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33本書之第4本 如何將馬拉松效應用在我的讀書過程中

100天33本書之第4本《超級快速閱讀》,感恩作者的孜孜不倦,這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書,從提取信息,儲存信息到記憶信息3個方面講解如何通過掌握相應的技能,提高學習效率。再好的技巧和方法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最終產生結果。所以,我覺得對於本書最大的敬意是讀完後,至少挑出一兩個技巧來練習。

這裡我想講的是文中提到的兩個效應:馬拉松效應和高速公路效應。這兩個效應我在平時生活中有很深的感覺,可我從來沒想過能串聯到其他地方,這時可能體現出讀書的好處,鏽鈍的腦子慢慢磨出一點光來。

我是一個業餘馬拉松跑者,跑步的時候對終點的執著和過程煎熬如何度過的感受體驗很多。作者把一本書拆解成有幾個終點馬拉松的設想簡直太棒了,何止跑步,何止讀書啊。每個有挑戰性的工作、任務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

跑過馬的人大多經歷過三十公里左右“撞牆”的噩夢,但很多人在快到終點衝刺的那一段路程裡總可以拼起全力,最後自認帥氣十足地“衝線”,這點,終點大量的攝影師功不可沒。

我這兩天讀書的困擾有兩點:一、沒有給整本書計劃閱讀時間,常常有時間一口氣讀一兩個小時,沒時間一點也不讀,習慣難養成。二、不知道真正的終點在哪,讀完一本書,寫完讀書筆記才算一個階段的終點,但我總是讀書筆記後置,寫的時候重新翻一遍書耗費時間。

現在理解了馬拉松效應,感覺這兩個問題全解決了:

首先,我要在讀一本書之前,瀏覽目錄介紹,分成3到5個節點去讀,跑馬前都會看賽道走向,終點在哪,讀書時倒不知道了。想想每次跑完後肉體很累,精神極爽,感覺天下再無難事的快感,現在每完成一個節點,就能體驗這種感覺,何愁讀書無動力,不能堅持。

第二,每個節點製作一張視覺卡片,作為自拍的終點照。想想就覺得激動,每個終點都有一張能看到“現場”和“自己”的終點照,相信誰都會衝刺得無比撒歡吧。

文盲學習的好處:學到一點知識就非常高興,非常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