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日本女教師們洗腦女學生:東北豐衣足食而且沒有公婆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開始大規模移民東北,為了讓移民的男性永久定居東北,日本發動了“開拓新娘”招募活動,方法可謂腦洞大開,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一段歷史。

抗戰期間,日本女教師們洗腦女學生:東北豐衣足食而且沒有公婆

開拓新娘

九一八前: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

日本經濟損失慘重

1929年,日本因世界大蕭條的餘波和昭和恐慌的影響,城市工廠接二連三倒閉,城市失業者達40萬人。當時,東京內形成深川、淺草、東芝、小石川、下谷、京橋、麻布、本鄉、四谷、神田、赤坂等貧困城。

經濟問題引發社會矛盾

城市失業者流入農村,農村人口過剩現象加劇,特別是在日本東北和北陸地方的農村內因失業返鄉的男女眾多,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當時農村也無法容納城市失業居民。不用說自耕農和佃農,就連全部的出產都減少到了40%,特別是曾是農戶主要收入來源的繭價、蠶繭價暴跌80%,對養蠶業農戶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抗戰期間,日本女教師們洗腦女學生:東北豐衣足食而且沒有公婆

經濟危機對日本影響:以產蠶絲的長野縣為例

處於昭和恐慌時期的1928年和1929年,日本東北和北陸地方的大範圍內因持續的凍災和歉收導致農作物收成減少,農村沒有食物可吃。

抗戰期間,日本女教師們洗腦女學生:東北豐衣足食而且沒有公婆

1931年人均佔有耕地面積

由於日本農村一半以上的農民都沒有耕地,在農作物價格暴跌時,他們無法向地主支付固定的租佃費,只能過窮困的生活。

社會矛盾激發九一八事變

在昭和初期,軍隊以消除這種因貧富差距而引起的社會不滿的名義發動政變,侵略中國東北地區,建立了偽滿洲政權。

在九一八事變及偽滿洲政權建立之前的1930年至1931年,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人口約有23萬人。日本不僅需要以城市為中心居住的政治家、官員、企業家以及駐紮在前線的軍人,還需要將日本統治永久化的普通居民。

抗戰期間,日本女教師們洗腦女學生:東北豐衣足食而且沒有公婆

九一八

用移民消化農村過剩人口

取得東北後,日本當局就想把國內的農村過剩人口移居中國東北地區以穩定農村,以加藤完治為代表的農本主義者們也通過擴大耕地等措施為解決農村問題的藉口,參與了這樣的計劃。

因此,關東軍、“滿洲移民”論者、農本主義者、日本政府與貧困和無農可耕的農家青年和城市貧民結合在一起,以開拓新生活為目的,共同推進了這一方案。

滿洲移民

“滿洲移民”是“滿洲移民”論者、農本主義者們、關東軍、拓務省、偽滿洲政權主導的。

1932年10月3日,以加藤完治為中心的第一次武裝移民團493名從東京出發,經過與蘇聯接壤的中國東北佳木斯的永豐鎮移居到張榮村。從此,日本以移民團、義勇隊、分村、分鄉等多種形式不斷擴大移民範圍。從日本帝國主義戰敗到事業倒塌的1945年8月,最終向中國東北地區輸送了約27萬名農業移民者。

抗戰期間,日本女教師們洗腦女學生:東北豐衣足食而且沒有公婆

日本開拓團主要分佈

第一次武裝移民團員大部分是未滿30歲的單身,和妻子同行的團員不到30人。團員們白天在曠野中開墾土地,晚上在國境守衛或者在游擊隊攻擊中保護開闢地,過著辛苦勞累的日常生活,再加上糧食不足,開拓團成員常常出現搶中國人財物或偷吃牲畜的問題。

需要新娘

曾指導農業移民、幫助武裝移民團員定居中國東北地區移民地的東宮鐵男將團員們的抱怨不滿和不服現象認定為“屯墾病”,並提出瞭解決方案:

移民區需要女人。有女人在,處處和氣。女人意外地有力。說不定女方更強大。即使有些勉強,也要邀請家人,送新娘。

抗戰期間,日本女教師們洗腦女學生:東北豐衣足食而且沒有公婆

開拓團對新娘的渴望

滿洲的幻想

1933年2月,為使開拓團員的精神和肉體穩定、謀求永久定居,日本開拓團制定了一項計劃,即讓家屬邀請和未婚團員結婚,即“滿洲的幻想”。

“滿洲的幻想”就通過詩和海報體現出來了,並在日本市邑面的官公署進行張貼。1933年4月,關東軍採納了建議,制定了內容為“將維持適當的性別比例均衡”的《日本人移民實施要綱案》。

抗戰期間,日本女教師們洗腦女學生:東北豐衣足食而且沒有公婆

日本開拓團員

日本的新娘邀請的計劃在此後隨著女性移民輸出事業而擴大,宣傳和募集包括“女子拓殖講習會”、“女子拓殖訓練所”、“滿洲開拓女塾”的“開拓新娘”策劃,為開展斡旋活動特意設立了教育機構。

第一次新娘邀請

輸送第一次武裝移民團的第二年,即1933年,東宮鐵男表示為確保農業移民的順利開展,應該把婦女送出去。根據東宮鐵男的新娘邀請計劃和關東軍的指示,1934年移民團幹部們為尋找新娘,暫時回到了團員們的故鄉。

但當時日本國內對中國東北地區的理解和認識都不充分,所以找新娘並不容易。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在農村公共部門或婦女組織分部的協助下,招募工作才能得以完成。

在移民選拔地區,婦女團體協助招收的30人組成的新娘於同年1934年9月在哈爾濱依蘭舉行集體相親會,此後同第一次武裝移民團員搬遷到移民定居點張榮村。她們就是最早的開拓新娘。開拓團長親自迎接新娘們,為每一位女性都送上了歡迎禮物一一蘇聯製作的裙子。

抗戰期間,日本女教師們洗腦女學生:東北豐衣足食而且沒有公婆

第一批開拓新娘

1935年,為入殖千振村的第二次武裝移民團的獨身開拓團成員舉行了新娘募集活動,在全國共招募了130人。這是第一次移民團員人數的3倍。第二次武裝移民團的新娘們於同年的6月定居了千振村。東宮鐵男為新婚夫婦準備好分宿,並舉行了歡迎大會。東宮鐵男在歡迎大會上強調了加強移民生活的衛生,並鼓勵“多生孩子”。

初期的新娘招募是以開拓團員的故鄉為中心進行的,這是以下三個原因造成的。

第一,東宮鐵男預測,同為故鄉出身的女性很容易與男團員形成紐帶,有助於團員的精神穩定。

第二,來自農家的婦女基本都很擅長農活,希望她們可以幫助男團員幹農活。因此,在新娘邀請初期就成為新娘的婦女,在沒有開拓移民提供特殊教育的情況下,就來到中國東北地區與移民團成員結婚,入住開拓地。

第三,利用了在1937年之前昭和東北農村大饑荒、經濟大蕭條狀況下,農家女性也希望像男性那樣減輕家庭負擔、開拓新生活的這種心理。日本東北農村大饑荒時,因收成減少,無法籌集佃租費的農戶將女兒賣給賣淫場所的事情很多。

根據1931年山形縣的調查,村內15歲到24歲的未婚女性共468名,其中23%,約110名女性被家人強迫賣淫。警視廳的調查也顯示,1929年1年內,在東京賣淫的少女達到6130人。隨著經濟困境加劇,什麼都不賺錢的社會現實下,賣身成了女性的常事。

這導致農家女性們“滿洲開拓”的幻想不亞於男性開拓民,“滿洲移民”是她們新的希望。逐漸衰退的農家經濟成為農村女性應徵“滿洲移民”團員們新娘的主要原因。

初期的“開拓新娘”募集不僅規模小,而且因為經濟困難,女性應募加入新娘的理由都很現實。

百萬移民計劃

1936年“二•二六”事變發生,“滿洲移民”政策再次迎來轉折。兩次軍事政變都對“滿洲移民”產生了很大影響,由於軍事和政治上的原因,需要擴大“滿洲移民”範圍的關東軍開展了眾多關於移民政策的宣傳活動,這為移民規模的擴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抗戰期間,日本女教師們洗腦女學生:東北豐衣足食而且沒有公婆

二二六事變


1936年3月9日成立的廣田弘毅內閣將其作為七大國策之一,強力推進政府主導的“滿洲移民”。

19368月,廣田弘毅內閣發表了“滿洲移民”的藍圖《滿洲農村移民百萬戶移民計劃案》,制定20年共計100萬戶送出計劃,使用分村移民和徵得鹽鹼地等方式來大規模擴張移民政策,這是將相當於當時日本農業人口五分之一的100萬戶遷移到中國東北地區的計劃。

1937年後,日本農村已經沒有剩餘勞動力

當時,日本農村被要求增強農業生產力以執行戰爭任務,另外,其還需要作為人力資源提供據點,動員軍隊、軍需產業、“滿洲移民”等。農村過剩人口也在1937年7月因日本侵華成為衛兵,軍需產業流入的同時日本國內人口也在迅速減少。另外,由於初期對“滿洲移民”採取誘導措施而導致的農村景氣蕭條現象也在逐漸緩解。因此,與初期不同,在農村很難招集到去中國東北地區的移民者。

移民青少年

1937年11月3日,加藤完治在“日本農村更生協會”、“滿洲移住協會”、“日本聯合青年團”和“滿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5萬移民者的要求下,向日本政府提議《關於編成滿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建議書》。

在此基礎上,1937年11月30日,日本近衛文曆內閣決定從次年1938年開始實行青少年移民。1937年12月編制《滿蒙青年移民實施要綱》,改寫了僅限成年男性為對象的年齡規定,以16-19歲結婚適齡男性為主要招募對象發展滿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

由於戰爭動員很難招集到成人移民,因此提出青少年移民代替該方案。接著在1938年1月發起了招募義勇軍對象的《滿洲開拓青少年義勇軍募集要綱》,4月正式開始招募滿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

抗戰期間,日本女教師們洗腦女學生:東北豐衣足食而且沒有公婆

日本青少年義勇軍

1938年4月10日,第一期滿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5000人來到中國東北地區。

新娘缺口加大

根據《百萬戶移民政策的第一期五年計劃(1936-1941)》的記載,對於一般開拓民以及義勇隊的新娘需求爆發式增加。原遷入的第五、六次一般開拓團對新娘需求達到約1萬名。1939年移居的獨身團員數也是1萬名,推算總共需要2萬名新娘。滿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送去中國東北地區之後,每年需要約1萬5千名新娘。

基於這種背景,女子拓殖講習會從1936年開始以山形、宮城,、長野等移民選舉地為中心施行宣傳,目的是為了促進“滿洲移民”政策和培養新娘。

第二次新娘邀請

移民洗腦

1933年4月關東軍通過《日本人移民實施要綱案》建議“在移民地區內維持適當的性別均衡”,正式開始了新娘邀請活動。

以《主婦之友》1937年9月號為代表,介紹了與第一次武裝移民團員結婚的年輕女性的事例,表示生活在“滿洲會”過著和平、和睦、高質量的生活。除此之外,還介紹了女性僱傭“滿人苦力”,在開拓地每天閱讀《主婦之友》等雜誌,過著充滿文化氣息的生活。

當時的日本媒體宣傳說,在中國東北地區可以擁有使當地佃戶致富的廣闊土地,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而妻子們在家務事與育兒的同時,還擁有閒暇時間閱讀雜誌。

不僅如此,還描繪了在沒有公婆干涉下,得到丈夫全部關愛的城市家庭幸福生活。這種移民生活通過各種民間團體的機關報、報紙、宣傳文學進行不斷的再生產。

甚至日本的女教師們也被髮動,對學生們說:

中國東北地區是日清,日俄戰爭和九一八事變等很多日本人流血的地方。那塊地得靠日本人的手來守衛。為此,女性也應該去中國東北地區支援國家建設,雖然這是一項國策,但僅靠男性是無法建立國家的。婦女們,讓我們作為五族協和的基石加油。

聽到這樣的話,很多女學生們也積極前往中國東北地區。

抗戰期間,日本女教師們洗腦女學生:東北豐衣足食而且沒有公婆

前往東北的日本女學生

開展“開拓新娘”培訓

另外,以移民促進地區為中心,時常舉辦女子拓殖講習會或女子拓殖訓練所,積極開展了招募新娘和啟蒙教育活動。1936年,日本針對希望成為“滿洲移民團員”配偶的未婚女性,在日本東北地方的宮城縣南鄉、町南鄉高等國民學校舉行了新娘講習會。

在3月5日至9日舉行的為期3天的講習會上,南鄉高等國民學校5名教師作為講師組織了活動,共有30名婦女參加。1937年,第二屆女子拓殖講習會由80名學員和50名旁聽生組成。

輸出大量開拓青年的山形縣也是全國最快的實行新娘教育的地方。1937年5月16日,據《山新新聞》報道,在東村山郡出羽村大字山浦建設了青年研修道場,將兩層禮堂兼集體宿舍作為女子拓殖訓練所,實施了“滿洲新娘教育”、促進“滿洲農業移民政策”。

相關的訓練所作為全國第一所女子拓殖訓練所,在山形縣拓務協會的支持下於11月開始運營。從1936年開始,開展的講習所藉助現有的教育設施進行了活躍的宣傳活動,訓練所是為其提供專門設施的常設講習機構。

1937年,民間組織也參與推動設立新娘教育的機構,地方政府自此運作和經營。

“開拓新娘”全面發動

開拓民配偶者需求在逐漸增加,為了解決急需的婦女送出問題,1938年起,拓務省開始組織由府縣主辦的女子拓殖講習會。

1938年,在拓務省補助費用下,23府縣舉辦了151多次女子拓殖講習會、“滿洲農業移民花嫁講習會”、“滿洲移民座談會”。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了一種趨勢,女子拓殖講習會有組織地在全國範圍內舉行。

1938年以後,還設立了以各府縣的各種婦女團體或個人為經營主體的常設女子拓殖訓練設施。由於“滿洲移民政策”的擴大,“開拓新娘”宣傳活動迅速成為由民間團體運作,政府機構贊助的官民合作的教育事業。

但是,在政府組建的基礎上進行的大規模宣傳活動中,依然沒有大量女性移民的送出。於是,日本當局和關東軍各自制定對策,試圖解決問題。

在接下來的2月23日開展的第74屆帝國議會眾議院建議委員會第一分科會議上,伊藤五郎議員提議《關於設立女性移民養成所的建議案》。建議案通過後,預算為7萬1850日元,全部用於女子拓殖訓練。在這種情況下,1939年12月22日,日本和偽滿洲政權以《關東軍原案》為基礎,制定了20年100萬戶送出計劃的《滿洲開拓政策基本要綱》,為大規模送岀“開拓新娘”,政府開始全面推進教育事業。

1940年2月,為了完成”滿洲開拓策略”和謀求系統參與和協助,最終創立了“滿洲開拓協力協議會”。與“滿洲開拓”有密切關係的20個團體聯合並組織起來,在拓務省內設立了辦事處。協議會的目標是穩定加盟團體的密切聯繫,在日本國內徹底普及“滿洲開拓政策”。此外,不僅募集了青少年義勇軍,還策劃了面向女性的開拓思想宣傳。

隨著拓務省參與配偶者的招募活動積極度提高,負責募集和婚介的教育機構不斷完善和擴大,負責婚介的專門機構也成立起來。不僅如此,還同時對負責募集新娘的專門人員進行培訓等,為女性大量送出展開全方位的募集和婚介活動。

綜上

“開拓新娘”是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地區實行的日本女性移民政策的產物。

日本帝國主義從20世紀初開始對中國進行軍事、政治、經濟、社會侵略,進而在1932年建立了傀儡偽滿洲政權,侵佔了中國東北地區。但是,以男性為主的開拓團在中國東北很難“社會單位化”,進而引發諸多問題。這是對於以“更徹底掌握中國東北地區”為目標的日本帝國主義是一大難題。

於是,日本政府在開拓團移民政策基礎上實行“開拓新娘”政策,即招募大量農村社會非主流階層女性移民至中國東北地區。這項政策並非輔助正常的社會運作帶來的自然“移民現象”,而是為社會實現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東北地區的野心而推行的。

因此,“開拓新娘”具有輔助日本侵略中國的對外掠奪性質,以及欺騙日本國內社會弱勢群體,半強制動員的對內掠奪性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