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爭朝夕,向貧困發起總攻

解放軍報

只争朝夕,向贫困发起总攻

連日來,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的扶貧車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陸續復工復產。圖為4月2日,在貴州省榕江縣平江鎮滾仲村扶貧車間,2名女青年在學習縫紉技藝。楊文斌 攝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鬥,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3月6日,習主席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衝鋒號角已經吹響,2020年的脫貧攻堅勢必要來一場衝刺。

復工復產:把損失的時間奪回來

3月12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公佈了一組數據:經過7年多的精準扶貧,特別是4年多的脫貧攻堅戰,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去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縣從832個減少到今年的52個。同過去相比,剩餘貧困人口雖然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任務仍舊艱鉅。

“此次全民戰‘疫’中,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受到一定衝擊,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影響不可避免,但不會影響和改變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決心和信心。”不少專家表示,近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力的“基本盤”支撐。同時,此前數年的艱苦奮戰打下堅實工作基礎,貧困地區“造血”功能顯著增強,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也在提高。

針對如何降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劉永富表示,當前首要工作是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開展消費扶貧行動,解決扶貧農畜牧產品滯銷問題;加快扶貧項目開工復工,推動易地搬遷配套設施建設、住房和飲水安全掃尾工程任務在上半年如期完成。

“在家兩個多月沒事做,不僅沒掙錢,還花了不少錢,我早就盼著回來上班了。”3月27日,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打工的湖北籍農民工盧成,乘坐政府包車順利返崗復工。據統計,截至4月3日,湖北省累計組織包車、專列輸送63萬名務工人員返崗就業,目的地涵蓋28個省市區的90多個城市。隨著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逐步解除,復工復產將進一步加速。

除湖北外,各地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所在省區市,紛紛拿出切實舉措,發展一些短平快的項目,把損失的時間奪回來。四川省出臺就業扶貧5大舉措,包括做實就業扶貧基礎數據、公益性崗位安置、重點區域就業幫扶、暢通疫情時期農民工外出務工通道、組織開展線上招聘活動等;雲南省將林草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向深度貧困地區重點傾斜,林業項目開工復工優先滿足深度貧困地區需要;新疆將撥出部分扶貧資金,專門用於支持有扶貧任務的非貧困縣扶貧項目建設,鞏固脫貧成果。

防止返貧:亦是攻堅的重中之重

家住四川省儀隴縣新政鎮南門社區的黎曉清最近一段時間很是忙碌:排查境外返回人員、為隔離人員購買物資、對老舊小區進行消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49歲的黎曉清被安排到公益崗位,協助社區開展防疫工作。

政府當託底就業的後盾,針對困難就業群體設置一批公益性崗位,降低了困難群眾的返貧風險。脫貧攻堅過程中,設置“以工代賑”的臨時性公益崗位,成為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一項成功經驗。

“受此次疫情影響,一些脫貧人群存在返貧風險,一些邊緣人群存在致貧風險,必須把防止返貧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多地扶貧工作人員介紹,當前需重點對已經脫貧的群眾繼續做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後續幫扶工作。對容易返貧和可能致貧的人群,建立監測和幫扶機制,將事前預防和事中幫扶相結合,防止返貧和產生新的貧困。

劉永富表示,從2016年的60多萬人、2017年的20多萬人,到2018年的幾萬人,再到2019年的幾千人,返貧人數逐年穩定下降。去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各地對已脫貧的9000多萬名群眾開展摸排工作,統計出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近300萬人存在致貧風險。

對此,各地陸續推出針對性預防措施,及時將返貧和致貧人口納入幫扶。新疆依託大數據平臺,健全完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採取“紅橙黃綠”四色信號燈分級預警,確保精準發現問題,及時動態幫扶。

“做好產業平衡佈局,有利於提升帶貧能力、帶貧質量和帶貧效益。”雲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鬍波介紹,2019年,該省共有90.4%的貧困戶通過產業扶貧增收。今年,雲南將繼續加快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扶貧產業提擋升級。

內蒙古把農牧產業精準扶貧作為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長久之策,聚焦產業發展、扶貧模式等關鍵環節,持續加大扶持力度;河北省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重心由工程建設轉向後續扶持,重點抓好加快配套園區建設、加大就業扶持、完善配套設施、加快拆舊復墾、健全基層組織、加強公共保障等工作,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掛牌督戰:靠過硬作風啃硬骨頭

11個省級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縣(市、區)的未脫貧人口精確到個位數,66個掛牌督戰村一一列出清單,並對掛牌督戰的重點工作明確責任部門……

近日,江西省針對未脫貧人口2000人以上的11個縣(市、區)和貧困發生率在1%以上且未脫貧人口較多的重點村開展掛牌督戰,確保剩餘9.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明確脫貧攻堅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構建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掛牌督戰成為脫貧攻堅中壓實各級責任的一項特色工作安排。

“掛牌督戰機制在‘啃硬骨頭’戰中作用明顯,能有效統籌各方資金項目,也有助於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督促基層扶貧幹部心無旁騖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中去。”扶貧一線的督導人員表示,當前開展掛牌督戰,就是督促一線扶貧工作把短板補得更紮實,把基礎打得更牢靠,把任務完成得更好更快。

住房安全保障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落實難度相對較大。受疫情影響,四川省一些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進度受到影響。對此,該省成立工作專班,對302個在建收尾安置點開展全覆蓋實地督戰,制定“倒排工期表”“安置住房分戶表”“搬遷入住表”等,對3000人以上的大型安置點補短板項目和7個未脫貧摘帽縣開展巡迴督導。

為加速脫貧攻堅進程,山西省今年將對10個深度貧困縣和剩餘貧困人口500人以上、且工作難度較大的8個縣(區),開展掛牌督戰;貴州省將重點對全省9個未摘帽的深度貧困縣以及剩餘貧困人口超過1萬人的3個縣區,開展通信網絡扶貧工作,適時把優惠政策擴大到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標準的貧困群體,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

2月10日,剩餘貧困人口占全國九分之一的貴州省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全省4.3萬名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堅守基層。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副司長王春燕表示,截至4月1日,除湖北外,各地駐村工作隊和駐村幹部已全部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