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會議+簡易程序,廣州企業剛復工就收到200餘萬貨款

庭前會議+簡易程序,廣州企業剛復工就收到200餘萬貨款

為進一步落實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要求,擴大適用簡易程序範圍,近日,未央法院民二庭法官付蕾將案件篩查與微信庭前會議相結合,對案件進行深度“診斷”後,適用簡易程序成功審結兩起標的額為200餘萬元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件。

原告廣州某公司與被告西安某公司簽訂了兩份鋼材買賣合同,約定由其向被告供應鋼材。合同簽訂後,原告依約向被告提供鋼材,但被告卻一直未支付貨款,加之疫情影響,導致原告公司資金週轉困難,給生產經營帶來一定影響。原告訴至未央法院,要求被告支付貨款200餘萬元。

該案受理後,主審法官付蕾迅速建立微信群,通過線上召開庭前會議,並組織雙方交換證據、發表意見。被告稱原告未按約定時間供應貨物,致其工期延誤,故提出反訴,要求原告賠償經濟損失後再支付貨款。

付蕾考慮到,原告公司住所地在廣州,受疫情影響,無法前來參加庭審,且急需資金復工復產。而該案屬事實複雜、爭議較大的案件,且訴訟標的額較大,如果直接適用普通程序,審理週期較長。為降低訴訟成本,提升審判質效,她決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經過多次微信庭前會議,協調雙方反覆磋商,在確定被告抗辯事由不能成立的前提下,付蕾法官因勢利導進行了調解。最終,被告同意立即向原告支付全部貨款。

收到貨款後,原告公司法定代表人感激地說:“雖然我們遠在廣州,沒想到剛復工就收到了貨款,盤活了資金,真是個好兆頭,謝謝古城西安的法官……”

辦案法官說,擴大適用簡易程序範圍,可大幅度縮短案件審理週期,使繁案變簡、簡案變快,有助於提升審判效率。但如何精準把握“擴大”的尺度,成為擺在法官面前的重要課題。民二庭立足審判職能,著眼發展大局,堅持“一案一策”,推出的“微信庭前會議+推廣簡易程序”就成為解決該難題的新路徑之一。該模式不僅可以深入瞭解案情,歸納爭議焦點,還打破了推進改革試點進程中的傳統思維定式,讓大額標的不再成為簡易程序適用上的“攔路虎”,更為推動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按下了“快進鍵”。

華商報記者 寧軍 通訊員 孫麗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