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來自先秦的古詩詞,兩情相悅,甚為美好

大家知道,唐宋是詩詞發展的高峰,所以出現了很多著名的詩詞創作者。然而,詩詞早在先秦就已發展,比如,樂府詩集《詩經》,相信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詳。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總共311篇。它最早的記錄為西周初年,最遲產生的作品為春秋時期,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它的產生地域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南到長江北岸,分佈在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一首來自先秦的古詩詞,兩情相悅,甚為美好

那麼,接下來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古詩詞非常有名,即便只讀過很少幾篇《詩經》的人都知曉,它就是《詩經》中的名篇《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這首古詩詞是關於一名男子對其心儀女子傳達愛慕之情的詩詞。它描寫了古代青年男女的約會場景,從而體現了男子對戀人溫柔嫻靜的稱讚和對她的深深情意,進而反映了年輕男女之間純美愛情的美好。

這首以男子為第一人稱的詩詞是這樣訴說的:很久以前,有一名恬靜嫻雅的女子,提前和男子約好在城角樓上見面。然而,當男子到達約會地點的時候,卻沒有看見這名女子,急得他張望搔頭、徘徊不定,心裡緊張不已。於是他在心裡默默地想著,難道女子是在避著他嗎?

其實不然,詩詞中的情景告訴大家,原來是男子自己多想了,因為這名恬靜嫻雅的女子不僅如約而至,還送給了男子見面禮。那麼,這個見面禮是什麼呢?它啊,是一枝紅彤管。這個紅彤管光彩照人,男子收到後非常喜歡,沉浸在喜悅之中的他突然感到,周圍的一切,好像都在閃閃發光。

一首來自先秦的古詩詞,兩情相悅,甚為美好

詩詞最後又講到,這名恬靜嫻雅的女子在郊外的時候,採集了野草來送給男子,男子看著,覺得野草出奇的美好。因為在男子的內心裡,藏著對心儀女子的綿綿深情,所以只要是女子送的,他都非常喜歡。

這首古詩詞中,“靜女”兩字,從對女子外貌的讚美入筆,再到對女子送男子禮物可見其情義之深的宣揚,讓讀者的腦海裡呈現出沒有直接在詩詞中出現的那位女子的姣美形象,她的形象在以男子為第一人稱的敘述中顯得更為美好。“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兩句的典型動作,反映出人物的戀愛心理。從而首尾呼應,純樸自然。讀完此詩詞,對那位痴情男子的一腔熱情,讀者必然深為感動,印象也更為深刻。

在詩詞的第一章中,展現出這樣的場景:有一名恬靜嫻雅的女子,提前與男子約好在城角樓會面。當男子早早趕到約會地點的時候,卻沒有看到女子的身影,於是他急不可耐,到處張望,抓耳撓腮,一籌莫展,徘徊原地。“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這兩句,雖然描寫的是人物外在的動作,卻由外及裡,很好反映了人物的內心,栩栩如生地為讀者呈現出一位戀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一首來自先秦的古詩詞,兩情相悅,甚為美好

從詩詞的第二、第三兩章,讀者會發出會心的微笑,對詩人的“寫形寫神之妙”而慨嘆。這兩章著重從男子內心處描寫。男子因為女子送的“彤管”等禮物而萬分興喜,收到禮物後,他新潮澎湃。在男子的心中,對禮物的歡欣喜悅,不是因為禮物有多貴重,而是它們乃女子相送的。在這兩章中,男子對女子的傾慕之情溢於言說。

其中,彤管,會讓人想到女子紅潤的面容,那種“說(悅)懌”只是對外在美的欣賞;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異”,則是對她所傳送的那種有著特定內容的異乎尋常的情意的深切體驗,那已經超越了對外在迷戀而進入到追求內心世界和諧的愛情境界。從而,初生的柔荑將會長成茂盛的草叢,也寓意愛情將更加美好而長久。

總而言之,《靜女》這首古詩詞描繪了古代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它生動而形象地呈現了古之男女約會以及兩情相悅的情景。男子,因為心儀,所以緊張;因為愛慕,所以心悅;因為是她,所以都好。可見,禮物誠可貴,愛情它更高。用當下男女之間的愛情宣言,一言以蔽之,那就是:為了你,願意熱愛整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