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約翰遜病情惡化住進ICU,回顧他走進唐寧街10號的歷程

導讀: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感染新冠病毒住院一天後病情惡化,週一(4月6日)晚轉入重症病室。首相府發言人說, 約翰遜已經請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Dominic Raab) 臨時接替首相主持政府事務。


1.事發突然

4月5日當天稍早,約翰遜還表示自己感覺“精神狀態良好”。外交大臣拉布在當天稍早的疫情通報會上還重申約翰遜將在病床上主持抗疫工作。

英國首相約翰遜病情惡化住進ICU,回顧他走進唐寧街10號的歷程

現年55歲的約翰遜10天前因新冠病毒測試呈陽性開始自我隔離。週日(4月5日)傍晚,約翰遜因“持續的症狀”(包括髮燒和咳嗽),聽從醫生建議,前往倫敦市中心的聖托馬斯醫院接受例行檢查。
此消息是在英國女王向全國發表談話之後不久發佈。約翰遜首相仍主掌英國政務,但外交大臣拉布主持了週一(6日)的冠狀病毒疫情會議。約翰遜在一條推文中說,他與他的團隊保持聯繫,將共同努力應對這種病毒並確保所有人的安全。
他還特別感謝“出色的NHS員工”照顧他和其他患者,並補充說:“你們是英國最好的”。
首相發言人說,約翰遜仍在醫院“接受觀察”,並說俄羅斯報道說約翰遜曾使用呼吸機是“虛假信息”。
發言人補充說,約翰遜將繼續在醫院接受最新消息和工作簡報。
上個月,首相發言人表示,如果約翰遜身體不適而且無法工作,第一國務大臣拉布將主持政府工作。
政府住房事務羅伯特·詹裡克(Robert Jenrick)說,他希望首相“儘快”回到唐寧街10號。
他對BBC說:“約翰遜在領導政府方面一直非常努力,並隨時得到最新彙報。他仍將這樣繼續下去。”


詹裡克還說:“我肯定,對於像約翰遜這樣的人來說,這是非常令人沮喪的,因為他領導政府總是在一線親歷親為,儘管如此,約翰遜仍在主持政府工作。”

英國首相約翰遜病情惡化住進ICU,回顧他走進唐寧街10號的歷程

2.各方反應

在白宮新聞發佈會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為約翰遜送去祝福。他說:“我想向約翰遜首相表達我們的良好祝願,因為他自己正與病毒作鬥爭”。
他還說:“所有的美國人都在為他祈禱。他是我的好友,一位紳士和偉大的領導人。”
特朗普補充說,他相信約翰遜首相會康復,因為他是個“堅強的人”。
英國工黨領袖史塔默(Keir Starmer)也祝約翰遜一切順利,他說他祝福首相“儘快康復”。
醫學專家賈維斯(Sarah Jarvis)醫生對BBC表示,約翰遜可能會進行胸部X光檢查和肺部掃描,特別是如果他有呼吸困難症狀時。她說,出院之前,首相還可能會進行心電圖檢查,以檢查心臟功能、氧氣水平、白細胞數以及肝腎功能。
3. 患病過程:懷孕女友感染
自從3月27日宣佈新冠病毒確診之後,約翰遜一直在家工作。他最後一次露面是在上週四(4月2日)晚上在唐寧街表揚英國國民醫療保健計劃和其他重要的醫護人員,並在隔日上午主持了一次冠狀病毒會議。當天他也在推特上發佈一個視頻,說自己仍顯示出輕微症狀。


上週六,約翰遜已懷孕的未婚妻凱莉·西蒙茲(Carrie Symonds)在推特上說,她有新冠病毒感染症狀,已在床上待了一整個星期。她表示,在經過幾天休息之後,她“正在好轉”。但她說還沒有經過病毒檢測。
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Matt Hancock)之前也進行了檢測並確診。他於上週四(4月2日)結束自我隔離,回到工作崗位,主持了每天的唐寧街新聞發佈會。
英國政府的首席醫學顧問克里斯·惠蒂教授(Chris Whitty)在出現症狀後也不得不自我隔離。

英國首相約翰遜病情惡化住進ICU,回顧他走進唐寧街10號的歷程

4.他是第一位感染新冠病毒的國家領導人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位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進醫院的國家領導人。約翰遜4月5日住院的消息發佈前,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向全國發表講話,鼓勵民眾“自律而堅定”地共同戰勝疫情。
內閣官員說約翰遜住院期間和他此前自我隔離時一樣,照常“主持掌控”政府工作。在新冠疫情在全球加速擴散前,約翰遜帶領保守黨取得大選勝利,出任首相,然後帶領英國完成了脫歐長跑。具體各項協議的談判被疫情打斷。

約翰遜3月27日因新冠病毒測試呈陽性開始自我隔離。過了10天,他的症狀仍未緩解,根據醫生建議於當地時間週日(4月5日)晚間入住倫敦市中心的聖托馬斯醫院。
他的"持續症狀"包括髮燒和咳嗽等。英國政府官員強調說,首相住院是在醫生的建議下采取的預防措施。
英國新冠疫情開始惡化時,約翰遜和主持內閣緊急會議,制定了“四步抗疫”計劃,3月12日宣佈抗疫進入第二階段,“延緩”階段,建議民眾儘量居家禁足,但沒有像意大利那樣實行嚴格封城鎖國、取消大型公共活動、禁止公共場所聚集等防疫措施。


這種策略背後的各種考量之一,群體免疫理論,引發激烈爭議。批評者認為這種做法無異於賭博,弊遠大於利,贊成者認為這有助於實現疫情“錯峰”、避免“隔離疲乏”、避免醫療資源受擠兌,不堪負荷而奔潰。
另外一種批評指英國政府抗疫不力,延誤戰機,浪費了備戰時間。
約翰遜的未婚妻凱麗·西蒙茲(Carrie Symonds)身懷六甲,4月4日通過社交媒體推特表示,因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症狀,從3月17日開始自我隔離;過去一週她臥床休養,現在身體狀況開始好轉。她說自己並未做新冠病毒測試。
西蒙茲今年32歲,比約翰遜小24歲,是英國173年以來最年輕的首相"枕邊人"。她的預產期在今年夏季。

英國首相約翰遜病情惡化住進ICU,回顧他走進唐寧街10號的歷程

5. 出任首相歷程
英國執政保守黨獲得2019年大選勝利,鮑里斯·約翰遜將繼續擔任首相。他形容,選民相等於給政府很大的權力“把脫歐搞定”。這是戲稱“金毛怪咖”的約翰遜“二進宮”。
2019年7月10日,約翰遜作為保守黨領袖取代卸任的特雷莎·梅,首次進入唐寧街。當時批評人士抱怨,約翰遜這位首相只是由16萬保守黨黨員投票選出的。在2019年12月12日大選中,英國選民給約翰遜領導的保守黨“點了贊”,讓它取得1987年以來最大的選舉勝利。
約翰遜記者出身,後投身政壇。職業生涯自始至今不乏大大小小的風波、危機、緋聞。當初獲選保守黨黨魁時,一眾批評人士堅信,他不可能長期掌權。
但是,事實證明,約翰遜有能力戰勝危機。他是怎樣走到今天的呢?

英國首相約翰遜病情惡化住進ICU,回顧他走進唐寧街10號的歷程


四海為家“富二代”
鮑里斯·約翰遜自稱“歐洲懷疑論者”--反對歐洲一體化。但是,回顧他的家庭出身、人生經歷,很難讓人相信他是孤立主義者。
約翰遜的曾祖父是土耳其記者;他生於紐約;父母分別是外交官、藝術家,一家人曾在美國、英國、布魯塞爾生活。
約翰遜就讀伊頓公學,之後進入牛津大學,其間曾擔任牛津大學辯論社主席。

英國首相約翰遜病情惡化住進ICU,回顧他走進唐寧街10號的歷程

1983年,約翰遜進入牛津學習古典文化。大學期間約翰遜出任牛津大學辯論社主席,該辯論社被譽為英國政治家的搖籃
“妙筆生花”小記者
做記者時,約翰遜屢次引發爭議。1987年,新出道的約翰遜擔任《泰晤士報》記者,沒多久就因編造引語被炒魷魚。後來約翰遜出任立場比較保守的《每日電訊報》駐布魯塞爾記者。
BBC政治事務副主編皮納(John Pienaar)形容,約翰遜的新聞報道“把事實與歐洲懷疑論者的想象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約翰遜當年執筆的一篇報道宣稱,布魯塞爾聘用專業嗅探“確保歐盟糞肥味道一致”。
皮納說,約翰遜還報道過“香蕉太彎不合法、避孕套尺寸不達標”等等。那些故事或許也是先兆--約翰遜在未來的政治生涯中成為脫歐領軍人。

英國首相約翰遜病情惡化住進ICU,回顧他走進唐寧街10號的歷程

約翰遜記者出身

“煽風點火”筆桿子
從布魯塞爾回到英國,約翰遜出任《每日電訊報》專欄作家,後來擔任右翼雜誌《觀察家》主編。
這期間,約翰遜屢次得罪特定讀者群。他曾用貶義詞形容非洲人;曾說單親媽媽的孩子“缺乏教養,愚昧,粗野,私生”。
但是,在他掌門期間,《觀察家》發行量大增。伴隨著新聞生涯的蒸蒸日上,約翰遜涉足電視,主持BBC熱門秀《新聞問答》。該欄目本週一集,主持人和嘉賓一邊解讀新聞時事,一邊鬥機智、抖包袱。
許多觀察人士認為,約翰遜的“口無遮攔”的言論、觀點或許給他惹火燒身,但同時也為他積攢了人氣。這為他今後在政壇走紅搭好了臺。

英國首相約翰遜病情惡化住進ICU,回顧他走進唐寧街10號的歷程

2012年倫敦奧運會把約翰遜推到了全世界的聚光燈下


“我就是我”鮑里斯
2001年,約翰遜當選保守黨議員,代表距離牛津不遠的亨利(Henley)選區。2008年約翰遜當選倫敦市長。
2012年倫敦主辦奧運會。儘管組織工作與市府無關,但是,時任市長的約翰遜成了無頭銜的奧運形象大使。一場體育盛事讓世界認識了約翰遜。
約翰遜主管倫敦期間出臺諸多抓眼球的政策,其中之一是20107年7月推出的“鮑里斯單車”。
倫敦共享單車計劃用市長大人的“小名”命名,充分體現約翰遜既是政客、又是明星人氣高到了什麼程度。
約翰遜本人經常親自做宣傳,還曾和好萊塢明星“終結者”施瓦辛格一起騎著鮑里斯單車上街。
不過也有批評人士指出,共享單車根本不是約翰遜的構思,那是前任倫敦市長宣佈的計劃。

英國首相約翰遜病情惡化住進ICU,回顧他走進唐寧街10號的歷程

倫敦的共享單車被親切地成為“鮑里斯單車”

脫歐團隊領頭人
約翰遜的某些政策也曾受到廣泛批評。比如,修建一座橫跨泰晤士河的花園橋,紀念已故的戴安娜王妃。花了7000萬英鎊之後,這個宏大計劃最後不了了之。不過這時候,約翰遜已經重返議會--他在2015年大選中再次當選議員。
2016年公投前,約翰遜在脫歐這個問題上的立場相當不明確。他曾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主張英國必須脫離歐盟,但同時又草擬了另外一篇稱英國必須留在歐盟。
關鍵時刻,約翰遜選擇支持脫歐,這就意味著他站在了時任首相卡梅倫的對立面。
脫歐派贏得公投後卡梅倫辭職,約翰遜參選保守黨領袖。不過那一次,特雷莎·梅勝出--所有其他候選人都在投票前退出競選。不過,為了“表彰”約翰遜作為脫歐派領頭人作出的貢獻,梅政府任命他為外交大臣。


英國首相約翰遜病情惡化住進ICU,回顧他走進唐寧街10號的歷程


約翰遜和其他脫歐派在公投拉票時作出不實宣稱:英國全民保健系統將每週拿到額外的4億6千萬美元
脫歐公投拉票期間,約翰遜的名字和一個不實口號掛上了鉤:脫離歐盟,英國每星期將省出3億5千萬英鎊投入全民保健系統。
不過,這並沒有破壞他在脫歐支持者眼中的形象。後來約翰遜退出梅內閣,他說,梅首相和布魯塞爾談判應該更“大膽”。
出任保守黨領袖/英國首相之後,約翰遜從來沒有排除英國不會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
他曾堅稱,如果保守黨在本屆大選中贏得多數,英國一定將在2020年1月31日離開歐盟。
在脫歐路上蹣跚掙扎三年依然無果的英國,觀點鮮明、演技高超能成為拉票的強大武器。
約翰遜的職業生涯充分證明,這兩項都是他的強項。
不過,歷史將評價、後人將記住的可能會是,約翰遜有沒有兌現承諾、“搞定脫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