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掉了,還能重新“長”回去嗎?

斷掉的耳朵能重新“長”回去嗎?能!

14歲少年遭遇車禍,右耳被玻璃割傷,近1/3離斷。因耳廓血管極細,再植難度很大,成功率很低,能夠開展該再植手術的醫院非常少,輾轉兩家大醫院尋求診療無果後,來到我院就診。在仁慈超級顯微外科與整形外科團隊協同作戰下,耳朵重新“長”了回去,整個過程就像鳳凰“浴血重生”一般。

耳朵掉了,還能重新“長”回去嗎?

“他才14歲!沒了耳朵怎麼辦?”

事發時,小樹(化名)正坐在電動三輪車上被母親載著去上學。毫無防備之下,後方行駛的小轎車突然將三輪車撞翻在地,小樹重重摔在地上,碎裂的玻璃割傷了他的頭部、唇部,右耳廓上端1/3全層離斷。

家人陪著小樹輾轉兩家醫院,得到的幾乎是同一個意見:離斷的耳朵建議捨棄,可以等傷口長好後再做手術二期修復再造。

“可孩子才14歲啊!沒了半個耳朵,以後怎麼辦啊!”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不但會影響美觀及功能,甚至以後會給心理帶來創傷,影響其一生!抱著一線希望,輾轉7個小時後小樹被送至我院。

仁慈整形外科黃振主任接診後發現,“患者右耳廓上端1/3全層離斷,耳輪、對耳輪及三角窩離斷,皮膚、皮下組織、血管、軟骨全層斷裂。離斷的耳組織僅0.5cm寬的蒂部軟組織與耳廓相連,離斷耳組織挫傷重。”

團隊合作,耳體離斷再植手術獲成功

仁慈整形外科黃振主任介紹,“外耳的主要血供來源是耳後動脈和顳淺動脈,耳部血管非常細小,血管管徑在0.8mm以下,大部分外耳離斷傷為撕脫傷,血管損傷節段較大,血管吻合困難大。況且,部分耳離斷傷其較全耳離斷傷情更復雜,離斷組織更小,可供吻合的耳部血管更少,血管更纖細,難度又大了一層。這一系列難點對醫生技術要求很高。”

對於這類創傷傳統治療有兩種方法:一個是直接捨棄斷耳;另一個是將斷耳耳軟骨保留,寄養在皮下組織內,二期手術耳再造。前一種方法嚴重影響美觀,後一種方法治療過程比較長、費用高。

經過多學科聯合會診討論和嚴密設計,由整形外科黃振主任、蘇建醫師,超級顯微外科李甲副主任組成的超級顯微外科修復團隊,決定為小樹進行“右耳斷耳一期再植手術”,手術3小時,在50倍顯微鏡下,用極細的12-0縫線,像刺繡大師一樣精準操作,將直徑僅有0.3mm-0.8mm的耳部血管吻合成功。

“斷耳再植”手術成功完成。經過10天恢復,小樹右耳重新“長”了回去,右耳廓形態和原來幾乎沒有差別。

超級顯微外科,將手術帶入更微觀世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傳統整形外科、顯微外科已不能滿足患者需求,掌握超級顯微外科技術已是必然。

但超級顯微外科要求也很高:

(1)吻合的血管或神經細小,技術要求高;

(2)需要更為精密的顯微鏡、顯微外科手術器械及更細的針線;

(3)需要醫生具備良好的審美,更大限度地保持肌膚美觀、減小疤痕。國內能夠有實力開展的醫院鳳毛麟角。

耳朵掉了,還能重新“長”回去嗎?

徐州仁慈醫院超級顯微外科,是在亞洲太平洋地區面部整形與重建外科學會(PPAFPRS)常務理事兼中國區主席、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容分會主任委員李世榮教授和徐州仁慈醫院宗亞力院長的共同推進下成立的。是國內極少數有實力開展超級顯微外科的醫院。

仁慈超級顯微外科由顯微外科、整形外科、創面修復科等多學科組成,在強化顯微外科技術的同時,通過50倍顯微鏡與超顯微器械等先進設備,從更為微觀的角度促進顯微外科的延伸和發展,拓展顯微外科的適應證和應用範圍,為淋巴管的修復、微小血管吻合、精準皮瓣移植,指尖、耳廓、鼻尖鼻翼等小組織塊再植提供更加精細的顯微操作,完成“超級細小、超級疑難、超級新奇”的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