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傳奇故事

巾幗英才扭乾坤 一代女皇絕古今

雖為嫵媚入宮闈 卻因智謀贖尼身

孤鳳展翅騰龍位 弱女揮手伏眾臣

功過論爭千秋去 無字碑上遍詩文

一首黃光任的《女皇》,將武則天的的一生表達的淋漓盡致。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傳奇故事

武則天,本名武照,稱帝后改為武曌。初唐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生於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於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她出生在

新貴之家,顯赫的,豪奢的生活,滋養了她無限量的欲。然而,初唐極重士族的

之風盛行,而武氏的,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飽受流俗的輕視,而不甘埋沒。這一

特殊的與,強烈地刺激著的武則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以達唯我是

從,和以冷酷而不擇手段地去報復一切的心理。這一點在她以後從政乃至於"南面

稱孤"的一系列中,表現的尤為突出,成為她一生參差的修養。品德、和心理。武

自幼聰慧敏俐,極善表達,膽識超人。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讀書識字,使

她通曉世理。史書記載,武則天十三、四歲時,已是博覽群書,博聞強記,也都

奠定了一定基礎,而且擅長書法,字態卓犖不群。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傳奇故事

唐-貞觀十一年(637年), 14歲的武則天因俊美,入選宮中,受封"才人"。入宮之後,武則天行事幹練,善解人意,再加上嬌豔,頗得唐歡心,遂賜號"媚娘"。時日既久,唐太宗又發現武則天尚好,且懂禮儀,便把她從侍穿衣著的行列,調入侍候文墨。這一變故使武則天開始接觸皇家公文,瞭解了一些大事,並能讀到許多不易得見的書籍,眼界頓闊,日漸通曉政治和。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武則天與所有,被髮送至削髮為尼。唐太宗第九子唐高宗即位後,因與武則天,對她極有興趣,遂經常往來於感業寺,並於兩年後重召武則天,晉封為"昭儀"。唐永徽六年(655年),極受唐高宗寵幸的武則天,在內宮的鬥爭中穩操勝券,並連日催促唐高宗立自己。然而,在中,皇后的廢立乃國之大事,必須與們商定。當唐高宗把廢皇后王氏,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打算向諸遂良、等重臣說明後,立即遭到強烈的反對。他們認為武則天出身卑微,不宜為後。但是,唐高宗的主張也得到武則天的同謀許敬忠以及、徐世 等一些朝中的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唐高宗終於在這年的十月斷然頒詔,廢皇后王氏,正式冊立武則天為皇后。自此,皇家,全部落人武氏之手。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傳奇故事

武則天登上皇后後,機智精明,"通文史,多權謀"的長處,得到長足的發揮和發展,使唐高宗對她寵愛之餘,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對己的寵愛,積極參與朝政, "百司奏事,時時令後決之"。從唐永徽六年(655年)到唐顯慶四年(659年)的五年時間裡,她設法清除,貶諸遂良,使其鬱悶而死;黜同中書門下長孫無忌,逼其自縊;罷免朝中諸遂良、長孫元忌的支持者,鞏固和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和權力,掃除了她參政道路上的障礙。唐顯慶五年(660年),唐高宗李治因患鳳眩,目不能視,遂下詔委託武則天協理。自此,武則天從參政步人執政,"

黜陟生殺,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雖在幕後,卻遙控了。,唐高宗後悔,收回大權,並。豈知機事不密, "謀洩不果",武武后手辣心狠,先下手為強,立將上官儀處死。唐高宗之舉,功虧一簣 ,反而使武則天更為警覺。由於武則天武后處理政務,不似唐高宗久諉不決,甚為敬服。唐高宗雖厭其獨行獨斷,許多又不能不倚重她。這樣,就使武則天逐漸從幕後走向前臺,竟與唐高宗同臨紫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唐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號,皇后號,天下人謂之"二聖"。自此,唐高宗形同虛設,唐朝,盡在武后武則天掌握之中。從唐上元元年(674年),武則天以"天后"之尊開始執政,至唐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稱帝的16年中,武則天為當皇帝做了大量的長時間的準備,採取了多種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的繼承上,唐高宗想禪位於長子。武則天則不念母子之情,將李弘毒死,立為。李賢被唐高宗委以之任,處理政務頗為精幹,武則天則廢李賢為,立為太子。唐弘道天年(683年),唐高宗駕崩,唐中宗李顯剛剛繼位,武則天則以名義。便廢掉唐中宗,改封為,立四子,是唐。李顯、李旦都是昏庸,在皇帝位上也是,處處受制於武則天。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傳奇故事

公元690年,武則天認為親臨帝位的條件成熟,先借佛僧之口,廣造輿論:"武后為彌勒佛轉生,唐為天子。"接著又一手導演了,以唐睿宗為首的六萬上表,請改國號的。至此,水到渠成,則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的"萬歲"聲中,登臨大寶,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

"。這年,她已是67歲的高齡。

武則天稱帝后,更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她認為"九域之廣,豈一人之強化,必佇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她不計門第,不拘資格,一律量才使用。為了廣攬人才,她發展和完善了隋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為官、,並設立官。此外,她還首創了殿試和制度,為更多更廣地,蒐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比如,郭子儀,就是"自武舉異等出"。這樣,在她施政的裡,始終有一批"文似仁杰","武類休武"的能臣干將為其效命,有力地維護著的。對於農業生產,武則天也非常重視。她說:"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務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人富"。她規定,能使"田疇墾闢,家有餘糧"的地方官升任;"為政苛濫,戶口流移"的"輕者貶官,甚至非時解替"。這樣,在她執政的年代裡,農業和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不斷增加。據當時統計,唐年時期全國戶數為380萬戶,到武則天臨終的唐神龍元年,漸增為615萬戶,幾乎增長一倍。僅此一點即可看出這一的發展情況。在抗擊外來人侵,保護邊境安寧,改善相鄰各國的關係方面,武則天施政時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對吐蕃 貴族的入侵和騷擾,則天給予堅決的抵禦和反擊。唐長壽二年(692年)她派大將擊敗吐蕃,收復,復置於。之後,又在庭州設置北庭都護府,鞏固西北邊防,打通了一度中斷的通向中亞地區的"

絲綢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堅持屯田的政策。唐天授,檢校豐州都督"屯田積穀數百萬,兵以饒給"。唐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堅持屯田五年,"軍糧可支數十年"。武則天的這種大範圍的長期。對邊區開發、減輕轉輸之勞,以及鞏固邊防都有著積極的作用。當然,在武則天掌權近半個世紀的較長時期內,也有很多過失。她重用,獎勵告密。使不少汙吏橫行一時。他們刑訊逼供,濫殺無辜,誣陷於人,使不少蒙受不白之冤。雖然對武周政權的鞏固起過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響國家的治理和生產的發展。她放手選宮,使官僚集團急劇。增大,膨脹,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負擔。她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費大量財資和勞力。這都不同程度影響和延緩了的發展。不過,這些錯誤和過失,畢竟是武則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夠排除萬難,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不拘一格任用,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改革的歷史功績相比,難以同日而語。她的歷史功過,恰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那塊"
無字碑"一樣,只能由歷史去作出評論和判斷。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傳奇故事



就由一首絕句來總結一代女皇的傳奇經歷吧!

顛倒乾坤自敢當,蛾眉豈必遠朝堂?

空碑無語迎殘照,任爾酸儒紙上忙。

控鶴屠龍立紀綱,麟材鳳質盡君囊。

既能扶漢同高後,自可親賢用二張。

上陽寂寞鎖重門,風送蓮香伴至尊。

無限江山歸嗣子,仙郎何處可招魂?

苦誦群經怨五更,才人含淚憶前盟。

遙知御苑君空望,惟見榴花照眼明。

崢嶸偶露刺獅驄,語自從容氣自雄。

定鼎帝王皆巨眼,緣何珠璧棄深宮?

#正史也瘋狂#

文獻:《武則天女皇之路》《武則天》 《無字碑主》《武則天》 《 女皇武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