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寧縣板侖鄉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紀實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需要鄉風文明,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振興之“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高度重視鄉風文明建設。


鄉風文明整體工作情況

近年來,富寧縣板侖鄉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始終把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貫徹“德治為本、自治為體”理念,著力在文明村鎮創建上下功夫,在移風易俗活動上出實招,深入挖掘好鄉風、好鄉賢、好家訓、好家教等典型素材,根據村風民俗等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各村特點的標準,探索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風文明建設之路。通過努力,龍邁村當選第八屆雲南省文明村鎮,木都村、弄歪村當選第十一屆文山州文明村鎮,板侖村、四亭村當選2019年度縣級文明村。


多措並舉齊發力推進文明鄉風建設

一是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構。印發《中共板侖鄉委員會關於調整班子成員工作分工的通知》《板侖鄉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計劃》和《板侖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考評方案》,成立鄉風文明建設暨推進移風易俗工作領導機構,加強工作領導。

二是完善“一約四會”制度建設。依託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發動村民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發揮村民自治、民主協商的作用,完善“一約四會”制度,使群眾內心有尺度、行為有準則,讓基層有支撐。全鄉所有村小組均訂立村規民約,建立村民議事會146個、道德評議會146個、禁賭禁毒會11個、紅白理事會146個。

1、村民議事會。村民議事會帶頭學法守法,按照《村民議事會章程》,每月將工作重點及召開議事會的時間、內容在村務公開欄公佈,涉及社會民生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規劃等重大事項堅持“一事一議”。如龍邁村按照村民意願,以彝族文化為主題,設立彝族特色傳統節日“跳宮節”,打造出鄉村旅遊文化景觀景點。同時,在村裡成立小組,設立帶頭人,對村民生產生活情況進行監督,從源頭上引導村民摒除陳規陋習。

富寧縣板侖鄉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紀實

(龍邁彝族跳宮活動現場)

2、道德評議會。發揮道德評議會和新鄉賢在推進鄉風文明進程的重要作用,印發《板侖鄉關於開展“好婆婆、好兒媳”評選活動的實施方案》《板侖鄉關於開展“十星文明戶”評選活動的通知》,嚴格把好“道德關”,把身邊的典型模範“選出來、推出去”,以“好人氣”推動形成“好風氣”。2019年表彰好媳婦10名、好兒女10名、好公婆10名、道德模範1人次,化解矛盾糾紛580餘起。

富寧縣板侖鄉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紀實

(黎順初同志被州人民政府評為2018年度

“文山州見義勇為先進個人”)

3、禁賭禁毒會。通過禁賭禁毒會,每季度開展一次檢查,邀請派出所民警宣講賭博、吸毒的危害20餘次。通過談心、勸解,讓嗜賭、好賭人員不敢為所欲為,不少人因此“浪子回頭”,重建美好家園。

4、紅白理事會。各村兩委、村民組長及黨員以簽名的形式向全村人民承諾,帶頭遵守有關規定,婚喪嫁娶不大操大辦、不賭博酗酒、不參與迷信活動,不涉嫌違法犯罪,使他們成為村中移風易俗的帶頭人。通過各種宣傳教育形式,積極引導農民破除封建迷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目前,全鄉範圍內已經全面推行火葬,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我鄉死亡149人,均進行火葬。

富寧縣板侖鄉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紀實

(板侖鄉首例生態葬)

三是全面深化宣傳樹立典型。1、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強化核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以“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為載體,充分運用村村通廣播、宣傳欄、農村文化牆、農村書屋等媒介,向廣大村民宣傳公民道德知識,紮實開展理想信念宣傳教育。靈活運用“板侖黨政通”微信公眾號,加強正面宣傳,總結宣傳鄉村文明建設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同時,加大輿論監督力度,對不良現象進行曝光。

2、深化典型宣傳。進一步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文山州2011年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文山州第三屆十大道德模範”板侖鄉木都村委會各門村小組組長趙才州,危急時刻,泥石流中徒手救人,臨危不懼,迎彎刀身護弱婦,並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帶領群眾走上了一條致富的道路;“文山州2018年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富寧縣板侖鄉板侖村委會布忠村小組村民黎順初,勇擒扒竊慣犯,交由警察處理;板侖鄉衛生院院長肖永川,舍小家顧大家,情繫群眾生命健康,奔走疫情防控一線,做好群眾健康的守門人。防控疫情,板侖鄉志願者以身作則把責任扛起來,把標杆立起來,廣泛動員村民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起民防民治的嚴密防線。)為基本形式,創設推評載體,挖掘道德資源,持續加大鄉村“好人”和道德模範選樹力度,深入推進道德模範巡講“進鄉村”。推薦評選各類鄉賢,讓鄉賢在農村社會中發揮價值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作用,努力營造崇德向善的風氣。

3、深化健康生活方式宣傳。結合人居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深入推進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各項整治活動,保障飲用水安全和無害化公廁建設。堅持一手抓人居環境改善,一手抓文明衛生習慣養成,推動現代意識、科學精神、文明理念植根農民群眾頭腦,讓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真正讓生活環境和言行舉止都美起來。

四是夯實築牢群眾基層基礎。1、依託文明村鎮評選,形成鮮明導向。將文明村鎮評選工作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積極動員農民群眾參與到“十星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中來,努力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現共評選出“十星文明戶”70戶、好媳婦10名、好公婆10名。探索在省級、州級、縣級文明村鎮實施“一村一品”,重點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鄉村文明建設工作示範點。

2、依託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弘揚文明新風。深入開展“傳育立行”教育工程,引導家家戶戶寫家風、曬家訓,立家規、傳家訓,講家事、樹家風。圍繞“跳宮節”慶豐收、重陽節敬老等,從2017年至今,共開展大型文化活動6場,參與群眾和遊客達4萬餘人(次),挖掘傳統節日的內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富寧縣板侖鄉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紀實

龍邁村“脫帽節”活動


龍邁村跳宮節活動


富寧縣板侖鄉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紀實

3、依託鄉村學校、農家書屋,通過教育培養村民重點是未成年人文明好習慣。深入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童謠傳頌、經典誦讀等形式,讓鄉風文明的“種子”在農村未成年人心中“生根發芽”。

原標題:德治為本 自治為體 育精神文明之花 結鄉風文明之果——板侖鄉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紀實

審核:字丹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