見輸贏,曹操、劉備、孫權,三種領袖,三種道行

漢獻帝劇照

03.不惑之年的死磕

建安五年的袁紹有足夠的理由自信,他剛剛戰勝了公孫瓚,在土地和軍隊上都碾壓曹操。

從物質實力看,袁紹和曹操之間的打架,會是一次胖子打瘦子的決鬥。 但45歲的曹操不能迴避打上門來的袁紹。這個年齡的男人,都到了死磕階段,誰也輸不起,誰也不能退。

敵眾我寡是客觀形勢,曹操的焦慮還是有的,而對面的袁紹則要輕鬆一些。曹操在四處諮詢意見,很多人都認為曹操會輸,但聰明的少數派們卻認為曹操會贏。

聰明的少數派包括荀彧、郭嘉,張繡陣營中的賈詡,甚至還有袁紹陣營的田豐,當然,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焦慮中的曹操自己。

事實上,“三個臭皮匠,臭死諸葛亮” ,如果用大家投票的方式決定是戰是降,曹操不用打仗就已經輸了。

好在,曹操不是你我,他相信了少數派。

好漢40見輸贏,曹操、劉備、孫權,三種領袖,三種道行

一代智囊荀彧

04.咬住不放才是人生

事實上,袁紹以為的單方面碾壓,最後卻只是雙方咬住不放的死磕。建安五年的官渡戰場,將不會屬於人多勢眾的人,而是屬於更果敢、堅毅的主帥, 屬於更勇敢頑強的部隊。

初夏奇襲白馬,再戰延津,曹操的兵跑來跑去,牽著袁紹的鼻子走。

運動中,曹操結果了顏良、文丑。顏良、文丑的心態很有代表性:剛開始傲慢輕敵,一打仗措手不及。事實上,從袁紹到他的士兵,都有這種傾向。

而曹操用兵更加謹慎詭異,他喜歡一些長途奇襲,打完了就撤,得了好處就死守要害。

袁紹並沒有做好長期死磕的準備,依舊只是仗著人多起土山、射箭、挖地道,無所不用其極。但從仲秋到嚴冬,曹操們卻拼死不退半步。

兵力不足,軍糧困難,曹操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他甚至有些動搖。但荀彧還是說服了有些想退兵的曹操,他們都清楚,再巨大的壓力面前退兵,一定會面臨全面奔潰。

好漢40見輸贏,曹操、劉備、孫權,三種領袖,三種道行

袁紹劇照

05.挺過就有機會

曹操在焦慮中硬頂,自我感覺良好的袁紹卻迎來了崩潰。

一直相信物質優勢的袁紹,問題卻出現在了人上。袁紹的團隊更大,但內部矛盾卻很深,這就好比是一個又高又壯的人,內臟卻有了傷病。

事實上,袁紹選擇性重用的,都是和他同一認識水平的人,郭圖、審配們對他認同感強,但其實並幫不上袁紹。田豐、沮授因為見識高,但破壞袁紹自我感覺,因此都受到打擊。

不得不承認,一個人要做成大事,必須要有關鍵時候的運氣。而許攸的出現,就是曹操的運氣,帶來了火燒烏巢的方案。 焦慮中的曹操毫不猶豫地相信了許攸,最後,一擊命中了袁紹的要害。

在官渡,更有錢、更有糧、更有兵的,最終輸給了更焦慮、更疲憊,卻也更能挺、更敢抓機會的。

從初平元年36歲的曹操浪戰董卓,輸到一塌糊塗,到建安五年,46歲的曹操死頂袁紹,逆轉戰局。黃金的十年中,曹操實現了一箇中年人的價值。

好漢40見輸贏,曹操、劉備、孫權,三種領袖,三種道行

鮑國安版曹操

三、劉備:一群人的中年崛起

官渡之戰還影響了一個人,42歲的劉備不得不退出了北方,開始了他的新流浪。

01.打不散的是兄弟

在不惑之年到來時,劉備遇到的中年危機更加嚴重,而他逆轉的希望也更加渺茫。

來到荊州時,劉備似乎什麼都缺,除了兄弟。世界似乎是有魔法的,劉備、關羽、張飛們,當年在涿縣混社會的一幫人,也恰好是天下最能打的一幫人。 《三國志》裡這樣記載了他們的來歷:

“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也,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

劉關張趙,有破落戶貴族,有社會在逃人員,有純古惑仔,有部隊老戰友,他們價值觀奇蹟般地一致,緊密地組成了以劉備為核心的團隊,從河北到徐州,又到荊州,歷經波折鐵板一塊。

好漢40見輸贏,曹操、劉備、孫權,三種領袖,三種道行

千秋義氣:劉關張趙

02.寄人籬下的等閒

雖然有打不散的團隊,但沒有領地的桃園弟兄,在荊州依然是寄人籬下。換句話說,依然是給人打架。

但即使是寄人籬下的英雄,依舊還是英雄。駐紮在新野的劉備們,很快就在荊州交到了新朋友。

但交朋友有發展私人力量的嫌疑,並不討劉表喜歡,事實上,和曹操打架才是他們該守的本分。

好在半輩子浪戰江湖,弟兄們打架還是在行的。建安七年,弟兄們聽從老闆劉表的指令,從新野出發到葉縣去找對方的馬仔幹架,在博望坡把夏侯惇、于禁、李典打敗。這一年,劉備43歲。

後來,羅貫中把這件事算給了諸葛亮,就成了“火燒博望”。

事實上,博望坡之戰後,弟兄們甚至連打架的機會也沒有了。曹操繼續東征西討,老幹部劉表卻在安度晚年。

建安十二年,曹操遠征烏桓,劉備說可以奇襲許昌,但老幹部依舊堅持歲月靜好。

半輩子的闖蕩中,弟兄們不是在混社會,就是在打碼頭,從來不窩囊。但到了荊州,卻開始跟著老幹部等閒,看到髀肉復生的劉備忍不住老淚縱橫。

好漢40見輸贏,曹操、劉備、孫權,三種領袖,三種道行

劉備劇照

03.諸葛亮是一盞燈

雖然沒有仗打,但劉備依然保持著混社會的習慣,奔五的他還在不停地完善自己的團隊。因為,帶領弟兄們一起改變命運是責任,他不敢放逐自己。

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終於遇到了27歲的諸葛亮。這一年,劉備48歲。

桃園弟兄都是了不起的能人,但諸葛亮是高人。高臥隆中的諸葛亮,卻似乎把世界的紛擾都看清,然後為劉備找出了正確的路線。

遇見諸葛亮之前,弟兄們打了不少碼頭,卻一直沒有清楚的路線,也因此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四處亂混。

與其說諸葛亮是為大家指明方向,莫如說他是給奔五的桃園弟兄重新點燃了希望。有了諸葛亮,劉備們終於補上了他們團隊最後的短板,而這時,距離赤壁之戰還有一年時間。

可以說,這是歷史的又一次完美的相遇。劉備是一個好大哥,關張趙能打,諸葛亮能看清方向,然後他們又都忠義,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天下最好的團隊,也不過如此了。

建安十二年,當曹操四面征討基本完成北方的統一時,他一定不會想到,他的老朋友劉備們不聲不響地在荊州實現了蛻變。

好漢40見輸贏,曹操、劉備、孫權,三種領袖,三種道行

三顧茅廬,千古佳話!

04.“貴人”魯肅的來臨

建安十三年,隨著劉表的病故,劉備還沒有迎來逆轉希望,卻先迎來了曹操大軍。

更讓人猝不及防的是,劉琮竟然投降了曹操,荊州的重擔一下子就落在了他劉備身上。

為了躲避曹操,十餘萬父老都選擇跟著劉備們一起走。因為,桃園弟兄們值得信任。有人說,要扔下老鄉,但劉備認為:

"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而曹操們就像忘我的狼群,他們一日一夜行三百里,只為了追上劉備。最後在長坂,張飛和趙雲不得不用個人的勇毅挑戰曹操的兵法 ,為大夥贏得撤退的時間。

荊州土崩瓦解,49歲的劉備,似乎要面臨又一次流浪。這一次,他們準備要去投靠蒼梧太守吳巨。

但好運總是在最關鍵時候降臨,以獎勵那些不懈奮鬥的人。劉備弟兄們遇上了魯肅,一個在真實歷史上和諸葛亮一樣智慧的人。

於是,一邊是諸葛亮,一邊是魯肅,劉備核桃園弟兄們有了新團隊,有了新朋友,終於在進入50歲以前,戰勝了他們的老對手:曹操!

好漢40見輸贏,曹操、劉備、孫權,三種領袖,三種道行

魯肅劇照

四、孫權:人到不惑修成精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時,26歲的孫權在面對曹操時,還是顯示出年輕人缺乏自信的一面。但名臣周瑜和魯肅給了他激勵,名揚華夏的盟友劉備為他增添了底氣。

01.最後一棒的責任

繼承父兄基業的孫權,比起劉備來要起點要好很多,江東就像是一場父子兄弟的接力賽,孫堅之後是孫策,孫策之後是孫權。

建安五年,18歲的孫權接手江東管理權時,他未必知道即將要面臨的對手會是曹操和劉備。天下最難纏的兩個人,一個和他父親孫堅同歲,一個比孫堅小五歲。

孫策故去,18歲的孫權表現出了足夠的穩重,留住了核心團隊。事實上,孫權的特點是他的知人之明,他更像一個天賦異稟的組織部長,他能看對人、會使用人、也能培養人。

張昭、周瑜都受到了尊重和重用,而周瑜還給孫權介紹了大戰略家魯肅。《三國志》裡記載了魯肅最初見到孫權時,他給出的方向:

“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魯肅的這句話,幾乎概括了後來的天下大勢 ,也幾乎概括了孫權一生的前程。

而建安十三年,當曹操風捲殘雲地來和江東作戰時,37歲的魯肅去聯合劉備,34歲的周瑜負責烏林用兵。他們一起幫助孫權逆襲了囂張到膨脹的曹操,保住了孫堅、孫策傳下來的基業。

好漢40見輸贏,曹操、劉備、孫權,三種領袖,三種道行

孫權劇照

02.永遠的都督團隊

雖然曾經赤壁破曹,但孫權真正讓曹操認可,還要等到五年以後的濡須口之戰。

建安十八年,周瑜已經離開了世界,曹操又一次來到長江上爭鋒。

但沒有了周瑜的長江依舊不屬於曹操,嚴整的孫權部隊,讓江上的曹操留下了一句話:“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一年,孫權31歲。

世界似乎是有規律的,對孫權重要的人好像都活不太長,孫堅、孫策英年早逝,周瑜、魯肅也都先後中年病故。

於是,繼承下來的人才團隊需要重建。孫權離不開人才,就像魚兒離不開水。惹不起曹劉,就要找到能惹起曹劉的人。周瑜、魯肅走了就用呂蒙,呂蒙不讀書就讓他讀。

呂蒙是孫權的又一個大禮包,建安二十四年,呂蒙奇襲荊州,孫權結束了和劉備就扯不清的荊州賬,然後呂蒙也離開了世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陳壽在《三國志》裡這樣評價孫權的三個都督:

“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

好漢40見輸贏,曹操、劉備、孫權,三種領袖,三種道行

周瑜劇照

03.難以取捨的曹劉

從初平三年開始,孫堅就和劉表、黃祖爭奪荊州,到建安二十四年,荊州的對手經歷過了劉表、黃祖、曹操、曹仁、關羽。孫權取荊州時,距離孫堅戰死荊州,時間已經過去將近30年。

得罪了曾經的盟友劉備,37歲的孫權開始和曾經的敵人曹操交往。

老男人曹操和劉備都很難纏,但孫權也學會了難纏。孫權的一個生存辦法是,在劉備和曹操之間,他總要和其中的一個做成“朋友”。

蜀漢的復仇到來時,孫權已經用“稱臣”的方式穩住了曹丕,這樣他就能專心應對蜀漢。呂蒙已經不在,孫權就啟用書生陸遜。他以前是讓武將呂蒙讀書,現在則是讓書生陸遜打仗。

事實上,曹操、劉備和孫權,他們雖然年齡和經歷不同,但他們對人才和知識都十分重視。而當江東軍隊在荊州戰退劉備時,書生都督陸遜40歲,孫權也是40歲。

但三國的戰爭真的不是很容易,劉備在農曆八月退回白帝城後,曹魏和江東就宣告感情破裂。 曹孫建立的聯盟很虛偽!

孫曹又重新開打時,孫權的使者在十二月來到白帝城,竟然要和劉備通好。

因為荊州成為敵人,得到荊州後再來交朋友,一切為了 荊州。40歲的孫權,已經掌握了在三足鼎立的平衡中生存的訣竅:和一個政權做朋友,然後和另一個政權打仗。

好漢40見輸贏,曹操、劉備、孫權,三種領袖,三種道行

書生都督:陸遜

五、出身、歷程、境界

宋詞說:“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曹操、劉備、孫權來自不同的家庭,經歷了不同的奮鬥,他們有過順境,也都面臨過險境,但都在堅持中折騰,折騰過去了就是人生。

曹操、劉備、孫權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並最終長期生存,他們的勝利,都是團結人才的勝利。三個領袖,也是三個不同風格的統帥,曹操更強悍和進取,劉備練達而包容,孫權更明智變通。

但孫、曹、劉三個人,也畢竟還是人!度過人生的黃金期後,曹操遇上赤壁之敗,劉備遇上夷陵之敗,孫權遇上兩宮之爭。

在這一點上,或許他們都不如老狐狸司馬懿。

好漢40見輸贏,曹操、劉備、孫權,三種領袖,三種道行

歷史迷猴神通:讀書、讀心、讀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