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一個能流露人性的媽媽,才能讓孩子比較放心

蔡康永:一個能流露人性的媽媽,才能讓孩子比較放心

當人們一再歌頌與讚揚媽媽如同超人般萬能與偉大時,究竟是在稱讚她,還是害了她?蔡康永認為,能允許自己在人前流露脆弱與困惑的媽媽,才是該推崇的高情商媽媽。

碰到蔡康永,或許父母們最想問:「怎樣才能教出像蔡康永那樣高情商的小孩?」他對這個問題哈哈大笑:「大家一定是誤會了,要是有我這種小孩,你一定會嚇死:『這個人到底在想什麼!』」這就是蔡康永,永遠不按牌理出牌。

身為知名主持人、情商暢銷書作家,蔡康永本身就是個「高情商」的代言詞,從心理學角度詮釋情商也自有獨到見解。

他曾提及,傳統上社會對於高情商的定義,是抹煞自己情緒,委屈自己,成全別人,但這並非情商真正該有的樣子。真正的情商是「讓自己覺得舒服」。新書《蔡康永的情商課2:因為這是你的人生》,從人際關係擴及父母關係,口中「高情商父母」的定義,一樣從「做自己」出發,蔡康永認為:「先成為自在的人,才能成為自在的父母。」

在他眼中,演藝圈中「情商最高的父母」代表是小S,因為她從不會刻意遮掩自己做為母親的脆弱與困惑,儘管站在最愛的女兒旁邊,鎂光燈注目的焦點不在她身上,她依然能欣賞孩子的優點,同時覺得自己是最棒的媽媽。

「一百分的超人媽咪」反而才最令人擔心。蔡康永認為,所謂的「一百分媽媽」,不只是凡事追求盡善盡美,而是掩蓋了內心所有的情緒,背後肯定是受到常人無法理解的痛苦,才會選擇全副武裝。他更拋出反思:「當我們稱一個媽媽為超人的時候,究竟是在稱讚她,還是在陷害她?」

Q.當父母與當自己的角色間該如何平衡?

A:我見過身邊媽媽一天的行程表,(假如是我)過一天恐怕得躺一個禮拜才能恢復,而且會不想再過同樣的一天。但是這是媽媽的每一天的日常,因此,

當我們稱一個媽媽為超人的時候,到底是在稱讚她,還是在陷害她?

最近看到一個笑話,有個人說,小時候媽媽都把魚頭拿去吃,把魚身上的肉留給孩子,這個孩子很感動,覺得媽媽一直吃那麼沒意思的魚頭,把好吃的魚肉讓給自己。直到長大以後,終於輪到自己吃魚頭,他才發現,魚頭實在很好吃,他媽媽就說:「對阿,我本來就很愛吃魚頭。你幹嘛把我當作在犧牲奉獻,才吃魚頭呢!」

媽媽的角色不該凌駕所有角色,尤其凌駕在「自己」這個角色上。

Q.什麼是「高情商的父母」?

A:想成為「高情商的父母」,最好是把自己先當一個人來處理,不是把自己當父母,要能「把自己當人看,也把孩子當人看」,這是我第一個建議。

第二個態度是「恰如其分」。很多人追求這輩子不要再有悲傷。這樣的許願令人毛骨悚然,因為每天快樂的人肯定是個大白痴。對所有失去的東西都沒有感覺,才會永遠不感覺悲傷,這樣的人生豈不白費了,怎麼會是祝福?

高情商的人就是可以恰如其分地感受他的情緒,不要那麼怕它們。你會許願不要再有悲傷,就是太害怕悲傷這個感覺了,當你把所有所謂負面情緒都放那麼大的時候,就會許出這麼荒謬的願望。

Q.你認為演藝圈情商最高的父母代表?

A:我不願意舉這個人,但我會舉小S。她挺流露自己的情緒,她的脆弱跟困惑都不會刻意遮掩。我內心其實有個警鈴系統,遇到來賓表現得很完美,警鈴就會響,我知道這個人背後一定藏著巨大不堪的東西,我會試著挖挖看,有時挖到就是一集嚇人的內容。那種全副武裝的媽咪,一定受到常人無法受到的痛苦才變成那個樣子。一個流露人性的媽媽是我比較放心的。

有一天,小S發了一張萬聖節跟3個女兒的照片,大女兒扮成臉上有縫線的鬼新娘,身旁是一個電影神隱少女中的無臉男。我一看就知道那鬼新娘是她女兒,但我沒看出無臉男是誰。她問我:「照片中最棒的是誰?」,我說:「當然鬼新娘啊,看起來好逼真喔!」「你沒看到我嗎?」小S追問。原來,那個窩囔廢無臉男是她扮的。

她就是一個這樣的媽媽,有對自己的期待,也能夠欣賞女兒比自己出色的部分,這不表示一定要輸給女兒的。就算扮的是無臉男,她還是覺得整張照片最出色的是她,不是女兒。這些掙扎跟矛盾本來就是人該有的部分,所謂的「100分媽咪」,就是把作為人的脆弱、矛盾跟困惑全都隱藏起來。

賈永婕是我心中的「超人媽媽」,她超強的,就算不跑三鐵,也是在「跑別的」,主要身上揹著另一個人類生活所有的事情,如果有2個小孩,就要活2份生活,這太驚人了。我下次應該會當面問她:「你真的想被稱為超人媽媽嗎?是自己想當超人,還是被迫成為超人?要超到什麼時候為止?」

Q.建議父母或親子間如何處理情緒?

A:我們習慣誇大情緒,因為生活氣氛如此。戲劇跟流行歌曲鼓勵我們,一失戀就要死;連戲劇裡,只要不聽爸爸的話,他會當場口噴鮮血昏倒在地上。其實,每個情緒都有測量單位,我們可以接受娛樂品把一切都形容為要死、昇天,可是生活中最好不要這樣子。

如果能漸漸學會把情緒分數標得準確一點,我們害怕的情緒,包括:被勒索、難過、悲傷都會比較恰如其分,就訂在6分、4分,你會分出輕重緩急,要不然每件事你都會放太大,認為全世界都跟我作對。那真的太誇張,全世界哪有空跟你作對?你只是紅燈過不去、遲到五分鐘被扣薪水,該交的報告忘在家裡,這不是全世界,追根究柢就是一連串的小事情,每件事都只值0.5、0.1分。

此外,若是盲目接受每當情緒一來,都要立刻反應,就會一直被情緒所控制住。

如果你願意把它們暫時冷下來、各自分配到不同方向去,就好比以後不管拿到什麼食物你都立刻塞到冰箱,不要馬上吃。我在講就是這個動作,先放著、不要看著它,就立即做情緒反應,可以幫助我們冷靜下來,有助於情緒的辨認。

Q.為何說親子間的情緒勒索是談判的好時機,談談你過去成功的親子談判經驗?

A:很多人都覺得一被情緒勒索好像就很嚴重,但對方之所以勒索你,是因為你對他很重要,所以你有談判的籌碼,不需要完全讓步,無論親子、家人或伴侶間都完全有談判跟互相讓步的空間,這是我對情商的態度。

我從小就習慣跟爸爸談判,就連出國念電影這件事情也是,我覺得我要給他一些東西,他才會給我一些東西。所以,跟父母談判很重要的原則是,「只要讓他體會到你有心,他們自然會原諒你。」父母總會自圓其說的去找角度讚美自己孩子,就算你提出一個很不像樣的談判,還是會覺得「這孩子敢跟我談判」真的很有種。

我覺得爸媽最不放心的是,遇到毫無主見的孩子,什麼都沒有反應,什麼都隨便,什麼都好。不做任何努力去索取他要的東西,這樣的家人、孩子或伴侶,反而才是讓相處的人心灰意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