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與癌症的關係

心理與癌症的關係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健康的全面瞭解和日益重視。健康與疾病更多的時候也是一個社會的概念,它同時兼顧生物、心理和社會三方因素。社會行為及其方式似乎愈來愈成為左右人們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種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往往是諸多社會環境因素影響的結果,也是人們社會行為與行為方式自身不斷刺激和作用的結果。

心理與癌症的關係

C型行為和癌症

1977年,德瑞哥狄斯(Derogatis)在對25例惡性乳腺癌的隨訪調查中發現,病人具有壓抑、抑鬱、內疚等不良情緒特徵。格瑞(Greer)和莫瑞(Morris)發現乳腺癌病人具有對憤怒情緒和其他情感的極度壓抑傾向,情感表達困難,由此認為人格特徵或行為方式是導致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姆肖克(Temoshoke)首先提出C型行為模式的概念。C型行為的基本特徵是:不善於宣洩和表達焦慮、抑鬱的情緒,對自己的不良情緒,總傾向於選擇壓抑,而不是發洩出來。於此想對應的是一系列的退縮表現,如過分屈從、過分自我剋制、迴避矛盾、姑息遷就、忍讓、依順、合作性強,因害怕得罪人而放棄自己的需要,因無力應付生活壓力而感到絕望。研究證明,C型行為者癌症的發病率可高出正常人3倍以上。

C型性格者通俗來講就屬於“忍氣吞聲型”,這一類人往往過度剋制自己,壓抑自己的悲傷、憤怒、苦悶等情緒,不讓發洩。這些不良的情緒被長期壓抑下去,壓抑到那裡去了呢?壓抑到人盛裝各種情緒的“口袋”裡面了,但是這個口袋的容量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無限制的來盛裝,因此有些人壓抑久了,就會尋找發洩方式,找個地方把這些東西倒掉,然後再盛裝新的東西,這是一種健康的行為方式;C型行為的人卻不這樣了,他們時時刻刻往這裡塞東西,但是卻不懂得往外發洩,久而久之,口袋破損了,問題也隨之出來了:惡性情緒長期作用於大腦會導致內分泌紊亂,降低人體免疫功能,從而給癌症以可乘之機。所以,醫學專家以英文Cancer(癌)的第一個字母C為這種性格命名。

心理與癌症的關係

這種性格的人需學會疏洩或排解不良情緒,不能一味地折磨自己、為難自己,也不要過分畏懼權貴和在意他人的評價。學會遵從自己的意願,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