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 家門外人行道上圖案竟是距今4.5億年的化石

在湖北生活了很多年的小夥子田慧一直有個疑問,家鄉隨處可見的岩石上經常有白色圖案,到底是什麼?田慧以為是遠古竹節蟲,今年4月他還通過網絡向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請教了。

帶著田慧的疑問,4月15日,紅星新聞向旅遊地質學專家李忠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諮詢,確認田慧照片中的圖案是震旦角石化石,距今約4.5億年,比恐龍還要早。

李忠東介紹,含有震旦角石的岩石非常適合於做裝飾石材,在湖南、湖北、貴州、重慶一帶含有震旦角石的岩石分佈廣泛。

人行道上白色圖案清晰 湖北小夥網上求教

4月2日,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收到一位網友的求助:“問一下遠古竹節蟲化石。”4月14日,趙力收到網友發來的照片。照片上是一段人行道,上面可以看到清晰的白色圖案,有的圓圓的,有的似錐形。

驚! 家門外人行道上圖案竟是距今4.5億年的化石

驚! 家門外人行道上圖案竟是距今4.5億年的化石

↑白色圖案有的圓圓的,有的似錐形。

趙力看後大吃一驚:這是真化石,屬於遠古海洋軟體動物化石,距今4億多年。

4月14日,紅星新聞聯繫上拍照網友田慧。田慧透露,照片上是湖北恩施巴東縣綠蔥坡鎮,“這個鎮很小,就一條街。我們這邊很多街上鋪了人行道地磚,到處都是化石地板磚。”對於這些化石,田慧在當地經常發現,“幾十年前就有。”

驚! 家門外人行道上圖案竟是距今4.5億年的化石

↑小街上鋪了地磚。

對周圍事物好奇的田慧,問了周圍的長輩,“對方告訴我,這些屬於奧陶紀古海洋動物化石。”田慧一度以為是遠古竹節蟲,今年4月份,田慧通過網絡向趙力進行了請教。

得知是上億年的化石後,田慧興奮地發了一條朋友圈,“我家門口這街上人行道和馬路都是億萬年活化石!”

驚! 家門外人行道上圖案竟是距今4.5億年的化石

↑田慧發的朋友圈。

震旦角石距今約4.5億年 比恐龍還要早

到底這樣的圖案是不是化石?

4月15日,紅星新聞聯繫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他經過鑑定認為照片中化石大部分為震旦角石,亦稱寶塔石、直角石、竹筍石,產於中國南方奧陶紀灰巖地層中。

什麼是震旦角石?按照國家自然資源部官網介紹,“震旦”是古印度對中國的古稱,震旦角石又稱“中華角石”。它的外型如同寶塔一樣,所以還被稱為寶塔石、直角石、竹筍石。我國三峽、宜昌一帶是著名的震旦角石化石產地。

4月15日,紅星新聞還聯繫上旅遊地質學專家李忠東。對方看了照片後確認這屬於直角石,也就是震旦角石。“主要是從形態、外觀以及產出的地層上來作判斷。震旦角石具有特殊的形態,它產出的岩石可以判斷是哪個時代的,也就可以判斷是哪一類化石。”李忠東透露,震旦角石在我國南方比較常見,主要分佈在重慶、貴州、湖南、湖北一帶。此次田慧發現的地方,正好在湖北省。

“震旦角石距今大約4.5億年,比恐龍還早得多。”李忠東透露,角石是頭足綱,在奧陶紀算是海洋霸主。我國角石化石非常豐富,北方奧陶紀地層中的鄂爾多斯角石、阿門角石、灰角石,南方奧陶紀地層中的震旦角石、盤角石、米其林角石等都是代表性屬種。

驚! 家門外人行道上圖案竟是距今4.5億年的化石

為什麼角石化石是現在的模樣?“角石死亡以後,肉體通常很難保存,只有硬殼才能夠保存成為化石。角石殼的外表不一定都是光滑的,許多種類殼的表面發育有不同的紋飾,如結節、瘤、各種橫紋、豎紋等。”李忠東介紹。

地磚裡有化石並不稀奇 化石有很多種

聽起來有些“奢侈”,但也不是第一次發現。

2016年,博物雜誌在微博上轉發一條消息,一位網友去了桂林,發現很多街面岩石中含有化石,很是震驚。博物雜誌轉發評論,確認其中有化石,包括海百合莖、苔蘚蟲等,同時科普表示:“地磚裡有化石不稀奇,北京的藍色港灣、新光天地、銀泰中心的地磚上都有很多化石。”

李忠東介紹,含有震旦角石的岩石非常適合做裝飾石材,在湖南、湖北、貴州、重慶一帶含有震旦角石的岩石分佈廣泛,“岩石經過打磨後,化石就非常清晰地露出來,非常漂亮。”

“化石有很多種,重要的化石會受到保護,不是每一種化石都會受到保護。”李忠東介紹,直角化石可以用於判斷化石形成的環境,以及地質年代和生物群落。

“我覺得這種化石應該有科普研究價值,應該把它普及出來讓更多年輕人去認識遠古生物和地質構造變遷。”田慧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