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來到這一站,才真切感受到地級市與省會的區別,就是省會起點高,有種與生俱來的優勢,這個優勢是它佔據著全省的各種資源,包括圖書館、博物館、學校、醫院等等,而這些是普通地級市無法媲美的。如果一個人從小在這樣的城市成長,生活也會像這個城市一樣起點增高,也會在這樣高層次的資源薰陶下茁壯成長,所以他們與地級市的人們相比,本就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

——筆者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日程安排

第一天(2018年4月21日)

06:03 購買到前往西安車票

07:00 早飯牛肉湯

08:06 高鐵發車

10:05 到達西安北站

11:00 小寨站

11:10 陝西曆史博物館(沒票)

11:20 陝西省圖書館

11:50 讀者餐廳 臊子面

12:15 陝西曆史博物館(排隊領票)

14:50 滻灞艾美酒店

15:30 半坡國際藝術區 相西石當代藝術中心

18:30 大雁塔站

19:10 陝西大劇院

20:50 大唐芙蓉園

21:40 便利店 泡麵晚餐

22:10 西安青茫青年旅社

第二天(2018年4月22日)

06:30 起床洗漱

06:50 麵包早餐

07:30 西安交通大學(曲江校區)

08:00 興慶宮公園

09:00 航天城站

09:15 西北政法大學

09:30 校務樓講座《人類閱讀馬克思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11:40 遊覽西北政法大學

12:00 乘坐公交321路到子午路

12:45 馬驥家牛肉湯泡饃

13:20 關中大書房

13:40 知無知藝術文化空間

14:00 文化沙龍《美國移民漫談》

16:40 西安古城牆北門

17:05 魏家涼皮

17:38 火車站

說走就走的旅行

前一天(4月20日)通過軟件高鐵管家預搶購第二天8:00前西安的車票。內心在想,如果第二天6:00(開始售票時間)能夠搶購到這張票,就前往西安開啟週末的這場文化之旅。其實,我只是抱著一種買到票就走,買不到票就算了的態度。

21日早上6:00,購買到票的提醒短信驚醒了酣睡的我,這提醒著我要起床準備開始這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了。打開窗簾,窗外淅淅瀝瀝的下著春雨,這樣的天氣適合遠行嗎?打開手機,隨即查詢了西安的天氣,竟然是大晴天。匆匆收拾完出行的行裝,由於上次北京受凍的教訓,額外多帶上兩件稍稍厚點的衣服,開啟了這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騎上共享單車,前往常去的那一家牛肉湯店,一份10元的牛肉湯外加一份餅絲,足以解決我的早餐問題。早餐過後,天空的小雨也逐漸停歇,感受著春雨後的泥土氣息,慢慢悠悠地騎著共享單車到高鐵站,步入這次旅行開始的地方。

坐上這趟前往西安的動車,隨著車子的一路向西,天氣是越來越放晴的,進入陝西的境內時,早已是太陽當空、光芒四射。原來雖然緯度相同,但相差這些距離後,天氣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天氣真是一件神奇的東西,4月的天更是一件神奇的東西。有時晴空有時雨啊!

對於這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我乘坐動車之前,都沒有一個成熟的關於此次旅行的時間表,只是腦海中知道幾個零零星星的有想法的地方、有興趣的活動。上車之後,我首要的任務便是開始查詢大學講座、文化沙龍、讀書活動、話劇演出等的時間地點,從而制定出自己西安文化行的日程安排。

省文化中心也是中心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來到西安北站,首要的是要找到地鐵的入口,借鑑了上次北京自動售票機只能識別5元、10元紙幣的教訓,這次專門準備了10元的紙幣,但當我信心滿滿的去自動售票機購買地鐵票時,一段“無法找零”的提醒再次讓我無奈。幸運的是,這張票價剛好5元,再次換上5元紙幣成功買到。但是,當我準備進站時,看到有人在刷手機,讓我感到電子地鐵票真是個好東西,不需要有找零的煩惱。第二次坐地鐵時,便諮詢了工作人員相關問題。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西安的地鐵並沒有北京那麼擁擠,而且城市也並沒有北京那麼大,從西安北站(相當於西安城市的北邊)到小寨(南二環附近)也就僅僅30分鐘的車程,這樣的車程還是比較舒適的。到了小寨站,被人潮湧動的人流嚇到了,這一站的人氣真旺盛啊!

出站後,騎著共享單車直奔內心最憧憬的地方——陝西曆史博物館。當我充滿期待高興地走到取票窗口,工作人員給予我的答覆卻是上午的門票已經領完,需要排隊領取12:30的門票。這當頭一棒把我打暈了一半,此時的時間才11點多。這時的內心不斷呼喚著:待在西安的時間也可謂秒秒如金,更何況1個小時呢!堅決是不能這麼白白等下去的。

遵循著內心的呼喚,我立刻轉移了陣地。下一個目標——陝西省圖書館。其實說實話,我對圖書館的印象是模糊的,因為生活的這幾個城市,對於圖書館的建設和使用都不是非常的健全,所以並沒有把這樣一個場地列入自己的必去之地。好在有韋同學(大學同學,老家在西安)的提醒和推薦,才有了這樣一個必去的概念。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步入省圖書館的那一刻,我是被深深震撼到的。這個圖書館真的好大,而且看書的人真的好多。一陣由衷地感慨之後,當然就會不由地想到可憐的自己,沒能有這麼好的一個圖書館作為常去之地。一層樓一層樓的簡單走遍,越發喜歡這樣的地方,如果自己的未來生活能圍繞著博物館和圖書館,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但是也只能是對自己未來生活的一陣胡思亂想罷了。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再次回到一樓,被“讀者餐廳”的指引標語深深地吸引:圖書館竟然還有個餐廳?這個餐廳會是怎樣的呢?是不是隨便一個讀者都可以就餐呢……一系列的疑問驅動著的我的腳步快速移動到後院的餐廳,親眼去一探究竟。步入其中,雖然餐廳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文藝,但是卻是實實在在的實惠,讓讀者在中午可以吃上一頓性價比超級高的工作餐。我看著菜單上的選項,不自覺的選擇了一份臊子面。當我排隊等候的時候,發現多數人還是點的米飯套餐,如食堂那樣一份米飯、多份菜式的“快餐”。總體來說,這個飯吃的還是比較舒服,而且大大節省了時間。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吃過午飯,匆匆欣賞了一組油畫便離開了省圖書館。便騎著單車,再次前往省博物館加入了排隊領票的隊伍。這個時候排隊領取票的人群已經排了好幾百米的長隊,再次聯想到上次北京國家博物館的排隊經歷,讓我深深感到,《國家寶藏》這檔綜藝節目已經讓博物館火了起來。領取到自己的門票後,便急急忙忙進入了館內,由於博物館在進行維修,所以有點找不著參觀方向,便前去詢問工作人員。給予的答覆是,你這是免費票,只能參觀第六、七展廳,我一下蒙圈了,諮詢後才知道其它展廳還在維修,但當時的我,理解為是其它所有的展廳都在維修,其實是免費的只有這兩個展廳,其它的在展展廳是需要收費的。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進入第六、七展廳,被人擠人的場面嚇到了,展櫃前全是人群,根本看不到文物,這讓我細細觀看的雅緻瞬間全無。但是,走了沒幾步,發現有志願講解員在進行講解,便駐足聽了他的講解,感受了一番省博物館志願者的風采,確實是有水平。感覺作為地級市博物館志願者的自己,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聽了一段講解之後,便開始走馬觀花的看了看博物館的展覽佈局,由於是臨時把好幾個展廳的文物集中,所以展覽相對比較簡略。在這個參觀的過程中,再次碰到一名維持秩序的志願者,便向她諮詢瞭如何才能成為一名省博志願者?需要幾次培訓、幾次考核?年服務時間又是多少?大致對於省博志願者有了初步的瞭解。

在這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腦海中的想法只有,大概看看之後,就直接去參加下一個活動吧。走出省博物館,在前往地鐵站的路上,望著道路兩邊的住宅區,腦海中浮現最多的畫面還是,如果在這裡買上一套房子,那麼晚上可以去圖書館閱覽圖書,週末可以去博物館講解文物,真是一件不亦樂乎的事情!然而,這些資源只是作為省會的一些代表,還有好多我沒來得及、無法體驗到的資源,這再一次增加了我對省會生活的期盼,尤其是能夠享受著這些資源帶來的生活。

藝術源自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1.行為藝術:《穀雨行動》

查詢軟件顯示,即將去參加的這個活動名叫行為藝術《穀雨行動》,地點在滻灞艾美酒店。乘坐著地鐵,再加上共享單車,只能到達這個休閒區的大門口,走到酒店的樓下,還需要步行1公里多的路程。這個酒店地處在滻河和灞河的交接處的河床半島,這個半島如鉤子一般掛入2河之中,綠樹蔥蘢,風景秀麗,步行在這個休閒區,腦海中不自覺的浮想聯翩。如果未來人們的生活環境是這樣的,那麼該是多麼好的一種生活體驗,但是這在現在只能是有錢人的生活,而非大眾的生活。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步入酒店大廳,服務員熱情地招待著,但諮詢他關於活動的信息,他卻一無所知。我也是詫異的,但安慰自己,也許是樓層太多了,他們也記不過來吧。乘坐電梯到達30層後,給予的答覆是,這個活動由於一些原因,場地更換到半坡國際藝術區,而且給了我一條非常重要的信息:“剛才有一波人剛剛離開,準備去半坡國際藝術區,你趕緊去看看他們是不是已經出發了。”聽到這個信息,我便馬不停蹄的乘坐電梯,回到1樓時,發現一群人在大廳討論著什麼,又等待著什麼。前去諮詢才得知,他們準備拼車前往半坡國際藝術區,剛好可以再多加一個人,我就這樣加入了這個團隊,我們由一個“小姐姐”領隊(一方面她對這個活動比較熟悉,另一方面個人的組織協調能力也比較強),分成兩組乘坐著由艾美酒店幫忙叫的出租車(酒店服務確實是棒棒的)前往半坡國際藝術區。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這個“小姐姐”對半坡相當的熟悉,進入藝術區,便帶著我們進行了簡單參觀,由於急忙前往藝術中心觀看演出,所以大家行走相對都比較匆忙。進入相西石當代藝術中心,走上二樓,行為藝術表演者正在進行表演,大家都在安靜的觀看、拍照,而剛來的我們更是一臉茫然,表演的是什麼?之前演了什麼?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桌上、椅子上、地上都灑滿了紫色的水滴,表演者手拿吸管吸著地上的水滴,再滴入水杯中,然後用腳踩著著吸乾淨的地方前進著,走出這段水滴後,將這些水滴滴在胳膊上思索,把杯子裡的液體在嘴中吸入,最後再吐出,再原路返回,並把水滴重新滴到剛剛腳踩過的地方……這一表演非常貼合“穀雨”這個主題,而且蘊含著吮吸大自然的精華,最後再回饋大自然的含義。

表演結束後,工作人員表示,休息半個小時後,還會有下一個演出。在這段休息時間,我們跟這幾個小夥伴一起逛了逛半坡國際藝術區。整體感覺這個藝術區,無論是店面,還是塗鴉,都還處於發展階段,不是很成熟。幾名女同志當然最喜歡的活動,便是與塗鴉合影了,在我並不覺得有多好的塗鴉面前,擺出各種各樣的姿勢,開心的照著照片。在拍照過程中,我們兵分兩路,一路是去繼續遊逛這個藝術區,另一路就一直享受著拍照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她們是完全的投入,拍起照片來完全沒有時間的觀念。而且有個奇怪的現象,有3名西安交通大學的女學生,剛開始還是有點害羞的,不願意拍照,但到最後,竟然一直在拍照,等到我們逛完回來叫她們,才發現我們已經逛了一圈。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表演開始了!”微信群裡的小夥伴們呼喚著,我們三步並兩步,快步走到藝術中。這個表演主要有三個畫面的集合:①製作麻食:麵粉中加水,和麵至最佳,邀請臺下觀眾一起製作麻食;②寫大字報:撰寫“半島危機”“貿易戰”“博鰲”等近期的熱點敏感詞語,張貼在牆上;③製作笛子:用工具在竹竿上穿孔。三個表演構成一幅自然和諧、怡然自得的畫面,展現出一種平日生活的自足感。其實,我理解,生活中無處不是藝術,只要我們善於思考,從中得到啟示。如果我們把這些搬到舞臺,便變成藝術家們表達思想的平臺載體。由於時間的限制,只能在演出還沒有結束,便匆匆離開了表演現場,最終沒有能吃上美味的麻食,也沒能觀看晚上的演出。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2.話劇藝術:《曾經未曾》

乘坐上地鐵,到達大雁塔站。獨自行走在大雁塔廣場,由於正在維修,廣場噴泉沒有機會一睹芳容了。走到快盡頭,便查詢了一下晚上將要去住宿的青年旅社。想著能不能佔個下鋪,而且把揹包寄存在旅店,所以便騎著共享單車開始了前往旅店的征程。圍繞著大雁塔廣場的道路都是單行道,所以我騎著自行車可以說是一路逆行,很是不好騎。騎著騎著走到沒有任何門面的小區前,地圖顯示,青旅在小區內部,沒有辦法只好進入小區,找到相應的樓號單元,從地下室進入電梯到青旅內。

放下行李,便前往下一站——陝西大劇院,在路上恰好路過大唐芙蓉園,腦海中想著如果有時間的話,話劇結束就去裡面逛逛。陝西大劇院和西安音樂廳是連為一體的,在加上週圍的復古風格環境,感覺站到其中特別舒適。大街上,有街唱歌手在一首接著一首的唱著,人們有的穿梭在人群中,有的駐足觀看。在陝西大劇院的西安音樂廳,有一場音樂會,讓我對裡面的演出充滿期待。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時間差不多到19:30,我便拿著自己的話劇票,走進了劇院。期初,先是按照自己買的座位就坐,由於票沒有賣完,所以我又再次坐到了最佳位置觀看了話劇。話劇名叫《曾經未曾》,標語是“如果這架飛機繞著地球飛行兩圈,是不是就能夠帶著我們抵達昨天”,講述的是一架飛往北極的飛機遇到氣流,發生巨大顛簸,在生命危急時刻,引發大家勾起對過去最關心人的想念。老阿姨曾說:“他們剛剛把我的雞湯倒掉了,我兒子在國外啊,我就想說煮一鍋雞湯帶去給他喝,我昨天燉了好久……” 分手前她曾說:“可是我不是去玩,是去工作,沒有‘什麼’比‘什麼’,重要這種事,這都是生活的過程我跟她說,她說這不是他在意的點,那到底是什麼?”兒子曾說:“媽,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話啊?我說我吃飽了,吃不下了!”姐姐曾說:“那游泳完就沒有地震了,我們再回家大掃除。”女兒曾說:“爸,我長大以後,要讀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然後結婚、生小孩。”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老阿姨是由雞湯和年齡相仿的男孩,不自覺的產生對兒子的想念,這是當前進行時。男孩(兒子)是想到親愛的前女友,“分手前”是飛行前發生的事情,女朋友發短信:“我們分手吧!”兒子(男孩)是由飛機上空姐提供餐飲,隨後想到在家時媽媽督促吃飯的嘮叨。姐姐(女兒)是由於飛機顛簸,回想起全家地震時外出避難的場景。從游泳又聯想到生孩子(女兒、兒子)的過程,從(老阿姨)生孩子又引發出生孩子前的結婚,女兒(老阿姨)是因為自己的婚禮父親無法參加、自己孩子父親無法再見的傷感,再回到自己大學的醫學課,回想起自己父親的離開。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每一個片段都擔任著一種生活角色,而每一種角色無形中又有一種時間的牽連,不斷的回到過去,讓我們一步一步的瞭解過去,想到自己的“曾經未曾”,從而引導觀眾要珍惜當下的時光、珍惜當下的親人、珍惜當下的生活,而不要再到未來而感到遺憾。

3.建築藝術:大唐芙蓉園

感到意外的是,話劇的演出時間僅僅只有1個小時多一點,比預計的時間少了1個小時,讓我有了更加充分的時間去遊覽大唐芙蓉園的夜景。在遊覽大唐芙蓉園這塊,原來還是有些擔心沒有時間或者時間比較緊張的。

走出陝西大劇院,沿著繁華而又古樸的街道向著大唐芙蓉園的方向走著,一路上游客比較多,有的觀看街邊駐場歌手,有的與夜色合影拍照……還路過許多比較有特色的商店和建築,到達大唐芙蓉園,確實被燈光下的炫目建築所震撼,駐足觀看的許久,才反應過來去買票。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原來最初,大唐芙蓉園也並不在行程之列,只是由於韋同學的強烈推薦,尤其是特別強調,古建築在燈光的效果下,非常有味道,非常之震撼,回想起洛陽明堂天堂、上陽宮等夜晚的震撼景象,我便變得迫不及待,所以,大唐芙蓉園成為夜遊的必選科目。當然,也正因為此,話劇便選在了他的不遠處,將自己觀看話劇的想法與遊覽遊園的想法結合到了一起。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門口有著精彩的燈光秀,配上音樂,遠而觀之,還是比較震撼的,一種盛唐恢弘天下的感覺油然而生。進入遊園,內心立刻從外面的喧囂轉入安靜的休閒,有橫跨小河的拱橋、有“浮”在水面的船建築、有夢迴大唐的演出大廳、有安靜愜意的塔形建築……走在遊園中,有種彷彿穿越到盛唐夜晚的感覺,作為一名身外客,目睹著大唐的繁榮昌盛,但也由於時間的緊促,遊園也只能是走馬觀花、匆匆略過而已。

走出遊園,由於沒有找到合適的共享單車,抱著尋找單車的想法,一步一步就走到了青年旅社所在的小區。試探著對面便利店還開著門的心理去看看,結果店家已經在準備鎖門了,看到我的到來,便熱情的接待了我。得知我沒有吃晚飯的消息,答應給我燒水吃泡麵,讓我這樣一個身是客的外來人員,感受到了西安的溫暖。店家是一個大約60-70歲的老奶奶,吃著“晚餐”,我也恰好與店家聊起了對西安的看法,她們本地人對西安還是充滿熱愛的,比較抱怨的是被炒房團炒高的房價。吃過泡麵,我與店家約定,第二天早上我還要在這吃早飯,當時想著,不為別的,就只是為了報答這份溫暖和享受這份溫暖。

大學是一座城市文化層次的標誌

西安最不缺乏的資源中,大學應該是其中之一。我一直有這樣一個觀點,一個城市的層次,很大一部分決定於這座城市985、211院校的數量和層次。而恰好這座城市有著整個西北的資源,僅985、211院校便有很多,自然讓這座城市更加年輕有活力,更加厲害有水平,更加充盈有思想。古人講“人傑地靈”,我理解,傑出的人才多少很大程度上與城市的大學和先進企業有種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且這兩者是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的,院校給企業帶來人才保證,企業為院校提供了實習和學習的目標方向。如果一個城市兩者能形成良性循環,那麼這個城市的發展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這也是我對城市生活中最期待的東西。

晚上休息的雖然名義上是一個青年旅舍,但是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正規青年旅舍。這是由單元樓的一戶來改造來的,沒有傳統意義上青年旅社1樓的餐館、咖啡、娛樂等驢友交流中心(這個印象主要來自自己青海、甘肅之行中2次住青旅的經歷),但是於我來說,住宿時的心境無非就是需要一張晚上睡覺的床足以,所以,我還是相對比較知足的。而且,店家考慮比較周到,設計了一種小燈,這樣其他人進屋不會因為開大燈,影響他人睡覺。第二天起床雖然經過多次的掙扎,但總的來說起床還是比較早的。簡單的洗漱後,便按照前一天的約定,前往對面的便利店簡單完成了自己的早餐(麵包、牛奶),便騎上共享單車,踏上了去西安交通大學(碑林區)的征程。

說起來,這個青年旅舍的選擇也是有一些講究的,首先是評價好價格優,其實是距離大唐芙蓉園近,最重要的是距離西安交通大學也近。這樣便於第二天,騎著共享單車就可直接去校園。西安交通大學門口是需要刷學生卡的,也許西安交通大學並沒有清華北大那麼火爆,我竟然裝著自信地向保安大叔說:“麻煩給我開下門!”可能正是這樣的自信,保安大叔以為我是本校生,所以給我開了門,正當我進入之後,竟然還阻止了一波遊客進入,瞬間感覺自己還是能裝一裝學生的。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騎著自行車在交大校園中漫無目的的逛著,第一個停留的目的地是錢學森圖書館,以及前面的四大發明廣場,大學的圖書館很少對外來人員開放,所以只能在周圍駐足觀看。繼續在校園逛著,一路上觀看的是年代久遠的建築,略略的有種清華校園古建築的感覺,但是在可觀賞性上還是相對弱一些,路過名叫“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說明西安交大在這方面還是具有國家水平的。走到某處,道路的兩邊全部展示的是論文獲獎情況,而且還有相應的獎金,瞬間感覺,知識就是力量,而且也從側面反映出交大學子的厲害。其實,這個校區也並不大,所以為了能夠全方位的參觀到校園的環境,最終還是選擇蛇形參觀,來回往返著往門口走去,最終從北門而出,步入興慶宮遺址公園。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興慶宮遺址公園只能步行,所以感覺還是不小的,只能簡單走了兩步,便急忙趕著西北政法大學。當然,去的方法便是“單車+地鐵+單車”,進入西北政法大學的辦法仍然,自己裝作是一名大學學生,混入校務樓,混入教室。通過展示的課件顯示,之所以週末有這樣一個講座,主要是因為西北政法大學舉辦第九期“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幹培訓班,而這天上午剛好邀請陝西科技大學的李鵬老師進行授課,授課的題目是《人類閱讀馬克思的時代才剛剛開始》,這堂課還是有不少亮點的。①幽默詼諧的語言。②獨立分析的思想。③獨特個性的讀書觀。另外,學校的建築還是別具一格的,因為是政法大學,所以映入眼簾的主樓是名叫“天平樓”,而且外形是天平形狀,體現出法律的公平公正,也體現出學校的特色。但是校園比較小,本打算在校園遊逛一下,結果發現並無其他內容,所以暗暗離開。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文化產品豐富著古城生活

出了校門,再一次為中午飯而發愁,由於下午有去小寨附近聽講座的打算,所以查詢了去小寨的公交車,內心裡有乘坐公交車看看西安城的打算,不想再是地鐵那樣點對點的交通。快到小寨的車站,我下了車,走了幾步看看周圍有沒有什麼比較好吃的餐館,忽然映入眼簾的是一家羊肉泡饃,便趕緊拿出手機美團了一下,發現對旁邊衚衕裡一家羊肉泡饃的評價很高,所以果斷去了這家,名家馬驥家牛羊肉泡饃。

進入店裡,問過是否可以使用團購之後,第一個給出的答案先是備饃,這把我這樣一個外地人說蒙圈了。還好,周圍的人好多都在備饃,看了看,大概就明白什麼意思了。簡單點說,就是把餅揪成小塊。這確實是個慢活,在我時間比較緊、內心比較急的情況下,還是花了大概5分鐘時間。備好饃後交給店家,加入湯算是飯製作好了。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1.文化載體:關中大書房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吃過午飯,便慕名去了西安大型書店之一的關中大書房,這個書店確實不小,總共有3層:1樓是體驗空間,主要有閱讀、生活、花藝;2樓時稚樂園,有繪本館、音樂教室、書法教室;3樓是書齋文閣,有對話書房、眾創空間(木工/布藝/皮具/紅酒/茶)、文創產品。看到基本情況後,便選擇去3樓參觀一番,進入之後書目的擺設以及讀書的環境,還是讓人感覺棒棒的,當然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眾創空間,包含木工、布藝、皮具、香道等,在這裡不但可以親身觀摩,亦可以親身參與制作體驗,讓生活中那些細碎的美好得以整合。在參觀期間,主要看到在製作香粉雕塑和木工飾品,感覺如果有時間,我也特別想靜下心來製作一件屬於自己的藝術品,而且特別想與自己心愛的人一起來完成。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2.文化碰撞:知無知藝術文化空間

走出書店,來到對面的知無知藝術文化空間,來看看這個文化沙龍《美國移民漫談》。走進這個藝術文化空間,給予自己的還是震撼。這個主題叫做“知無知”,意識是“我知道我一無所知”:來到知無知,帶著思想和故事,讓時間流淌出意義,我們有文學讀書會,哲學漫步,人文沙龍,影像展播等文化活動,文化、情感、生命、哲學、知識、藝術,一個純粹的思想安放沉澱之處,遇到不一樣的人,聆聽不同的聲音,理解多樣的生活,與更多思想碰撞,自由、開放、包容、理性、平等、多元,我們努力讓思想紮根土壤,懷著善意與慈悲,謙卑前行,知無知是你我詩意的棲息之地,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知無知藝術文化空間內,書目繁多,茶水配備,安靜祥和,很適合讀書、工作、休息,步入其中給人一種舒適放鬆的感覺,如果我生活在西安,也有一種辦會員的衝動。當然,由於是臨時聽課,所以只需付這堂課的費用30元。

3.文化起源:西安古城牆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聽完講座,距離出發時間還有一段距離,由於沒有搶到高鐵票(這也是說走就走的旅行中常見問題),只能乘坐普通火車返程。西安火車站距離西安古城牆非常近,所以還是有種再次去看看的想法,便地鐵前往。此次步入古城牆,腦海中浮現的是,在古代中國,每一座城市都有城牆,而經歷近代以來的戰爭摧殘以及保護意識的薄弱,當前留存下來的真正的古城牆也就為數不多,也深深為能留下這樣的古城牆而感到幸運。


城市探索 第二站:從西安品味省會(2018年4月21日-4月22日)


走出古城牆,騎著單車奔向火車站,原本打斷在火車站找家快餐店填飽肚子,但是意外的是竟然看到了李同學(高中同學)推薦的魏家涼皮,所以便毫不猶豫吃了一把,味道確實不錯。感覺,一個涼皮店竟然能開到全國各地,還是挺有能耐和水平的,包括去天津時,火車站的陝十三也同樣如此,對這樣經營能力無比佩服,也感慨大多數人眼界的狹隘、膽量的不足,沒有那麼大膽的想象力和執行力,以安穩為主的生活。

辛小磊,秉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理念,願結“勤於觀察、善於思考”之友,只為生活更加美好!微信公眾號、豆瓣、簡書同名賬號“辛小磊”,期待我們相互關注、成為摯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