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發光的總是那些開心的人

黑暗中發光的總是那些開心的人

在CCTV 6重溫《陽光小美女》,我感覺到自己心裡發生了好玩的變化。幾年前初看時最喜歡的情節是一家人在選美舞臺上肆意跳舞,對一切世俗規則說“去他的”;而現在我最喜歡的是小美女奧利弗問她的舅舅,“你為什麼不開心?”要知道那個人剛剛情場失意、事業受打擊、自殺還未遂,失敗中的失敗,可奧利弗覺得難道這樣你就不開心了嗎?她提出的這個問題像她眨巴的大眼睛一樣具有治癒效果。

從今年初,我開始在工作之餘著手拍攝一部紀錄片,我想記下的是我身邊那些最開心的人(除去傻開心)。他們真是些最傑出的人類,一樣活在這個不怎麼樣的世界,清醒和快樂兼而有之,這讓我很感興趣。我想知道這是為什麼,他們的大腦裡多了些什麼,竟然會比我這樣的人開心那麼多。

我委託攝影機去探究答案。觀察而得出的一個結論是這些人的共性是都活得非常明確,他們不會被“你為什麼而活?”這樣的問題難倒,反而會在清晨因一個願望而醒來。有人每分每秒渴望求知,有人居無定所半生在路上不斷尋求自我超越,有人致力於改變一個傳統行業的環境,相比於那些願望,一生實在太短暫了,所以對於寂寞和恐慌,根本沒有太多時間理會,不戰而勝。那種投入生活的自信、坦然和迫不及待,就是開心了吧。

我想起另一件事,作為比照。過年的時候,高中同學聚會去看望從前的班主任。許久未見,她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大家相互問候之後,沒一會兒,班主任就開始擔心起她的學生們,“你們都買房了嗎?”緊接著班主任和我們探討起來,按照她的講述,近些年她已購置了多套房產,遠近無憂。大家都覺得悠遊自在的老年生活就在她眼前,可她還是心中不安,害怕錢放著會變薄,只好不停地買房賣房來給未來上一份保險,她認為在當下的時局中只能這樣。這讓我很意外,在生活眾多的可能性之間,這位我敬佩的老師,選擇了最沒有信心的一個。

當老師對學生進行這樣的生活教育,房子就好像不是用來住的,而是用來圈養人生的。我們被它困住了,它在大小聚會中無數次被人談論,好像是大家唯一的指望和信仰。作為長期租房的人,我自覺沒什麼發言的機會,僅聽別人在聊,我就覺得枯燥難耐。我看到那麼多人把買一個鴿子窩當作自己最好的故事,於是我,一個地地道道的無產者,產生了一種不可思議的優越感——我有點兒同情他們。

現代傳媒業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態度,使得承平年代人們反倒提心吊膽,每天聽到的消息都駭人聽聞,好像地球上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能威脅到我們的生活。今天政策調整啦,明天股市崩盤啦,萬事不確定,萬事都求穩,除了體重。“不能犯錯”不僅是國家領導的做事準則,也成了一門平日生活最重要的學問,這學問講的是,不要讓那些潛伏著的危機冒頭,擺平它們,再追求你所想要追求的,其實就是在說你追個球啊。於是我們了無生趣,於是我們都渴望從變動的世界中尋找一點不變的慰藉,於是,人和人就有了分野。

我們多數人大半輩子的命題是解決安全感,不斷嘗試各種途徑讓未來穩妥一點,所以只能貼合著社會的脈搏。在一個劇變的過程中,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時代的排洩物裡,從糞到翔,實際上生活沒什麼變化;可總有那麼一些人,省卻了這些繁瑣的前奏,直奔願望而行動,只有他們穿著舊衣服,拿著一本書陷入沉思,覺得自己在逼近真理,覺得自己比煤老闆牛逼得多。

你知道區別在哪兒嗎?你不屑一顧的他們真當事兒啊;而你覺得天大的事兒,在他們看來又沒啥。價值排序不同,你雖然反感這個社會,但你心裡聽命於它,而那些人,他們的喜樂常常不同於這個社會,他們把開心的機會攥在手裡。

負面傳播的時代,混沌的慾望叢林,一個清醒而開心的人,與眾不同得像塊寶藏,在黯淡的人群中發出光芒。我盼著能在最黑暗的地方與這些發光體碰面,這樣一來他們的故事也許能反射到更遠的地方。

如果你認識這樣的人,歡迎向我推薦。

鏈接:http://i.mtime.com/caowei/blog/757709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