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功能不給力的肺癌患者,還能接受手術麼?


我是一個醫生,主業是治肺癌。

今天我正在辦公室看書,規培生小A風風火火闖了進來,道,“鄭老師,你好像很久沒帶我做病例討論了”

氣氛略尷尬,我咳嗽了一聲,蒐羅了一下住院患者,道“好,今天給你講一例我們最近做的患者”


小A道,“哦,他有什麼特殊的呢?”

鄭醫生故作神秘道,“恩,因為這個病人的心肺功能太不給力了”


1、基本情況及第一次術前評估


這是一個海南籍的病友,聽說廣醫腫瘤看肺癌不錯,就經由熟人介紹過來求診。入院以後完善CT檢查,發現這個病人右上肺近縱隔面存在一個最大徑約16mm的實性結節;

心肺功能不給力的肺癌患者,還能接受手術麼?

而與此同時,右上肺尖段還有一個混合實性結節,疑似惡性。

心肺功能不給力的肺癌患者,還能接受手術麼?


入院後積極完善相關檢查,未見明顯轉移徵象,妥妥的可手術切除適應症。但與此同時,我們又發現了一些問題。


問題一:患者合併高血壓心臟病。

心肺功能不給力的肺癌患者,還能接受手術麼?

在術前檢查過程中,我們發現患者的心胸比例異常,在平片上可見靴形心的典型影像學表現,而這正是高血壓心臟病的典型表現。

而患者長年高血壓病史(十餘年)及密集的高血壓家族史(多位直系親屬罹患),也進一步支持了這種判斷。

因此,儘管其自診斷之日開始就積極口服多聯降壓藥控制血壓,但有理由相信,患者應該在更早的時間內就發生了高血壓,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而心臟也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發生了心肌重構,即左心室肥大,併產生了靴形心的典型表現。

但在心臟彩超中,則未見明顯的收縮功能異常(射血分數 65%)。


小A道,“恩,心肌重構,但心臟彩超射血分數異常,如何理解呢?”

鄭醫生道,“可以理解為,心肌代償性擴大,還處於代償階段”

即心肌收縮力正常,但儲備能力下降的一個階段


心肺功能不給力的肺癌患者,還能接受手術麼?


問題二:患者合併肺彌散功能異常。


圍手術期檢查過程中發現,患者肺通氣功能正常,FEV1 2.3L,佔預計值114.6%;但在接受血氣分析的時候發現,氧分壓比較低,不吸氧狀態下僅僅為 68.1mmHg,而即便在吸氧3L/min 3h以後,氧分壓也僅僅升到了75.5mmHg。這說明患者肺組織彌散功能較差,影響了氧氣的交換。


基於此,在趙健教授的主持下,全科進行了病情討論。考慮到患者能登5層樓,儘管合併一些基礎疾病,但應該可以耐受手術。最終,在2019-8-20第一次推進了手術室。


但在誘導麻醉以後,患者出現心率下降,且經異丙腎上腺素無明顯好轉。



2、還有問題沒有發現?


小A懵懂,"恩?這個患者心臟還有別的問題呢?"

“Bingo~這個病人還有合併竇房結功能異常

竇房結繫心髒自動節律性最高的起搏點。位於右心房上部,靠近右心房與上腔靜脈交界處終溝的心外膜下,呈馬蹄狀,全長約15mm,寬約5mm,厚約2mm。竇房結中含有許多具有自動節律性的細胞,稱為起搏細胞。

如它發生病變,可使心率發生改變,叫竇性心率失常。臨床常見有竇性心率過速、竇性心率過緩、竇性心律不齊。

患者初診心電圖提示竇緩(50次/分),同時合併頻發室早。

心肺功能不給力的肺癌患者,還能接受手術麼?

24小時動態心電圖示全天室早僅631次,屬於可接受的範圍。

心肺功能不給力的肺癌患者,還能接受手術麼?

阿托品試驗(+),2mg 阿托品注射後,心率升至90次/分,也達到了及格線。

心肺功能不給力的肺癌患者,還能接受手術麼?

阿托品試驗是鑑別病態竇房結綜合徵(Sicksinus-syndrome, SSS)的常用方法之一,首先描計心電圖作為對照,然後靜注阿托品1.5-2mg,注射後即刻1、2、3、5、10、15、20min分別描計一次Ⅱ導聯心電圖。

用於竇房結功能測定:如竇性心律不能增快到90次/分和(或)出現竇房阻滯、交界區性心律、室上性心動過速為陽性;如竇性心律大於90次/分為陰性,多為迷走神經功能亢進所致。


小A問道,"鄭老師,這個病人不是阿托品有反應呢?怎麼說是竇房結功能低下呢?"

“恩,這個問題問得好”


臨床有很多東西是難以用教條化的標準來衡量的,必須有更多的思考才行。


這個患者注射阿托品2mg後,心率最高只達到了90次/分,而沒有更高,屬於一種邊界性的狀態,即“竇房結功能邊界性地好於不及格或邊界性地差於及格”;

而在此基礎上,患者出現術中對異丙腎上腺素無有效反應,因此我們認為其竇房結功能低下。


3、手術,做還是不做?


緊接著,我們猶豫了。

一方面,肺部病灶臨床評估惡性可能性大,且臨床評估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手術獲益較大;

另一方面,患者檢查中反應出來的高血壓心臟病、心臟節律異常以及肺彌散功能異常,都讓這個患者的手術風險大大增高


手術,做還是不做?


4、慎重抉擇


為此,我們再次把麻醉科、重症監護室主任請來,在科室內進行多學科會診。

考慮到以下因素,認為儘管手術風險較大,但依然可以嘗試進行:

1. 患者儘管出現了心肌重構,但射血分數尚可;

2. 患者儘管血氣不佳,但登樓可上5樓,心肺聯合評估過關,也提示患者可能在長期的過程中,已經逐漸耐受了這個相對乏氧的內環境;

3. 患者儘管節律異常,但可以通過放置臨時起搏器糾正。


而同時,患者家屬的態度也給了我們莫大的信心和勇氣。

“醫生,我們想做手術,接受風險,也相信你們”


5、二次手術


第二次手術,終於在2019.8.22,由廖洪映主任主刀進行。

廖主任在患者的右上肺葉中找到了術前提到的兩枚結節,經診斷均為惡性,因此,予以標準的右上肺葉切除及縱隔淋巴結清掃術,手術十分順利。

心肺功能不給力的肺癌患者,還能接受手術麼?

術後的石蠟病理也進一步證實手術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手術清掃淋巴結34枚,其中,縱隔清掃達29枚

全部陰性,沒有一枚轉移~

心肺功能不給力的肺癌患者,還能接受手術麼?


意外的是,麻醉過程中並沒有出現意料中的心率下降,也就沒有放置臨時起搏器。

但術中因為氧合不佳的問題,曾一度中斷三次給予雙肺通氣。

術後考慮圍手術期風險較大,轉入ICU留觀了兩天,然後轉回普通病房。


7、術後管理


小A道,“鄭老師,這個病人這麼特殊,那麼她的術後管理又應該如何進行呢?”


鄭醫生非常興奮,小A,這就是今天鄭老師想跟你分享的重要話題,即面對這麼一個高血壓心臟病+肺彌散功能異常+心臟節律異常的術後患者,我們應該如何管理。


當初這個患者轉回普通病房後,考慮到術中未見的心臟異常表現,鄭醫生也曾鼓勵過患者下地活動,以期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


儘管初期患者未訴明顯不適,但在轉回病房後第二天,患者洗澡後出現心慌不適,床邊心監見心率絕對不齊、脈搏短絀,符合房顫表現。


自此,鄭醫生意識到,需要調整管理策略了。


病情上,患者是心肺功能都不太好的典型。


心功能不太好。

一邊是高血壓心臟病,一邊是心肌節律紊亂。


肺功能不太好,則主要體現在彌散功能方面。


臨床心肺不分家,

即心功能影響肺功能,肺功能又會反過來影響心功能。


舉個簡單的例子,

心臟和肺,就像汽車的兩個發動機,

雖然都不太好,但是日常生活夠用,沒出什麼毛病;

但是一旦要跑拉力賽(做手術),那出問題是遲早的事。

對此,我們調整了相應的管理策略,

從快速康復轉向穩步回覆,

相應的舉措也調整為“制動、控壓、排痰、保心”四大方面。


1. 制動。

既然心功能不好,那就按心衰來處理了。


床上制動是不可缺少的。


另一方面,就是進行積極的宣教,包括保持大便通暢,不可用力排便等。

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避免一切可能引發心肌負荷加大的因素

心肺功能不給力的肺癌患者,還能接受手術麼?


2. 控壓。

在雙聯降壓藥下,術後血壓一直穩定在稍高於正常水平的水平線,收縮壓約150mmHg,舒張壓90mmHg水平。

一般而言,長年高血壓導致心臟病的患者, 血壓不宜降得太低, 控制在略高水平有助於保證組織的有效灌注


3.排痰。

這點患者一直做的都比較好。

鄭醫生管理患者有一個習慣。


就是每個待術的患者,在初入院時就會讓他關注我的公眾號“鄭正有詞”,並強烈推薦《肺癌術後恢復好,什麼東西不可少?》給病人本人及陪護家屬閱讀。


為的就是在實現在價值觀上對術後排痰的高度重視,

觀察至今,效果滿意。


不得不說,術後患者不絕於耳的咳嗽排痰聲,

讓人聽起來極度舒適與安心。


4.保心。

一般而言,針對心臟的各種疾患,我們有諸如西地蘭、洋地黃、胺碘酮、硝酸異山梨酯、極化液等多種選擇。


小A打斷我的思路,道“對呀,這種情況,我們又應該選擇哪種藥物呢?”

鄭醫生扶了扶眼睛,道,“我們在這個病人,選擇的是極化液為主,胺碘酮為輔的保心策略”


西地蘭增強心肌收縮力,強心;

地高辛增強心肌收縮力,卻又會減慢房室傳導;

硝酸異山梨酯,鬆弛血管平滑肌,減少前後負荷;

胺碘酮,減慢房室傳導,抗心律失常。


而極化液,也就是葡萄糖、胰島素和氯化鉀混合液,其中,胰島素會促進心肌細胞攝入葡萄糖,提高心肌功能,有助於心肌功能;同時極化液中含有氯化鉀,有助於鉀離子迴流入細胞內,從而促進心肌從去極化的狀態恢復為極化狀態,對保護缺血損傷的心肌、改善竇房和房室傳導,防止心律失常均有一定療效。


這個患者,竇房結功能低下,因此地高辛、胺碘酮使用需謹慎;

雖然高血壓心臟病,但射血能力正常,年齡也不大,強心處理也可酌情使用。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選擇了極化液作為我們的主要保心手段。

胺碘酮僅僅在出現了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情況下,短期內靜脈使用。


最終,實現了患者的穩步恢復。

心肺功能不給力的肺癌患者,還能接受手術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