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性惡》:藏在古人智慧中的人際交往的祕密

人之初,性本惡。

——荀子


人的本性是惡的,善良的行為是人為的。現在人的本性,生下來就有喜好利益之心,順著這種本性,人與人之間就要發生爭奪,也就不再講求謙讓了;生下來就有嫉妒憎恨之心,順著這種本性,所以殘殺陷害的行為就會產生,而忠誠信實就喪失了;生下來就有耳朵、眼睛的慾望,又愛好音樂、美色,順著這種本性,就會發生淫亂的事情,禮儀制度和道德規範就都喪失了。

《荀子:性惡》:藏在古人智慧中的人際交往的秘密

那麼放縱人的本性,順從人的感情,就一定產生爭奪,出現違背等級名分、擾亂禮儀制度的事情而導致暴亂。因此必定要有老師、法度的教化,禮義的引導,然後從謙讓出發,行為合乎禮法,從而使社會安定。由此看來,人的本性是惡的就很明顯了,那些善良行為是人為的。

《荀子:性惡》:藏在古人智慧中的人際交往的秘密

所以彎曲的木料一定要依靠整形器進行燻蒸、矯正,然後才能挺直;不鋒利的金屬器具一定要依靠磨礪,然後才能鋒利。人的本性邪惡,一定要依靠老師和法度的教化才能端正,要得到禮義的引導才能治理好。現在的人們沒有老師和法度,就會偏邪陰險而不端正;沒有禮義,就會叛逆作亂而不守秩序。

《荀子:性惡》:藏在古人智慧中的人際交往的秘密

古代聖明的君王認為人的本性是邪惡的,認為人是偏邪陰險而不端正、叛逆作亂而不守秩序的,因此給他們建立了禮義、制定了法度,用來強制整治人們的性情而端正他們,用來教化人們的情性而加以引導,使他們都能從遵守秩序出發、合乎正確的道德原則。現在的人,得到老師和法度的教化,積累文獻經典方面的知識、遵行禮義的,就是君子;縱情任性、任意胡作非為而違反禮義的,就是小人。由此看來,人的本性是邪惡的就很明顯了,他們那些善良的行為則是人為的。

《荀子:性惡》:藏在古人智慧中的人際交往的秘密

人即使具有良好的資質,又有較好的辨別能力,也一定要跟隨明師學習,結交好的朋友。跟隨明師學習,那麼所聽到的都是堯、舜、禹、湯之道;結交好的朋友,那麼所見到的都是忠、信、敬、讓的行為。自己在潛移默化種進入仁義的境界,這都是環境的力量造成的。

《荀子:性惡》:藏在古人智慧中的人際交往的秘密

現在與不善的人相處,所聽見的都是欺騙奸詐,所看見的都是骯髒、淫邪、貪利的行為,自己都要遭到刑殺了卻還不自知,這都是環境的力量造成的。古書上說:“不瞭解一個人的兒子,看看他兒子的朋友就清楚了;不瞭解他的君主,看看君主身邊的人就知道了。”說的就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啊。

社會就像一個大染缸,但願餘生所遇之人不求志同道合,但求沒有任何惡意。

關注小編,遇見有趣的靈魂和甜甜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