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危機,低成本時代終結?戳視頻聽專家解讀→

從3月12日開始,央視財經新媒體推出財經雲直播系列專題直播,聚焦全球市場,緊追熱點行情。

疫情衝擊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都受到什麼程度的影響?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體系較為完備的國家,又如何鞏固和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地位?世界經濟經過本輪疫情的衝擊,產業鏈、價值鏈又將如何重塑?4月8日,央視財經雲直播邀請到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老師,一起解讀。

供应链危机,低成本时代终结?戳视频听专家解读→

問題一:疫情對國內外的產業鏈、供應鏈衝擊有多大?

張燕生:關於全球的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自1990年以來,全球化被稱為“超級全球化”。這種世界各個國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體系,是人類歷史上沒有過的,供應鏈就是所有的零部件、中間產品、元器件、中間產品的貿易都能做到零庫存、及時供貨。反之,一旦發生疫情,一些關鍵元器件原料發生了中斷,整個供應鏈就完全癱瘓和中斷了,這對工業的衝擊非常大。

全球有三大生產體系,以中日韓為主體的東亞生產網絡,以德國、法國、意大利為主體的歐洲生產網絡,以美國、墨西哥、加拿大為主體的北美生產體系。

第一撥疫情(1月24日武漢封城到3月19日武漢新增病例歸零)首先對東亞生產網絡產生影響,隨著疫情被控制,東亞生產網絡現在趨於恢復和復工復產,而另外兩個生產網絡卻發生嚴重的問題。

問題二:全球產業鏈“高度中斷”會不會發生,接下來產業鏈的恢復是不是要歷時很長時間?

張燕生:當疫情發生在武漢的時候,我們判斷疫情對供應鏈影響是短期、局部的,但是現在蔓延到美國和歐洲,我們判斷它將是一個長期、全球性的。

當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緊密聯繫在一起,無論是德國、意大利、法國、墨西哥還是美國、加拿大、日韓,很多原材料、元器件都是不可替代的,這些不可替代的元器件和零部件、原材料對全球的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影響完全是毀滅性的。

問題三:接下來全球供應鏈會發生哪些新的變化?

張燕生:主要有三個因素,會對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未來的佈局產生嚴重的影響。

一個因素是全球化,第二個因素是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第三個因素是突發性事件。過去是由全球供應,比如美國供應、德國供應,現在要像華為這樣,必須要考慮把“備胎”轉為“正胎”,因為它涉及到供應鏈、產業鏈的安全。因此,未來全球供應鏈會出現區域化、本地化和分散化的趨勢。

問題四:接下來各個國家之間會不會形成壁壘?

張燕生: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各種壁壘越來越多,包括貿易壁壘、投資壁壘、技術壁壘等,確實出現了逆全球化的趨勢。

從數據看,1990年到2001年全球人均GDP增長2.7%,2002年到2008年全球GDP增長速度8.8%,但是從2009年以來全球人均GDP增速已經降到2%和2%以下,從這個角度來看,壁壘已經使全球人均GDP增速大幅明顯下滑。

問題五:整個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是不是面臨更大的斷裂風險?

張燕生:汽車行業,無論是在東亞、北美還是歐洲生產網絡,都是生產網絡和現代製造業中間的核心行業,因此受到這次疫情打擊最大、最早。 我判斷,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需求會逐步恢復到疫情前。從製造角度來講,我認為二三季度美國仍然在抗疫的最困難、最關鍵的時候,歐洲包括德國三大車廠,法國和意大利的車廠也都是在抗疫最艱苦的時候。

當歐美供應鏈遭遇重創的時候,很多關鍵零部件和元器件、材料,以及一些設備出現供應不上的情況下,中國要想穩定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就必須要全面啟動“備胎”計劃。

“備胎”計劃即過去有,但和國際的差距大。比如華為這樣的主機廠和中國汽車主機廠,過去覺得零部件不如國際一流零部件的企業性能、技術、價格各方面的競爭力強,但是現在無法得到了,他們就開始來培育自己的配套體系,培育自己的上下游產供銷、內外貿,培育技術、員工。從這個角度來說,“備胎”轉為“正胎”是非常大的機遇。

問題六:如果車企重新審視發展機會,該怎麼樣重塑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

張燕生:從國家來講,製造強國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產業鏈水平,尤其是產業基礎能力。它們是在一些基礎的元器件、配件和設備,即“卡脖子”項目,通過攻關縮小差距。

疫情對中國來講,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渠道能夠從低端走向高端,是企業有機會,還有應基礎研究、開發式的研究,整個創新鏈的重組也是機會。

問題七:“備胎”轉“正胎”,是否意味著產品質量下降?消費者花錢會買到相對差的產品?

張燕生:首先,即使是“備胎”轉“正胎”,它仍然是開放競爭的,即要禁得起市場競爭力的考驗,要在全球競爭的條件考核。關鍵是,“備胎”轉“正胎”並不是所有關鍵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元器件都是自己做。

中國開始有新的模式,研發服務外包、技術服務外包、設計服務外包、資訊服務外包等,中國成為研發創新的發包商,發給歐洲的大學、研究院所和頭部的企業等。這樣一來,就能夠把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全球的科技創新力量組合到跨境創新網絡中間。因此仍然是開放合作、開放創新,即開放全方位國際合作的體系,並不是封閉的體系。

問題八:如果全球產業鏈發生變革,會不會意味著全球化的低成本的時代就此結束?

張燕生:全球化的低成本是怎麼呢?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前三十年,中國有2.88億農民工進入了非農產業,有1.88億農民工進了城。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後和國際資本合作,通過加工貿易、製造外包和貼牌方式為全球提供低成本的勞動力、土地,但是這個時代從2005年人民幣匯率升值、2007年《新勞動合同法》出臺就一步一步退去了。

現在的新時代從過去代工貼牌轉向自主知識產權、營銷渠道,從全球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低端開始邁向中高端,從過去汗水驅動的工廠轉向創新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即實體經濟、科技創新、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新制造體系。從這個角度來講,低成本的製造的時代過去後,高質量、現代化、創新驅動的,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製造中心的地位不但沒被削弱,反而增強了,發生了一個脫胎換骨的轉型。

問題九:中國要鞏固和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中的水平和地位,該怎麼做?

張燕生:第一步,當前科學抗疫是重點。在此基礎上,怎麼能夠儘快恢復中國的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儘可能全面復工、復課和復市,把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互聯互通。

第二步,聯合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整個東亞地區,以及美歐,在聯合抗疫的基礎上全面恢復和穩定東亞生產網絡;在口罩、呼吸機、防護服等抗疫所需要的物資能夠全面合作。

中國還應當同發展中國家聯合抗疫,提高他們的抗疫能力、設備供給能力。同時開拓發展中國家的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從基礎設施、城市化、交通開始,到整個產業體系,幫他們解決脫貧、抗疫、生態災難,使這個地區能夠得到發展。

最後一點,供應鏈、價值鏈、產業鏈,往往高端的是科學技術、人才創新,然後是現代金融和多層資本市場,它們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之間仍然像皇冠一樣集中在全球的世界級城市群和首位城市。從這個角度講,中國今後怎麼在不同的層次,如科學技術、現代金融、先進製造業等,打造幾個世界級城市群,集聚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所需要的高端人才和要素。

問題十:中國製造業如何利用好這次疫情危機,化危為機?

張燕生: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第一個是傳統制造業、先進的製造業如何同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第二個重點就是傳統的製造業和先進的製造業如何能夠同現代的工業服務生產性服務深度融合;第三,傳統的製造和現代製造業怎麼同新型城鎮化、居民深度融合,和差異化需求的滿足能力、全方位國際合作深度融合。需要研究怎麼把製造業從過去的低端提高到製造業中高端產品,從過去汗水驅動真正轉變成創新驅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