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日本貴族為什麼只吃米飯不見吃菜?

文|小熊

看日劇的時候,我們總會發現劇中的人物飲食都十分樸素,比如歷史連續劇《真田丸》中的聚會, 滿滿的一碗白米,但配菜卻少的可憐。和我國宴席的餐桌文化相比,顯得格外寒酸。

戰國時期的日本貴族為什麼只吃米飯不見吃菜?

那麼,古代日本的飲食真的這麼悽慘嗎?為什麼會導致這種情況呢?

大米傳入日本的時間較晚,在此之前大家都只能吃穀物和蔬菜。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漁業很發達,自然可以聯想到日本的地理條件。

雖然日本面積不大,內部的地理條件卻千差萬別,每個地區的農業生產能力也各不相同。雖然古代日本的農業主要集中在穀物和蔬菜生產上,但在土地資源匱乏耕作技術落後的情況下,產量還是非常有限的。

約公元前14500年至前300年,日本人民早期食物的來源是粟和野草。和漢字一樣,也是中國人將大米傳入日本的。

後來,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再次帶來了許多新農作物和耕作技術,比如紅豆,大豆,小麥,現在這些食材已經成為日本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不知道如果沒有中國人,日本會吃野草到啥時候呢?

戰國時期的日本貴族為什麼只吃米飯不見吃菜?

彌生時代的水稻田(假想圖)

就如前面所說,因為地理原因,古代日本的農業發展極其緩慢,直到引進來自朝鮮的鐵製工具和技術的古墳時代(公元250-538年)才使得耕種效率有所提升(但依舊不容樂觀)。

即使在奈良時代(公元710-794年),農業仍然依賴原始工具:沒有足夠的土地種植農作物,灌溉技術低下,導致當時的日本經常發生農作物產量低下甚至鬧饑荒的情況。

到了鎌倉時代 (公元1185-1333年)和中世紀,日本農業才出現雙作制(一塊地上同時種2種作物)以及經過改良的作物種子。

為了應對這種食物匱乏的局面,當時日本人一天只吃兩餐。當然,有錢人家除了正餐以外,會吃零食而普通百姓可能只能找找野果野菜之類的充飢了。

在肉類食物方面,由於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海鮮自然很容易獲得,甚至比家禽肉類更受歡迎。

而為什麼家禽肉不常見,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佛教的傳入,佛教於公元6世紀傳入日本,並被國家和社會接納。


戰國時期的日本貴族為什麼只吃米飯不見吃菜?

戰國時代“只吃米飯”都是稍微有些地位的人才能辦到的,比如中級武士往上或者大商人。

日本的戰國時代生活(1467年—1615年),所有活動都圍繞著戰爭,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是為了打仗,打仗又是為了吃得更好。

雖然日本到了後來幾乎全國的農田都在種植水稻,可大米對一般百姓來講,依然是奢侈品。

貧困農民的勞動果實都要被當做賦稅上交給日本古時封建制度的領主,所以大多數農民們只能吃野生小麥,小米,燕麥等穀物的混合物。

吃得起飯的農民有一種菜譜:用煮熟的蔬菜(切碎的蘿蔔根或蘿蔔青菜或各種野菜)混合各種穀物做成蔬菜湯。


戰國時期的日本貴族為什麼只吃米飯不見吃菜?

圖為現代食物

這種情況甚至一直延續到二戰前的日本,當時很多日本人自願成為軍國主義炮灰,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那裡有白米飯吃。

典型的中產階級城市飲食則稍微好一些,一碗米飯,一碗湯(也許是味增湯),泡菜和一道配菜。配菜通常是蔬菜或豆腐,有時是魚,很少是肉。根據擁有財富的多少,魚作為配菜出現的頻率各不相同,大概能保證一週吃到一次。

戰國時期的日本貴族為什麼只吃米飯不見吃菜?

古代領主級別的菜譜

戰國時期日本人的飲食到底有多匱乏?

據說有兩支軍隊苦戰多日,守城的一方水源被切斷了,眼看就要輸了,便用盆裝的大米從馬身上倒下去,遠遠看去就像是用水給馬洗澡一樣,攻城的一方看見直接傻了眼,只好和談。

當時的士兵都是普通農民,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大米,沒有人能想到偽裝成水的物質竟是大米。

而作為當時著名的大名——武田信玄,他吃的也只是刀削麵。

古代日本菜譜除了海鮮外極少有肉類,除了一些野生動物的肉,基本見不到牛肉豬肉。原因除了畜牧成本高,宗教原因以及土地本來就少環境地理條件不允許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保護耕地。

從1603年到1868年,禁止進食牛肉的法令一直存在。作為戰略資源的馬,自然而然也在禁止食用的名單裡躺著。

有小夥伴可能會問到,那豬肉呢?

就像前面我們提到過的日本漁業很發達,發展畜牧業的話會給自身資源環境帶來大量損耗。時間一久,海鮮和蔬菜在日本的飲食文化裡就佔領了高地。


戰國時期的日本貴族為什麼只吃米飯不見吃菜?

在公元600年時,日本就有飼養家豬的記載。

直到江戶時代,情況才出現轉機,當時《牧畜雜誌》記載了1664~1691年由中國人,在現在的長崎縣家豬進口的事。另外,江戶時代的一本遊記中,也寫了在鹿兒島縣為了取肥料而飼養豬的事。另外,千葉縣、神奈川縣、埼玉縣、北海道、茨城縣等也留下了從江戶時代開始養豬的記載。

但是隨著佛教的傳入,禁止殺生的思想在日本普及,肉食的習慣也消失了,剛剛萌芽的養豬業一下就衰退了。在物資匱乏的戰國時代,肉更是想都不敢想的。

後來隨著社會局勢逐步穩定,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逐漸忽視了肉食禁忌,肉製品才豐富起來。

總結

日本當時飲食如此樸素和戰國時期的經濟匱乏也有關係,畢竟大家在那會都吃不飽。

直到江戶時代,人們的生活質量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整體來說,古代日本因為本身地理環境限制,在吃的方面自然比不上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