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蹴鞠的辉煌历史,振兴之路要像利物浦一样重现光辉岁月

如果说有一种运动,能让无数的人为之欢呼、呐喊、叹息、流泪,那一定是足球运动。随着英超球队利物浦在万达大都会球场以2:0托特纳姆热刺夺得欧冠冠军,标志着英超时代的来临——英超前六的队伍:第一名英超冠军曼城,第二名欧冠冠军利物浦,第三名欧联冠军切尔西,第四名欧冠亚军热刺,第五名欧联亚军阿森纳,第六名曼联。我们在调侃曼联时,也会惊叹红军对巴萨的惊天逆转,也会感叹意甲老妇人的岁月不在;我们会为C罗的一记世界波震撼不已,我们会为梅西没有闯入决赛而惋惜;我们会为上海上港的获胜而欢呼,也会为国足的溃败而失望。一个小小的足球,竟然凝聚了我们人类这么多的情感。

古代蹴鞠的辉煌历史,振兴之路要像利物浦一样重现光辉岁月


2004年国际足联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作为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足球最早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叫“蹴鞠”的球类游戏,“蹴鞠”就是踢球的意思。后来经过文化传播,蹴鞠从中国传至埃及,再传到希腊、罗马、法国,最后传到了英国,因此,英国也成了现代足球运动的发源地。

蹴鞠的起源

古代蹴鞠的辉煌历史,振兴之路要像利物浦一样重现光辉岁月

“中国是足球的发源地”,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前任的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和布拉特都曾公开表示过足球起源于中国,并且有明确的写在《国际足球发展报告》中。而这个足球的起源,就是我们经常会在古装电视中所看到的“蹴鞠”活动了。 也许大多数人知道蹴鞠还是因为《水浒传》中北宋末年的权臣高俅,因陪侍酷爱蹴鞠的宋徽宗踢球,又有着一手“这气球似胶粘在身上”的本事,不仅被宋徽宗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而且在当时宋朝国内都犹如当今“绝代双骄”般的名气。 可蹴鞠并非出现于宋朝,而是战国时期。据《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此时所提的“蹋鞠”就是“蹴鞠”比较民间的称呼,当然,更接地气的还有“戏球”、“蹴球”等。

蹴鞠盛行于哪个朝代

1、两汉三国蹴鞠

古代蹴鞠的辉煌历史,振兴之路要像利物浦一样重现光辉岁月

两汉三国时期,蹴鞠发展较快。首先,娱乐性蹴鞠得以继承。有“康庄驰逐,穷巷踏鞠”,“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的记载。

其次,出现了表演性蹴鞠。表演性蹴鞠是在鼓乐伴奏下进行以脚、膝、肩、头等部位控球技能的表演。从汉画像石上所描绘的蹴鞠表演看,有单人蹴1鞠、单人蹴2鞠、双人边击鼓边蹴鞠等形式;有足踢、膝顶、双腿齐飞、单足停鞠、跃起后勾等技术动作。有人称之为“蹴鞠舞”,是百戏中的重要节目。

第三,出现了竞赛性蹴鞠。这种蹴鞠一般设有鞠场,鞠场呈长方形,一般为东西向,设有坐南面北供观赏的大殿,四周有围墙,称为“鞠城”。

第四、蹴鞠开始用于军中练兵。蹴鞠除象征“兵势”、有训练武士的作用外,也用于丰富军中生活,使战士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情绪。汉代班固把古代足球列入兵家技巧类,并称:“以立攻守之胜者也。”唐朝颜师古注云:“蹴鞠,陈力之事,故附于兵法焉。”

2、唐宋蹴鞠

古代蹴鞠的辉煌历史,振兴之路要像利物浦一样重现光辉岁月

如果说汉代是蹴鞠文化发展的一个高潮的话,那么唐宋则是蹴鞠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高潮。唐宋时期蹴鞠的主要方式,由双球门竞赛演变而来的单球门比赛,在专门的竞赛场地--鞠城,球门两厢对应,两边队员相对进攻,进球多者为胜。

这种比赛主要用于为朝廷宴乐和外交礼仪竞赛表演。进行间接对抗比赛时中间隔着球门,球门中间有两尺多的“风流眼”,双方各在一侧,在球不落地的情况下,能使之穿过风流眼多者胜。

唐宋时期,蹴鞠活动更为普及。宋代从皇宫内院到平民家庭,都以蹴鞠为乐。元代钱选所绘《宋太祖蹴鞠图》,便是描绘宋太祖赵匡胤与赵炅、赵普等人踢球的场面。市民也常常在御街和横街玩蹴鞠,女子中也有蹴鞠活动,不少宋代铜镜中有男女相对踢球的纹饰,宋代陶枕也描绘了民间少女踢球的情景。

另外,不用球门的踢法逐渐规范。这种踢法叫做白打。从一人场到十人场。“一人场”由参加者逐一轮流表演,称为“井轮”。除用足踢外,头、肩、臀、胸、腹、膝等部位均可接球。使球高起落下称为“飞弄”,使球起伏于身上称为“滚弄”。 白打以表演花样多少和技艺高低决定胜负。二人以上至10人分别称为二人场、转花枝、流星赶月、小出尖、大出尖、落花流水、八仙过海、踢花心和全场,各有规定的踢球路线。用上身触球称为上截解数,膝以上部位触球称为中截解数,用小腿和脚踢称为下截解数。踢法繁多,所以《蹴鞠谱》上说“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

第五、出现蹴鞠组织并有社规。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至少在南宋时期,宋代的蹴鞠艺人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 结束语:宋人谈到蹴鞠的价值,称赞“蹴鞠成功难尽言,消食健体得安眠。

本来遵演神仙法,此妙千金不易传。”又说:“巧匠圆缝异样花,智轻体健实堪夸。能令公子精神爽,善诱王孙礼义加。”两汉和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蹴鞠发展快,流行广的时期,民众争相参与,认为它不但能令人健身、愉快,还有助于领悟礼义,人们对蹴鞠的态度,也体现了蹴鞠观念的发展与变化。

古代蹴鞠的辉煌历史,振兴之路要像利物浦一样重现光辉岁月


中国古代足球运动不仅很普及,而且还有专门研究的学问。比如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体育专门书籍《蹴鞠二十五篇》中就有记载:汉代就已经颇为盛行蹴鞠比赛。有设球门的,比赛分两队,双方互有攻守,阵容很大,比赛比较正规;不设球门的也称为“白打”,人数随意。

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时代,可以说是蹴鞠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在规则和对决等方面基本上奠定了现代足球的雏形。但随着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下坡路,文化、体育等方面都开始倒退,特别是到了清代,这项活动就逐渐步入了低潮衰落期。

古代蹴鞠的辉煌历史,振兴之路要像利物浦一样重现光辉岁月

即便这样,古代足球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人的文化生活,并在文人墨客的诗赋意象中留下了一笔浓重色彩。比如李白的“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作者借用“斗鸡、蹴鞠”描写唐王朝权势者的腐朽与骄横,抒发了自己愤懑的心情。而山水诗人王维一句“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充满蓬勃朝气的少男少女在早春时节尽情游玩儿的动人景象,整幅画面充满了清新灵动的青春活力和安逸无忧的闲适气息。

古代蹴鞠的辉煌历史,振兴之路要像利物浦一样重现光辉岁月

可以说,足球的魅力不仅反映在精彩绝伦的现代足球竞赛场上,也反映在古老文明的文化创造之中。中国人发明了足球,足球走向了世界。我们在享受现代足球带给人们拼搏精神和欢乐心情的时候,偶尔停下脚步,回首古代蹴鞠的辉煌历史,感受文化沉淀的厚重。展望未来,承载了无数国人振兴的梦想,我们应奋起直追,就像红军利物浦那样,重现光荣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