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證:這張1939年老照片拍的是揚州武廟嗎?

求證:這張1939年老照片拍的是揚州武廟嗎?

老地圖

昨天,市民孫先生給本報發來一張1939年拍攝的揚州老照片,求證是否為揚州的武廟。揚州文史愛好者謝文逸表示,目前關於揚州武廟的史料極少,如果能確認是揚州城區的武廟,可填補揚州相關空白。

據稱照片拍攝於1939年

日軍侵略揚州時期

孫先生告訴記者,這是賣家當時在ebay網上拍賣的一組揚州老照片中的一張,標註的是“中國江蘇揚州 1939年 中國寺廟”。照片背後還有一句日文,經辨認,為“昭和十四年六月一日,任地的廟(寺)門的一處風景”。據賣家介紹,這組照片是日軍侵略揚州時所拍攝。從這處照片上的建築可以看出,這是一處廟宇的門樓,上面清楚地看到有“武廟”二字,下方有石額一方,無法辨識文字。

當時揚州城內府縣

官方祭祀的關帝廟有三所

謝文逸查閱江都縣誌發現,當時揚州城內府縣官方祭祀的關帝廟有三所,府關帝廟在三元巷後邊,廟內曾有三絕碑。江都縣關帝廟在北門大街。甘泉縣關帝廟在疏理道。咸豐之後,府廟與甘泉縣廟未全恢復,府和兩縣統一用原江都縣關帝廟祭祀。光緒末年,借用原江都縣關帝廟創立第八國民小學。除了官方祭祀的關帝廟外,民間也有一些關帝廟,如奎橋西關帝廟、北小街62號小關帝廟、舊城倉巷關帝廟、小東門甕城內關帝廟、教場北牌樓關帝廟(即馬神廟)、東圈門關帝廟和三義閣關帝廟等。

據不完全統計,明代弘治至崇禎

揚州出了46位武進士

“關帝廟是紀念三國蜀將關羽的忠義行為,也是封建帝王為配合孔廟的建築而倡導興建的,以形成文襄武弼之勢,故關帝廟又稱武廟,官府和民間的關帝廟都可以稱作武廟。”謝文逸說,清乾隆三十三年規定,官府武廟春秋兩季祭祀,規格與文廟相同,只是“無樂”。在文化發達的揚州府,武舉很興盛。據不完全統計,明代弘治至崇禎,揚州出了46位武進士。清代順治到道光,揚州出了127位武進士和709位武舉人,在江蘇名列前茅,還出過一門三兄弟同中武舉人的佳話。

【聯繫本報】

老照片是否就是揚州武廟?

歡迎提供相關線索

記者隨後找來兩張晚清與民國時期的揚州地圖,仔細對比,在舊城北門大街(今汶河北路與鹽阜路交界處)同一位置,晚清地圖中標註為“關帝廟”,民國地圖中標註為“武廟”。在1923年徐青雲齋繪製的《揚州城市圖》中,在“武廟”上方還加了“關岳”二字,“‘武廟’中合祀關羽、岳飛,在全國其他地方都有。”謝文逸說。

這張1939年拍攝的老照片是否就是揚州武廟?武廟的準確位置在哪裡?武廟何時不存?如果您瞭解揚州武廟的情況,歡迎撥打18952781875講述。 記者 慕相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