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潘天壽 擬雪個棲禽圖

藝術需要熱鬧,更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心中常備一蒲團,時常獨坐一會兒,悠遠悠遠。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潘天壽(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頤,自署阿壽 、壽者。現代畫家、教育家。浙江寧海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受教於經亨頤、李叔同等人。其寫意花鳥初學吳昌碩,後取法石濤、八大。他對繼承和發展民族繪畫充滿信心與毅力。為捍衛傳統繪畫的獨立性竭盡全力,奮鬥一生,並且形成一整套中國畫教學的體系,影響全國。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 潘天壽 一天煙雨暗江洲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潘天壽先生主張花鳥畫的佈置,應以勢為主,他說:“氣要盛,勢要旺,力求在畫面上造成蓬勃靈動的生機和節奏韻味,以達到中國繪畫特有的生動性。”

至於佈置的方法,他認為是以“搜盡奇峰打草稿”,選奇峰配奇峰,即以奇配奇,出奇制勝。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 潘天壽 擬個山僧墨鳥

他認為,虛實疏實是佈置中最重要的問題,也是中國畫的重要特點。他說:“畫事之佈置,極重疏、密、虛、實四字,能疏密,能虛實,即能得空靈變化於景外矣。”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 潘天壽(1897-1971) 新放

以虛實而論,他說:“大抵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即“以虛顯實”,“老子說:‘知白守黑’,就是說黑從白現,深知白處,才能處理好黑處”,所以,畫事佈置重在布虛,即著眼於空白。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潘天壽 枯石寒鴉

實際上,擺實就是布虛,布虛就是擺實,無虛不能顯實,無實不能存虛。並且,還要能“以實求虛,以虛求實”,“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虛者實之為求虛,實者虛之為求實”,而“實中之虛,重在大虛,虛中之實,重在大實”,於迫塞之中求空靈,空靈之中求氣韻。佈置中這種虛實相生的辯證處理方法,是他獨到的成就。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潘天壽 春酣

以疏密而論,他又認為,“無疏不能成密,無密不有見疏”,疏密相用,要能“密不通風,疏可走馬”,“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而不疏,密而不密,疏中有物,密而不悶疏密對比而得中,遂得疏密相用之道矣。”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潘天壽 幽蘭圖

中國畫中的大虛大實,大疏大密,是為求畫面的清楚明豁,主體之點突出。因為人看東西,往往“心不在焉,視而不見”, “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所以,畫家作畫,只要著眼於“兩三枝”,其他“心不在焉”的東西,一概予以省略,以至代之空白,使“兩三枝”清楚,突出,給人印象深刻就好了。此所謂“有所得必有所失”也。如求面面俱到,鉅細不遺,則反易消弱全幅力量氣勢之表達。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 潘天壽 瓶梅

潘天壽的繪畫,呈現出的不僅是一種撲面而來的浩然之氣和令人拍案叫絕的奇異構圖,還有一種能讓你慢慢感悟的清淨之意境。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潘天壽 無量壽佛

對此,潘天壽先生曾形象地說過:“石溪開金陵、八大開江西、石濤開揚州,其功力全從蒲團中來”,“靜則靜如老僧補納”。而“從蒲團中來”,就是指心要極靜。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 潘天壽 叔同師造像

藝術需要熱鬧,更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心中常備一蒲團,時常獨坐一會兒,悠遠悠遠。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 潘天壽 《鷲鷹磐石圖》 潘天壽紀念館藏(指畫)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 潘天壽《一聲四喜》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 潘天壽 花鳥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 潘天壽 1964年作 《松鷹圖》

潘天壽:藝術需要寂寞·一種忘我的寂寞

▲ 潘天壽 《朝霞圖》1960年

推廣新勢力 | 攻學術·領收藏·私人定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