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守護那位“搖旗者”

你在你的朋友圈裡想起了誰?

朋友圈,守護那位“搖旗者”

每個年紀有著不同的社交處理方式,

學生時代,少得可憐的課餘時間,一群志趣相投的小夥伴組建一個社團,

團長成為了搖旗者,組織安排時間練習,尋求機會表演,

最後因為畢業或者忙於生計各自忙碌,也會找個時間聚聚,堅持得了多久,團長仍是關鍵。

朋友圈,守護那位“搖旗者”

工作以後,兒時的玩伴從事不同行業,有些人混得不錯,有些人混的一般,

朋友圈裡,大家習慣性有那麼一個人成為搖旗者,兩三個成為吶喊者:“今晚哪裡哪裡相約,不醉不歸。”

保持曾經那份單純的關係,不求攀附,不帶炫耀,

只為盡興,發洩或者短暫忘記各自生活中的鬱悶和煩惱,

哪怕最後回家被罵得狗血淋頭,被寫保證書,被罰睡沙發,

朋友圈裡,大家還是隨時等著響應他的搖旗號召。

朋友圈,守護那位“搖旗者”

成家以後,閨蜜們有些單身,有些結了婚,有些有了小孩,

朋友圈裡,大家還是習慣了那個最鬧騰的女人做搖旗者,或是瘋狂血拼,或是海吃海喝,相約一年一次的閨蜜結伴旅行。

比男人更純粹,比男人更瘋狂,

只想著一世姐妹情,愛人暫時忘乾淨。

這個時候,比閨蜜的父母更不希望她遠嫁,因為那個時候,哪怕有搖旗的心,也沒有吶喊的力。

朋友圈,守護那位“搖旗者”

隨著年紀的增大,責任的增加,需要自己來處理的事也越來越多,

過去,不常聯繫,慢慢的就散了,

朋友間的情義依然存在,五年一聚,十年一聚,

而那個搖旗者,依舊責任在身,那麼多年過去了,發現還是他在搖旗組織。

現在,各種網絡社交軟件的普及,

一個語音,一句話,甚至是一張動態圖,大家心領神會搖旗者的心聲,

未雨綢繆,不用再電話一個個確認,

約起,幹就完事了。

朋友圈,守護那位“搖旗者”

越純粹的情感,越是可貴,越值得好好珍惜,

但是大家卻已經習慣了等待召喚,

或者說是總誤以為大家忙得連見面的時間的湊不到一起,

守護那個搖旗者,

並不能所有事情都指望一個人處理安排組織,

而是大家一起,

守住那份情感的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