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煩惱:4歲養女“誘惑”我

心理諮詢室故事系列之3

最近很忙,難得有按時下班的時候。我收拾好東西,換好衣服,拿上健身卡,準備到附近的健身房去練瑜伽。剛要出門兒,電話就響了。

來電話的是位姓劉的先生,我本想跟他另約一個時間,但他接下來說的話,讓我改變了想法。

他說:最近,5歲的養女常常“誘惑”他,令他十分不安。

我出於職業的敏感,瞬間從他的話中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一個小時後,劉先生和妻子坐在了我的諮詢室裡。

成長的煩惱:4歲養女“誘惑”我


成長的煩惱:4歲養女“誘惑”我

劉先生是做生意的,和妻子有一個12歲的兒子。兩個人都非常想再要一個女兒,湊個兒女雙全。但是由於妻子年紀大了,身體也不是很好。並且也怕再生出一個兒子來。最後全家決定收養一個女兒。於是,1歲多的瀟瀟就這樣來到了他們的家裡。

一晃三年過去,瀟瀟4歲半了,她經常會鑽到劉先生的懷裡撒嬌,晚上還要爸爸哄著睡。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這是跟爸爸感情好。

可是最近,她卻出現了一些很特殊的行為,當有旁人在場時,譬如媽媽在或者哥哥在的時候,瀟瀟經常做出一些很“成人”的動作,和一些“討好媚人”的表情,看起來像是在“誘惑”爸爸。

如今瀟瀟的行為,已經影響到他們的夫妻關係了。

我抬眼看了一眼劉太太。她正無奈地低著頭,嘆著氣。

我思考了下問道:“瀟瀟對別人也這樣嗎?”

夫妻倆一邊回憶一邊小聲地嘀咕了一陣,然後說道:“會!特別是和外面的叔叔阿姨,都是一副阿諛奉承的表情,不一會兒就會和陌生人搞得火熱,讓別人抱她。”

到了別人家,很快就會像回到自己家一樣,跟別人混得很熟。我們有時都不敢帶著她出去,感覺有些丟人。

成長的煩惱:4歲養女“誘惑”我

“那麼,你們來我這兒,是想知道些什麼呢?”

“我們就是想知道這個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有一些朋友說這個孩子不正常。”劉太太急切地開口說。

我微笑地看了她一眼,隨後站起身倒了兩杯水,遞過去。

在你們收養瀟瀟的時候,知道她的身世嗎?

劉太太握了握水杯,隨後說:“當初是我去辦的這件事兒。我們倆在孤兒院第1次見到瀟瀟,她才一歲半,看上去十分地乖巧可愛。”

“院長介紹,她一生下來就被遺棄了,一對老年夫妻將她撿回家,養了一個月。沒有能力照看,又把她送給了別人,中途好像轉了好幾家,最後才被送到孤兒院。”

“送到孤兒院時,才六七個月大。在孤兒院生活了有1年的時間,直到我們收養了她。當時我們覺得收養一個小一點的孩子,這樣比較容易建立親情。”

成長的煩惱:4歲養女“誘惑”我


成長的煩惱:4歲養女“誘惑”我

我拿筆記錄著他們說的信息,悄悄嘆了一口氣說:“一般來說,收養相對較小的孩子,的確比較容易和養父母之間,建立良好的親情,因為人不太容易記起2歲以前的事。”

“但是瀟瀟的情況有點複雜,才出生就被父母遺棄,之後的幾個月裡又換了好幾個養育者。估計也是照顧不好,才轉給別人的。”

“這樣,就有可能形成一些問題,因為在孩子6個月之前是母嬰共生期。朝不保夕的話,對於孩子來講,會帶來相當大的痛苦。她會對這個世界缺乏基本的信任。”

“我們認為一個孩子不會記住兩歲以前的事,那僅僅是因為,他會在2歲之後騰出‘海馬體’裡的空間,留著存儲與生存相關的信息。大腦雖然不會記住太多事情,但有些東西會進入潛意識;所以越早形成的創傷,越難療愈。

6個多月,她又到了孤兒院,但孤兒院裡邊,往往是許多的孩子爭搶一個“媽媽”對孩子的養育條件,顯然也是無法和正常家庭相比的。

在惡劣的生存競爭下,瀟瀟學會了怎樣取悅和討好的行為,能夠讓她更多地獲得缺失的母愛。

成長的煩惱:4歲養女“誘惑”我

“所以我覺得你們所謂的‘誘惑’只是一種誤會。她應該是希望用一種引起關注的行為,取悅和討好爸爸,其實可以解讀為一種依賴,那麼你們現在是有什麼想法?準備怎麼辦呢?”

劉太太看了劉先生一眼,侷促地說:“我……我想把她送回孤兒院去。”

劉先生沒有表態。端起水杯喝了一口,隨後望向了窗外。

空氣中突然的安靜,讓我們三個人都略微有一點不自在。於是我準備把他們分開聊一聊。

成長的煩惱:4歲養女“誘惑”我

我打開休息室的門,讓劉太太進去坐一會兒。

劉先生先是向門口張望了一陣,隨後壓低聲音說:“想必你也看出來了,問題不在我和瀟瀟。”

“原本瀟瀟和我們兩個都很親近,但是這2年瀟瀟越發黏著我,我老婆就慢慢開始嫉妒;你不知道,每天她看我們父女的眼神,像是隨時會衝過來廝打一樣。早知道是這樣的結果,當初真的不該收養一個女兒。”

我看著捶胸頓足的劉先生,猶豫了幾秒慢慢地說:“孩子在3~6歲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女兒會更加想要親近父親,兒子更加想要親近母親。”

“這是一個正常的過程,也是性別確認的階段,只要母親允許並且接納孩子,讓她度過這段時期。孩子會清晰自己的性別及身份,也會明白人倫的理念。從而把爸爸還給媽媽,她歸位到女兒的角色。”

成長的煩惱:4歲養女“誘惑”我

“但是你們家,產生的是母親和女兒的爭鬥,這種情況就有一點點微妙,我想知道,妻子跟你表達嫉妒的時候,你是怎麼回應的?”

“我很生氣,我對瀟瀟就是父親對待女兒,她怎麼會想得那麼齷齪,我覺得她是在侮辱我的人格。”

“所以你會用更加親近女兒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嗎?”

劉先生整理了一下衣服,略微不自在地回答:“的確是,我因為妻子這樣,有些反感;於是更加親近瀟瀟。”

我扶了扶額頭略微笑了一下說道:“現在可能不用我說你也知道,究竟為什麼瀟瀟會有過分親近你的動作了,她認為這樣你就更愛她。尤其是在媽媽那裡被排斥後,她只能依賴你。可是這樣,媽媽就更討厭她。尤其,她本來就在嬰兒期缺乏被愛的感受,因此她會特別敏感。”

劉先生抓了抓頭髮,有些懊惱地說:“看來我的確做的不妥。”

我站起來打開諮詢室的門:“有些時候,有些話的確會越描越黑;但是沒關係。這不是到我這兒來了嘛,既然來了我自然會幫你們調整好的,現在讓我跟劉太太聊聊吧”

成長的煩惱:4歲養女“誘惑”我


成長的煩惱:4歲養女“誘惑”我

把劉先生請進了休息室,我看著眼前清瘦,略帶病態的劉太太,重新倒了杯熱水遞給她。還沒等我開口,她就哭了起來。

我只好坐在她的身旁,握著她的手。當她平靜之後,輕聲地對我說:“謝謝,我以前也不這樣,最近不知道怎麼了,總是委屈得想哭。”

我輕輕地拍了拍她的手說:“那讓我來猜猜,是不是覺得原本想要個兒女雙全,能再有個女兒一定很貼心,但是沒想到卻招來了一個‘情敵’?

她尷尬地點了點頭:“我很嫉妒他們父女那麼好,不知道怎麼就亂想起來。越看瀟瀟,越不舒服,所以,很想送走她。”

我慢慢地把剛才對劉先生說的話,又對劉太太說了一遍。

她錯愕地望著我,看起來有些傻氣的說:“你的意思,瀟瀟是正常的發育。但又很敏感,因為覺得不安,怕失去愛,才這樣做的嗎?我如果更多的關愛她,她就會很快度過?”

“是的,雖然不排除,瀟瀟可能會有創傷,但她‘誘惑’爸爸的行為,更像是怕被拋棄的討好。”

成長的煩惱:4歲養女“誘惑”我

過了一會兒,我請出劉先生,他們夫妻倆,終於在我的面前,心平氣和地說出了自己的感受。也沒再提送走瀟瀟的事情。

三個月後,他們帶著瀟瀟來到了我的辦公室。可愛的小丫頭,衝我甜甜地笑著,伸手遞來一塊糖果,隨後飛快地跑回媽媽懷裡,看得出來,她現在更黏媽媽了。

我開玩笑地對著劉先生說:“怎麼樣,吃不吃老婆的醋?”

劉先生嚇得趕忙搖起手,嘴裡喊著:“不不……不不不!”

現實裡有時候,真的不是兩人樂意溝通,就能溝通好的。世界上就是有越描越黑的事。

婚姻裡,也最怕捕風捉影,一方憤怒,一方誤會,最後釀成倫理慘劇。

所幸的是,劉先生和劉太太,都懂得及時求助。

看到他們和和美美的樣子,我相信,小瀟瀟即便真的曾經有傷痛,也會在愛中被療愈的。

成長的煩惱:4歲養女“誘惑”我


成長的煩惱:4歲養女“誘惑”我

知識拓展:關於兒童性別意識的建立

孩子在3歲左右,就開始建立性別意識了。有了性別意識,就知道“我”是男孩還是女孩。接下來,孩子的X心理發育就轉向第二個問題:我喜歡、我接,認同我的性別嗎?

臨床研究發現,孩子是否認同自己的性別,有很多因素的影響,但首要的還是“父母婚姻關係模式”和“父母對孩子性別的態度”這兩個因素。

如果孩子生活在父母婚姻關係正常的家庭,父母相愛並彼此尊重;喜歡且接納孩子的性別,並在異性親子相親的時候,能夠做到恰當的回應。孩子就會接納自己的性別。

一般而言,孩子會遵從“同性別認同”的法則來認同自己的性別及身份。也就是:男孩認同父親,女孩認同母親。並願意把母親還給父親,把父親還給母親。

一個在幸福家庭中生活的女兒,覺得媽媽過得好,就會感覺自己做為女孩很好。

如果,父母之間的情感關係不好,婚姻不幸,孩子就會出現“不認同”或者“反向認同”的情形。

我是依禎,一名從業11年,做了9年個案的心理諮詢師。我會把心理學,講成故事給你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