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一次不敢说“不”的背后都是怨念的增加,你准备说不了吗?

中国社会当中,什么体系最庞大复杂?我想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是人际关系,的确是如此,同城、同村、同窗、同事,别人或者自己的每一次请求都有可能是一次挣扎,那么,对于自己难以办到或者十分为难的事情,开口说“不”就变得如此重要。

你每一次不敢说“不”的背后都是怨念的增加,你准备说不了吗?

说不为啥这么重要?

咨询室曾经来了这样一位来访者,他最大的请求就是让咨询师教他成为一个敢于对别人说不的人;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就是我们口中的老好人。看似左右逢源,但内心却煎熬的不幸,因为这样的人格体系下,他们会将别人的请求转化为自身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却因为无法说不的执着无法被释放,最终压抑的情绪就有可能转化为不良情绪甚至是心理问题。

当我想要开口说“不”字的时候,我的舌头千斤重,嘴巴犹如被胶粘,内心无数次的挣扎最终还是不得不应承了别人。接着,我开始自责、懊恼、悔恨,批判自己为什么不敢说不!

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场景,试试代入自己的感受,你是否也是这样的呢?

1、每次拒绝别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会觉得难过,担心拒绝之后自己的人际关系受损;

2、看到身边的朋友每次遇到不想做的事情都可以很直接地告诉对方的时候,即使不是自己的事情,心里也总是心惊胆战,也时常问朋友,“你就不担心别人不高兴?”,她起先一脸疑惑的望着我“为什么要担心”,问的次数多了也会无奈的反问“那你说我怎么办?”。我竟无言以对,是啊,不想做的事儿,为什么要强迫自己答应呢?

你每一次不敢说“不”的背后都是怨念的增加,你准备说不了吗?

我想每一个不敢说不的人都想要改变,每次过后都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自我又开始重新冒芽。

不敢说不,到底是因为什么?

改变并不容易,从认知行为疗法的角度来看,不敢拒绝这一行为背后有各种不合理的信念支撑,而这些信念的形成与家庭教养方式,关键事件,人生经历等等诸多因素有关,二三十年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想要在朝夕改变是不可能的,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学习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确实完全可以实现的。

如果把思维方式比作一条路,这条路通过我们积年累月的摸爬滚打,已经顺畅无比,虽然这条路未必通向最好的风景。而另一条路,可能我们从未走过,也许路上布满荆棘和泥泞,但却更利于内心的宁静,我们需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鼓起勇气走向另一条以前未尝试的路。

不仅是理论学习实践经验也同样告诉我新的思维模式是可以习得的。为了帮助自己察觉情绪和行为,我开始针对“不敢拒绝”这一问题做记录。

我会记录时间,情境,以及当时的想法和反应。通过记录我发现,针对不太熟的朋友我尤其不能拒绝。而其背后支撑的想法是:如果他不了解我,可能会因为这次的拒绝而对我有看法。我发现自己对这类想法全盘接纳,毫不怀疑。可是这个想法是真的吗……

以前我会不加判断的相信头脑中出现的想法,不论对我是否有益,但是为了克服这些心理紧箍咒,通过回顾记录的内容,我会去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到底是真是假,分析这些想法的利弊。每一次的回顾都给我新的思维道路上留下了脚印,从一开始的刻意提醒自己去留意和甄别想法,到后来的自动调整想法,到现在降低无谓的担心,能遵从自己的意愿说不,新的思考和行为模式慢慢形成,而我也感受到照顾自己需求的重要性。

你每一次不敢说“不”的背后都是怨念的增加,你准备说不了吗?

我们应该怎么办?

那么具体来说,从不敢说不到能说出不具体要做些什么呢?

1、首先是记录,我们需要记录自己常常无法开口说不的情境,可能是在亲密关系中,或者在相熟的朋友面前,或者是面对自己的同事领导时。当记录一段时间后会你会发现,无法解决的情况似乎总在某一种情境或者某些关系中很困难。

2、那就到了下一步探索背后的原因,你到底在担心的是什么?是担心对方不高兴?还是担心别人会觉得你不行?或者担心从此这个人会不再喜欢你?归纳总结这些背后的原因客观的去看待这些担忧的情境有多大程度会出现。这些担心是真实存在,还是我们的过度想象呢?

3、接下来是最关键的步骤,选择你比较容易说不的场景进行新的尝试。我们把说不当做一个游戏或者说实验,去试试看,如果我们拒绝了别人,那些想象的最坏的结果是否真的会出现。

我想,大多数无法说“不”的人背后都存在某些担心,这些担忧隐隐约约出现在脑海中,却很实在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尝试消除这些担心,学会说“不”,更是学会去关怀自己的需求。

对于那些不敢说不的人们,我们一起努力如何?

你每一次不敢说“不”的背后都是怨念的增加,你准备说不了吗?

我心飞翔心理工作室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硕士,心理治疗师。从2006年选择了心理学专业开始,对心理学的热爱不减,历经十二年的学习与沉淀,不仅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儿童游戏治疗、家庭治疗、沙盘治疗等多项专业技能培训,咨询个案经验丰富,并持续接受专业督导。

擅长:幼儿及儿童成长咨询;青少年学业压力咨询;婚恋情感咨询;个人情绪管理、人际关系、个人成长方面的咨询。

心语:初为人母的经历让我对生命的神奇有了全新的体验,我相信每个个体都有获得幸福的能力,我愿用专业和温暖的态度,与您一起接纳生命中的欣喜与风雨,共同寻求心灵真正的宁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