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的切爾諾貝利悲劇:死亡人數超9萬,消除輻射傷害需800年

30多年前的切爾諾貝利悲劇:死亡人數超9萬,消除輻射傷害需800年

核能,這個二十世紀開始興起的新興能源,其背後蘊含的能量與價值至今無可計算,核電站也逐漸計劃代替傳統煤炭發電設備來為人類服務。可是一枚硬幣始終有著兩面,帶來巨大能量的同時,也隱藏著巨大的危害

如果對十年前的福島核電站洩漏事件有印象,對當時的社會動盪不安,謠言四起,附近海域的生物變異有印象。那麼今天介紹的這次意外,可比福島的影響大的多,那就是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故。

五十萬人敢死隊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位於烏克蘭的普里皮亞季市。1986年的4月25日,反應堆計劃暫停反應用來測試反應堆的發電機能力。當時的作為替補電力供給的柴油發電機無法瞬間啟動,則使用了轉動的渦輪作為能量提供。這類測試本來在實驗室執行成功,但在切爾諾貝利卻遭遇到失敗。

替換能源的反應堆的輸出功率已經從3200兆瓦降低至700兆瓦。但由於操作過於急促,

沒有給予緩衝時間,導致實際功率降低至30兆瓦,生成的裂變產品瞬時增加。

30多年前的切爾諾貝利悲劇:死亡人數超9萬,消除輻射傷害需800年

當時功率下降的速度已經超過設備的允許範圍的最大了,但操作人員並沒有停止。為了讓操作能夠安全繼續,操作人員拔出了安全章程規定的控制棒。但由於水吸引中子,水流瞬間增加時中子反應速率也對應瞬時提高,這樣形成了極其危險的操作系統。

安全章程規定情況下安全棒最少為三十個,但當時操作人員自以為安全地只用了六個。

由於功率的瞬間瞬間增大,瞬時功率最高達到33000兆瓦,這導致管體變形。燃料棒開始融化,反應堆頂部發生移動並被破壞,冷凝管爆裂,瞬間將屋頂炸開一個洞。引起火災令放射性物質擴散到更廣闊的地方。

事故清理時本打算使用德國,日本生產的機器人,但面對如此恐怖的輻射水平,機器人無法工作。在事故核心地區,人類停留的時間不能超過40秒,否則瞬間遭受的就是人身體一輩子吸收的輻射總和還要多。

30多年前的切爾諾貝利悲劇:死亡人數超9萬,消除輻射傷害需800年

一共有五十萬人被政府派往前去援助切爾諾貝利地區,這些救援隊員很多都是預備役軍人,並不是專業的化學防護工作者,但還是要硬著頭皮前往切爾諾貝利。沒有那麼多專業的防護服,就用鐵板當做貼身防護

撿起來的核輻射碎片只能放在石棺當中保存,然後處理掉。當清理完反應爐之後,蘇聯政府用直升機派遣三個人登上了反應塔的塔頂,

插上了勝利的紅旗。有意思的是三人的獎勵是每人一瓶百事可樂,這在當年可是個奢侈品。

根據統計,負責清理和整理的員工接受到了超量的輻射,在事故發生的後的兩年內,共有三萬到六萬人進入過輻射範圍內清理汙染物。

永遠的不幸

這場不幸直接導致31人當場死亡,其中28人為消防員和救護員,因為當時沒有人意識到輻射的危害。第一批遇難者的遺體被鉛製的棺材包裹,因為他們的遺體甚至也成為了常人無法承受的核輻射源

30多年前的切爾諾貝利悲劇:死亡人數超9萬,消除輻射傷害需800年

上萬人因為放射性物質的長期影響感染疾病,至今仍有因爆發畸形的胎兒。由於風向的原因,這場事故的60%的放射性物質都被風帶向白俄羅斯地區,同時間接的導致了前蘇聯的解體。

直至2006年,官方統計數據共有4000多人死亡。但根據科研組織的調查,過去的日子裡,由於切爾諾貝利事件死亡人數超過九萬人。綠色和平組織則認為真實的數字是官方統計的二十倍之多。

動物產生了基因變異,而有些植物也呈現了反常的變異形狀。核輻射改變了附近地區樹木的生長,繁殖和存活率。在事故中存活的樹木越來越難以承受環境帶來的壓力。

這場事故的影響不止在蘇聯地區。1986年4月27日,瑞典的核電廠員工在自己的衣服上檢測出異常的核輻射粒子,該電廠距離切爾諾貝利電廠相距1100公里,當時瑞典曾通過外交手段向蘇聯詢問,但沒有得到回應

30多年前的切爾諾貝利悲劇:死亡人數超9萬,消除輻射傷害需800年

蘇聯政府在事故發生36小時後,立即疏散了方圓30公里的居民,可是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場事故的影響範圍遠超過30公里。在挪威地區,馴鹿種群因為食用被汙染的地衣被感染。也因為核輻射的關係,意大利禁止農民食用農作物。

意外發生之後人們最在意的還是對人類自身的影響,科研表明有植物與昆蟲生活的土壤會吸收銫-137這種放射性物質。對於人體最嚴重的影響是來自於基因突變,改變人類的遺傳物質等等。

據蘇聯政府聲稱切爾諾貝利反應爐共有180噸至190噸核廢料的5%---30%流出外界,而據清理人員後來證明,爐內只剩下大約5%~10%的物質,說明核汙染擴散程度已經達到大氣層高空。據專家統計,要徹底的消除這場核輻射的傷害還需要800年,而這場輻射帶來的持續傷害將達到十萬年。經濟上蘇聯當時共損失90億盧布,善後花費40億盧布。

反思與展望:

發生事故的反應機組被石棺水泥保護防止輻射擴散,但現在來說也並非絕對安全。當時搭建的石棺正在加速的變舊,如今的石棺禁不起一起小型的地震,甚至一陣強烈的大風都會讓石棺的屋頂飛走,一旦石棺倒塌之後會放出帶有輻射物質的塵埃。

30多年前的切爾諾貝利悲劇:死亡人數超9萬,消除輻射傷害需800年

如今的切爾諾貝利已經對身穿防護服的遊客開放,隨著美劇《切爾諾貝利》的播出,遭遇過嚴重核輻射的地區甚至成為了網紅的打卡聖地。事情已經過了三十多年,以前的城市變成了真正死一樣寂靜,茅草長的比房子還高,參觀制定路線還是可以,但核心地區還不能對外開放。

事故隨著時間過去,但切爾諾貝利的傷痛依然在世界人民的心中,這場事故留下的疑問與反思還有很多,不過在面對世界級的災難時,人性的光芒始終閃耀著。事故的親歷者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天空色彩絢麗,橘色紅色與天空本身的藍色相得益彰,猶如彩虹一樣非常美麗。但這樣的美麗希望永遠不要再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