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認知與決心:走出象牙塔困境中的迷茫與不解

象牙塔,這一出自《聖經》中的詞彙自逐漸運用到社會學中來,便意指超脫現實社會,遠離生活之外的夢幻境界。象牙塔一般用以比喻大學校園,暗示大學生身處校園之中,其思想、感情和人際關係都比較簡單和純潔。

但是對於從大學畢業,踏入社會多年的人來說,他們便認為大學校園作為一座象牙塔,對絕大多數大學生來說,起到的作用其實不是保護,反而是禁錮。

大學生的認知與決心:走出象牙塔困境中的迷茫與不解

學校就是一座象牙塔,大學生生活在塔裡面,真實世界的一切紛繁複雜被隔離在塔外,外界的快速變化都被那堵牆所稀釋、變慢。以至於當有些大學生踏出校園的那一刻,便會猛然發現自己與其他人已經有了不小的差距,這種差距指的是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差距。

大學生的認知與決心:走出象牙塔困境中的迷茫與不解

刺蝟公社發過這樣一篇文章《媒體實習記:那些走出象牙塔的年輕人》,探討了大學生在北京媒體實習時所面臨的無形壓力和艱難抉擇。其中一位實習生在進入新媒體公司實習之前,自稱是一個“新聞理想主義者”,但在經歷了三個多月的實習之後,才意識到對於傳媒專業的學生而言,課堂上學到的僅僅是第一課,實踐是此後更重要的必修。

象牙塔裡學到的理論知識,只適合報道烏托邦裡發生的故事。

大學生的認知與決心:走出象牙塔困境中的迷茫與不解

他為了寫好這一篇關於最近熱映電影的分析,前前後後採訪了十多位觀眾、影評人,每天在網上翻看這相關的消息,原本計劃千字的稿件,最終寫了將近3000字。但當文章發出來以後,電影粉絲的口水差點把他淹沒,評論下是清一色的批評和嘲諷。但這卻意外地成為了他實習期間取得過的最好成績,巨大的爭議帶來的閱讀量,遠超之前他做過的任何一篇稿件。

學校裡沒有教過的事情,在他實習中的每一天都有可能發生。最後,他說:“我以後還會抱有理想,只是不會再時刻掛在嘴邊了……”

大學生的認知與決心:走出象牙塔困境中的迷茫與不解

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規則,規則之中,有明也有暗。大學校園的圍牆,既將真實社會的紛繁複雜隔絕在外,卻也將大學生禁錮在了圍牆裡面。沒有經歷過激烈的競爭,沒有體會過世故的人情,沒有感受到無奈的成功,其思想和精神又怎麼能夠走向成熟?

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不能只是躲在在象牙塔裡潛心向學,還要有敏銳的眼光去探索外界的迅速變化。不管是在認知上還是在實踐上,都不能只是按照書本和老師教導的那一套來行事,更應該走出象牙塔,感受外界的方法和規則,充實自身的認知與實踐。

大學生的認知與決心:走出象牙塔困境中的迷茫與不解

象牙塔裡的提升,往往只是人生長路中的一小節臺階。要做的,便是一往無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