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被忽視的孩子》有感

一個有理想有主見有能力的名校女大學生包麗,是怎麼一步步走到被人控制、沒有自我的?!


包麗受過高等教育,家境不窘迫,原生家庭也不糟糕,原來包麗的悲劇在PUA的影響下,她的價值觀就被牟林瀚一點點顛覆。

讀《被忽視的孩子》有感


牟林瀚通過長期的精神暴力,包括羞辱、漫罵和詆譭,讓包麗自己也認為,不是處女的她,犯了天大的錯,必須求得對方的原諒。很快,不用牟林瀚暗示,包麗已經把自己洗腦成了“毫無價值”的女孩。

牟林瀚以裸照威脅下,心軟的包麗一次次屈服。分不掉,愛不了,絕望之下,包麗選擇了死。

包麗母親後來看到女兒的聊天記錄,心都碎了。為什麼女兒發生了這麼多不愉快的事情自己卻不知道?她還給包麗攢錢準備讓她出國讀書,她後悔沒有早點跟女兒多聊聊,她憎恨自己沒能及早發現。但是一切都晚了。

我們還要失去多少個包麗,多少個李星星,才能意識到中國的女孩子,在獨立人格、情感教育這塊是缺失的?

讀《被忽視的孩子》有感


《被忽視的孩子》作者:喬尼絲·韋布,童年情感忽視領域開創者,臨床心理學博士,臨床執業近30年。目前在馬薩諸塞州列剋星敦開設私人診所,專門治療個人、夫妻和家庭的情感忽視問題。

只有自己內心豐盈的時候,才能給予別人更好的感情回饋。

健康父母的特徵:

1.和孩子有情感連接;

2.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

3.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相反,父母不健康的特徵:

父母常常不關注孩子的感受、自己以各種理由推卸責任,發怒、冷落孩子等等。只在乎成績、排名、時間。這樣就導致孩子沒法與別人建立情感鏈接,孩子會經常莫名其妙的失落、想自殺、與世格格不入。

讀《被忽視的孩子》有感


父母該怎樣糾正自己?

即使拒絕孩子提出的要求也要委婉拒絕。你要重視孩子的感受和他的情緒,要對他的要求表示理解,但由於……原因,所以……。當你能夠與他產生這樣的共情的同時,他才能夠獲得與別人產生共情的能力。你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句話,不同的表達方式造成不一樣的結果。比如同樣是拒絕:你可以拒絕得委婉一點,這樣孩子感受也不一樣了。


孩子怎樣進行自我調整?

1:學會自我關懷。首先要學會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學會說“不”!


2:尋求幫助。可以閱讀這本書:《他人的力量》。


3:讓自己快樂起來。

安排適當的時間讓自己能夠開心快樂,關愛自己的表現,飲食,心情上找到滿足感。

讀《被忽視的孩子》有感


情感教育不可或缺。而我們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因為自己上班、做生意、跑長途等在情感教育這塊幾乎都是空白的。


愛情起初是禁止,後來年齡大點就催。但什麼是愛,沒有人教過。情感教育的缺失,不僅讓孩子不會愛,更有可能導致其誤入歧途而不自知。於是當PUA披著愛情的皮來到女孩子身邊,一些女孩感覺不到危險已至。在缺愛的環境中長大,對正常的情感十分陌生,碰到嘴上說著甜言蜜語、實際上卻擅長操控情感的高手,誤以為這就是愛情,於是一頭扎進去,萬劫不復。


愛情跟其他所有情感一樣,都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命體驗。避諱和羞恥只會讓孩子走上歧路,不如大大方方地跟孩子討論情感,參與她們的情感成長,更好地給出指導意見,而不是一味壓制。

讀《被忽視的孩子》有感


情感獨立。世紀哲學家艾瑞克·弗洛姆在《愛的藝術》裡把愛情分為兩種: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如果說成熟的愛是創造和給予,那麼不成熟的愛則是毀滅與接受。如同包麗與牟林瀚在戀愛中表現的那樣,他必使用精神暴力將她摧毀,從而讓她淪為傀儡,她必通過全盤接受,來獲取這份“安全感”,但毫無尊嚴。


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所具有的安全需求是整個有機體追求安全的機制,我們也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情感獨立來自於從小給孩子建立安全感。通過公平的態度、積極的鼓勵,永遠張開的懷抱,讓孩子充滿安定的感覺,讓他敢於表現自己,擁有屬於自己的社交生活。


建立自信。所謂自信,就是有堅定內心,和自我價值認同感的人。


包麗本來可以擁有一個無限光明的未來。但被惡魔毀了。無論男孩女孩,要提升自我保護意識,首要是培養完整而獨立的人格。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你是第一無二的,你一定要做一個獨立有自信愛自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