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內蒙古讓文物“走”出去“活”起來

中新網呼和浩特4月11日電 (記者 李愛平)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11日對外消息指,內蒙古繼續推進中蒙合作的“草原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數字化工程項目”正在讓文物活起來變成現實。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局長陳永志介紹說:“過去一年中,內蒙古持續加強草原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內蒙古文物精品展示工作,繼續推進中蒙合作的‘草原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數字化工程項目’;繼續開展中蒙聯合考古調查與發掘項目;開展‘萬里茶道’蒙古國境內線路調查項目。”

據介紹,過去一年,內蒙古博物院出品的《大遼契丹-中國內蒙古遼代文物精品展》在蒙古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獲得蒙古國各界好評;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院的“多彩草原——呼倫貝爾民俗文物展”在日本長崎展出亦獲好評。

“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陳永志稱,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文化遺產保護與交流合作專項規劃,今年繼續與蒙古國開展聯合考古調查、發掘、展示工作。在俄蒙及其他國家策劃推出一批文物精品展覽,開展聯展、互展、巡展活動,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過去一年,內蒙古推動考古發掘研究工作亦收穫滿滿。

內蒙古文物局官方消息顯示,2019年持續開展中蒙聯合“蒙古國古代遊牧民族遺存研究”“考古中國—河套地區古代聚落與社會研究”、陰山北麓新石器早期考古學文化研究、遼上京遺址、多倫縣黃土坑遼代遺址等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完成300餘處重點巖畫資源的收集與整理工作。(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