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琴的故事 訴說著世間許許多多的生死離別

希臘神話裡面有冥神哈得斯,咱們中國有閻王爺。

還有西方極樂世界,天堂等等的,都是人們對死後的一些幻想。

然而,這世界上確實有一種永生,那就是精神和故事的千古流傳。

今天想要借繪本《蘇和的白馬》來跟大家聊聊這個主題。

馬頭琴的故事 訴說著世間許許多多的生死離別

故事簡介:

遼闊的草原上有一個窮苦的牧羊少年,名叫蘇和。他和奶奶相依為命。有一天,蘇和在牧羊歸來的路上撿到一匹白色的小馬駒。在蘇和的悉心照顧下,小馬駒長成了高大英俊的白馬。

這年春天,王爺舉辦賽馬大會上,蘇和與白馬一舉獲得了*名,但背信棄義的王爺利用權勢奪走了白馬,還將蘇和打成重傷……

第一次跟涵涵講完這個繪本,我能感受到她的悲傷,她不停地問我,媽媽,白馬真的就這麼死了嗎?那個王爺為什麼那麼壞呢?

這個改編自蒙古馬頭琴傳說的故事,何以能夠如此打動人心?

這離不開亞洲第一位“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日本插畫大師赤羽末吉的巧妙安排。

馬頭琴的故事 訴說著世間許許多多的生死離別

畫者用360度的地平線表現出了蒙古草原的遼闊。

用色彩和背景元素等推進故事的發展、主人公情緒的變化,以及人物特徵。

以雙彩虹開幕,讀者的心在讀這部分故事時,也跟主人公一樣,是明亮歡快的,開始的時候都是暖色調,包括夜晚。

待蘇和去參加賽馬大會的時候,天空湧上了一大片烏雲。

暗示著即將到來的悲劇。

上下留白,拉長了鏡頭,蘇和賽馬時在草原上自由自在肆意馳騁的畫面,彷彿就在我們眼前。

無奈蘇和太弱小,赤羽末吉不愧是大師,他沒有用橫眉歪鼻,目露兇光等等來表現王爺。

而是用構圖大小,以及色彩來展現實力的懸殊。

蘇和只有王爺的手那麼大,再加上身著黑色衣服的王爺,單單背影就給人以壓迫感。

看到這裡時,我們的心不由地一揪,好似生怕王爺動動手指,就把蘇和給捏死。

最終可憐的白馬難逃厄運,它把王爺摔倒在地,讓其失了面子。王爺下令射殺它。

它身中數箭,跑回去死在了蘇和懷裡。

這段畫者的處理就有點像《人鬼情未了》裡,男主人公死了之後的畫面。

馬頭琴的故事 訴說著世間許許多多的生死離別

因為已經死了,所以展現出來的都是虛幻的。

白馬託夢給蘇和說:“不要那麼難過,用我的皮、毛和筋骨做一件樂器吧。那樣,我就能永遠和你在一起,永遠陪伴著你了。”

後來蘇和就依照白馬的吩咐,做出了馬頭琴。

馬頭琴的故事 訴說著世間許許多多的生死離別

最後人們圍坐在一起聽馬頭琴的畫面,好像暗示著,蘇和因為白馬的死而失落的、空缺的心,漸漸地被填的圓滿了。

後面的雙彩虹與開幕時的相呼應,彷彿在訴說著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只要堅強,生活就會充滿希望。

馬頭琴的故事已經結束了,可它好像又在訴說著這世間許許多多的生死離別,有些人、有些故事,總會永生在人們的心裡,千古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