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臨平山,大大臨平城

臨平山變小了,小得像盆景山。


問問新杭州人,要定居的新杭州人,杭州最有名的山是什麼山?

其實早幾年還能炒房的時候,問問上海人、溫州人,杭州最有名的山是什麼山?

答案都是臨平山。

這是一座神奇的小山。

有多小?星河路隧道與臨平公園構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6.7公里。放到杭州主城區,繞寶石山一週是6.3公里,繞浙大紫金港校區一週是8公里。

至於神奇,那是心跳肉驚的神奇。這座小小的山,以「臨平山北」這樣的簡單用詞,命名了曾經杭州最大的庫存重災區,而今天又是杭州最大的2萬級剛需迎賓區

先說觀點:對大多數新杭州人來說,四個1.8-2.1萬元級的區域,臨平山北,大江東核心區、富陽城區,臨安城區,臨平山北是輻射面最廣的選擇。


小小臨平山,大大臨平城 | 葉建英

1

如果不是因為有了未來科技城這樣的超級團支書(點擊參閱),臨平承擔的老班長其實並不平庸。臨平不斷地突破城市框架,而中國工業互聯網小鎮、藝尚小鎮意味著臨平和馬雲、和新經濟已經結緣。餘杭大劇院和東湖公園也早已是杭州網紅的打卡點。

僅僅是四年前,三路一環啟動的時候,在政府部門中,臨平也被叫做杭州懸掛在外的孤島


臨平吃虧在地處在杭州繞城外面,與主城區有繞城高速,多條鐵路,和九堡喬司的市場區和小製造業區相割裂。


而且,臨平城區背臨平山而建,往北發展隔著這座山。從山北的房地產剛起來的時候,到杭州房價結束橫盤的2016年,這一直是一座大大的臨平山。


小小臨平山,大大臨平城 | 葉建英

大大的臨平山,把城區擠向東南一隅。

這四年,老班長一直在補三門課:三路一環,東湖政務新區,地鐵。

三路一環已經完成一期,二期也即將動工。曾經大大的臨平山,被望梅、秋石(臨平大道)、東湖三條快速路圍合起來,成為一座市心小山。小得就像一個小盆景,一汪小池塘一樣,波瀾不驚了。


政務新區已經正式啟動,而地鐵9號線繼續延伸至塘棲,地鐵3號線繼續東延,在地鐵四期也不太會再有意外。


小小臨平山,大大臨平城 | 葉建英

2


老班長一邊補課,一邊真正有了副城的模樣。

今天,臨平山北這樣的稱呼已經漸漸淡去,因為,放在今天的臨平副城,臨平山實在是變得太小了。

小小臨平山,大大臨平城 | 葉建英

綠色區域是今天小小的臨平山。


而臨平到底應該往南,還是往北發展,這樣的爭議也已經沒有意義了。

隨著地鐵9號線遠期規劃到塘棲,滬杭城際設置臨平北站,以及市民中心北遷,今天的臨平一定是集合山南山北一體兩翼的大新城。南側臨平新城,北側東湖新城,都在杭州中環裡面。

一直盛傳餘杭東西分區(點擊參閱),一旦臨平副城設區,未來的新希望和新平臺就全寄託於臨平山北的大片空地了。


小小臨平山,大大臨平城 | 葉建英

3


臨平城更大的腹地和未來,不在杭州,而在邊上的德清,桐鄉,海寧三縣。

這裡有三個背景:

一,臨平山北本身的規劃和產業已經轉型升級。浙江各縣的民營經濟發達,臨平山北的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原本和德清、桐鄉、海寧的小製造業並沒有輻射協同的關係。四者要麼是同質競爭,要麼是互不相干,單純從政府層面來講,就已經很難融合。

小小臨平山,大大臨平城 | 葉建英

東湖新城市民廣場及周邊整體概念性規劃效果圖。

二,環杭六縣,有四縣接壤餘杭,其中三縣接壤臨平,而且接壤地帶多是水鄉平原,容易連片發展。在軌道交通上,不僅有在建的杭海城際,而且早幾年就已經爆出杭州至桐鄉的城際鐵路。

在政策面上,大的方面來講長三角一體化的政策正在不斷落地,小的方面來講杭州這幾年不斷降低落戶門檻,增強了臨平對接壤三縣的虹吸能力

三,這也是杭州建大都市的需要。都市化,大城市化,已經成為中國推進城市化的主流方向,也將是本輪新基建的發力重點之一。


杭州的大都市化,主要的陣地在東部,東南蕭山與紹興融合(點擊參閱),東北臨平與三縣融合。不僅僅杭州的二繞已經串聯三縣,杭州的中環也已經修到三縣邊了。

所以說,臨平城已經做大,再也不是曾經的孤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