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疫情,家居品牌企業如何迅速、大幅度降低成本?

文|李騫

在新冠疫情中,很多企業將會陷入巨大的危機,根據稻盛和夫先生的經營思想與經營哲學,他會怎麼做呢?

你如果是稻盛和夫,如何面對新冠疫情拯救自家企業?

稻盛和夫是日本“經營四聖”唯一健在者,一生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他曾經78高齡出山拯救日本國家的象徵之一,瀕臨破產的日航,不到兩年,日航成為全球最盈利的航空公司;

在京瓷創造了連續50年持續高收入奇蹟後,遭遇經營收入下滑90%的巨大危機,他力挽狂瀾,使京瓷業績迅速恢復正常,創下新的高峰。稻盛和夫如何做到京瓷起死回生?如何拯救日航,如何成功度過每一次危機,如何利用每一次危機壯大?

我曾經2008-2011年在東方音像出版社工作,帶領團隊將稻盛和夫的著作《活法》從當時的庫存書,打造為數百萬冊的超級暢銷書,舉辦《活法》50萬冊慶典,一起舉辦首場稻盛和夫經營哲學報告會,邀請稻盛和夫出席並發表演講,稻盛和夫當面感謝我及東方出版社對他的著作的推動工作,但我更感謝他,我在出版社及後來,學習、研究他的思想,受益良多。

在今天新冠疫情中,很多企業將會陷入巨大的危機,根據稻盛和夫先生的經營思想與經營哲學,他會怎麼做呢?

你如果是稻盛和夫,如何面對新冠疫情拯救自家企業?我將會把這些分析,作為連載文章呈現,此為第一篇,權當拋磚引玉。

直面疫情,家居品牌企業如何迅速、大幅度降低成本?


如何迅速降低人工成本


第一種:降薪。今天凡是陷入危機的企業,就要承認難關,第一步動作就是降薪,儘量不裁員。簡單裁員是不負責任,但降薪是對員工最大的負責任。因為如果裁員,很多人半年都找不到工作,將會對社會和家庭造成極大壓力與負擔。同時,降薪降低了人工開支,保留了隊伍。在生意好時,可以將工資補回來,生意更好時,發點補償獎金也是很好的主意。還可以採取股權置換的方式,就是減薪部分,可以作為公司期權或者股權,讓員工成為公司股東。

第二種:裁員。這是相對簡單的一種做法,也無可厚非,但前提是先可以考慮降薪,降薪模式實在不行,再考慮裁員。像昨天,新潮傳媒號稱賬上10億現金,上班裁員500人,只是高管降薪20%。這也許不是最合適的處理方式。

第三種:關閉。

2020年2月8日,根據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官方微博消息,北京K歌之王發出“總經理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信中表示,北京K歌之王因疫情造成連續閉店,面臨巨大資金壓力,宣佈將於2月9日與全部200多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該方案若有30%的員工不同意,公司將進入破產清算。這是最壞的結局,對員工、對社會、對股東都是如此。

第四種、不降薪不裁員。如果你能支撐6個月的現金支出,並且公司項目在疫情之後能夠迅速恢復業務,不裁員不降薪是最好的。本次疫情,很多大型家居企業都發出了不裁員不降薪的號召,這些企業大多是實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很多賬上還有融資的現金,可以銀行貸款,可以股權質押等多種方式融資,加上政府明確的資金支持政策,所以他們一般不會面臨現金流問題,為這些敢於擔當的企業點贊。

稻盛和夫的做法

在京瓷面臨石油危機時,短短數個月,訂單下滑90%。

稻盛和夫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全部員工大幅降薪,並承諾,待業績恢復正常時,將會補回工資。後來,京瓷採取了很多補救措施,業績迅速恢復正常,創下新的高峰。京瓷兌現承諾,補回了所有員工的工資,還給予兩三個月的獎勵,以感謝員工在困難時期的理解和同舟共濟。

稻盛和夫拯救日航時,重大舉措之一,就是裁員三分之一。由於日航機構臃腫,效率低下,不裁員不足以救日航。

對於裁減的員工,日本盛和塾5000家塾生企業,邀請裁減的日航員工就業,後來部分日航員工進入盛和塾塾生企業,部分成功擇業。

為什麼京瓷減薪,日航裁員?

那是因為京瓷本身不存在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的問題,是面臨突然的外界危機,只要度過這個危機,就能恢復生產,恢復經營,所以減薪降低成本,同時跟員工做好真誠的溝通,期望大家一起共度難關。而日航,航線基本固定,收入在一個穩定的區間,並且,日航雖然人才濟濟,但效率低下,人員臃腫,必須裁員才能拯救,7個人的活10個人做,必須清除冗餘,才能復生。如果日航破產清算,所有的人都將被推向社會,而裁員三分之一,確保了剩下的三分之二的人有工作,這是正確的做法。

稻盛和夫出山拯救日航之前,還有數位企業家被給予厚望,希望能夠拯救日航,但都沒有成功,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企業家都做不到裁員。日航人才濟濟,員工盤根錯節,很難裁員。稻盛和夫78歲高齡出山,不拿工資,坐經濟艙飛機去上班,吃盒飯,他用高尚的精神,使他裁減人員不會面臨任何阻力,即使遇阻力,也會堅定進行下去,當時還利用京瓷哲學,改造員工思想。

今天遇到危機的企業,必須非常客觀評估,決定什麼方式才是最合適的。

精細化管理迅速裁減非必要費用

家居行業的成本費用管理,很多還是比較粗陋的,經營情況好時,毛利率很高,很難在意成本的精細化管理。那現在就要趁危機的時候,全公司成員對成本都有直觀感受的時候,大幅提升成本的精細化管理,堵住一切漏洞,降低成本就是提升利潤,提升防止風險的能力。

第一、易耗品的管理降低成本,比如各種物料的浪費,多餘、甚至小到一紙張的使用;

第三、精細化管理物流降低成本。比如從廣東發貨到北方,用什麼方式能降低成本?比如利用船運發貨,比如利用回程船發貨等,跟一些公司拼團發貨等,都能降低很多物流費用,家居大件幹線物流,佔據出廠價比率平均在6—8%點時間,那麼,有沒有空間降低一個點的物流費用?對於百億級企業,一個點的物流費用,就是一個億的成本,或者變成了1個億的利潤。

第三、原材料的精細化使用,加大材料使用率,將邊角料開發成新產品銷售等;

第四、改進工藝流程,降低費用;

第五、減少或者放棄數量少、利潤低的產品生產,提升主流產品的生產效率。

第六、銜接供應鏈對接時間,減少因為銜接問題而浪費時間,浪費時間,就是浪費成本。比如尚品宅配的供應商入庫時間,用軟件管理,精確到分鐘,大幅降低了時間浪費,減少了倉庫佔用時間和空間,這都是成本。

第七、增加資金週轉率,就是減少浪費。

稻盛和夫的做法:

我去參觀日航時,發現對於維修飛機使用的易耗品,比如手套,就有非常嚴格的管理,每個手套怎麼使用,使用多少次,一直到手套的價值被用盡為止。看起來每一隻手套的價值很低,但全公司有很多這樣價值很低的東西,一旦合計起來,總數也是不小的規模。

還有,每一趟飛機起飛時的油量都是經過計算的,加得太少飛不到目的地,如果加油過多,飛機本身的重量,就會消耗很多油,增加了燃油成本。每一架次不多,但日航每年飛機架次總數多,合計起來,就是巨大的成本,一個精細的計算,每年就能節省大量費用。

迅速裁減不盈利、或者沒有前景的項目

經營好時,每一個企業都有那種不怎麼盈利,卻耗費資源的項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種消耗,不僅是資源、成本的消耗,也是企業家時間的消耗、心力的消耗,趁危機發生的契機,需要迅速裁減這類項目。

我見過很多產品型企業,都開始做家裝,但家裝不是一個高效的項目,擴張很慢,很難,並且,家裝公司是本次疫情受損最大的細分產業,在這一波危機中,最先倒下、倒閉數量最多的公司,個人判斷將會是家裝公司。在你做家裝時,家裝公司都很羨慕做產品品牌的企業。

今天面臨危機的家居企業,就要重新審視公司的所有項目,看看哪些屬於不盈利沒前景的,需要及時果斷處理。

稻盛和夫的做法:

稻盛和夫拯救日航時,第二步動作,就是迅速裁減很多不盈利的航線。

由於日本航空業發達,當時很多議員為了做政績,在很多縣開設了機場,日航也就開通了這些區域的航線,但這些航線常年虧損,稻盛和夫上任後,迅速裁減這些不盈利的航線,大幅降低了成本。

迅速裁減非重大必要性設備

行業公司很多追求高大上的新裝備,但新設備通常非常昂貴,但在短期內並不能提高綜合效率。

河南大信櫥櫃,是定製家居非上市著名企業,我參觀他們的工廠,就發現了很多並不起眼的小設備,龐學元董事長介紹,那些都是自制小裝備,但效率很高,成本很低,別的公司可能要花很多錢的裝備,他用極少成本的自制裝備就實現了。

對於家居企業,我們要評估,哪些設備必須高精尖,哪些設備可替換,實現綜合效率和綜合效益最高。

稻盛和夫的做法:

稻盛和夫的工廠,很多設備並不是最先進,因為有的產品的生產,並不需要最先進的設備,老設備加以改進,輔助人工,是綜合效率最高的方式。

對每一個經營單元獨立核算

在危機中,推行很多經營單元的獨立核算,加大成本控制力度。

稻盛和夫的做法:

稻盛在日航各級組織中建立了盈利增長責任小組,以此來提升各級組織自身的工作效率和盈利能力。

將對每條航線進行獨立的收支核算、績效考核,成本得以大幅控制。

這次疫情的影響,對很多企業而言,短的來說,3個月,長的來說6個月,對於部分企業,處理不當,是扛不過去的,已經有知名創業企業宣佈倒閉。我原來認為三個月足以,所以過去,我呼籲都是扛過3個月,這次,我覺得大家要做好面對六個月危機的準備。

而消減成本,不是口號,而是要迅速落實的行動,快則生,慢則亡。

直面疫情,家居品牌企業如何迅速、大幅度降低成本?

李騫

未來商業智庫創始人兼首席專家

《中國泛家居產業趨勢報告》出品人

著有《如何與3億新中產交朋友》、《未來商業模式》、《決勝O2O的七大支柱》等暢銷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