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的味道(陕西商南县

商南的味道

名人笔下的美食,除了对口腹之欲得到满足的由衷赞美,还承载着浓浓的深情。

在陆放翁的文集中,关于吃喝美食的就有上百首诗词,这位高产的诗人很喜欢用吃的东西来比喻生活。就连背景很悲伤的钗头凤,也充满美食的味道。“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借着美食,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于是味道也被赋予了萧索的情感。

而苏东坡,对于味道则有着更加难分难舍的深情。当诗人稍稍含蓄时,会说“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如果诗人吃得渐入佳境,风格就渐渐豪迈起来,便书“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兴致高涨时,便舍了诗人的身段,化身饕餮,继而挽起袖子带上围裙,cosplay一把厨子,碎碎念“洗净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商南的味道(陕西商南县/宋秉东)

这种对美食的由衷热爱,也加深了苏老在众多诗人中的辨识度。于是餐桌上见到红烧肉,因为吃到和诗人的同款而大快朵颐,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脑补一下,这位豪放派的领军人,看到水暖春江时的游鸭、蒌蒿水畔的河豚时便两眼放光的神情,还真是非常有趣。

味道有种神奇的效应,它不仅仅是身体的感受,还能通过味蕾将微小的刺激存放于记忆深处,若有一日与这种味道重逢,所有与之相关的记忆就像连着串的珍珠跳跃而出。

例如吃了茴香豆,便会想起落魄颓唐的孔乙己。剥开花生,脑海会浮现许地山家中开“花生收获节”的场景。读朱自清的《背影》,看到作者因为父亲蹒跚而行的背影流泪,隐约感觉,作者父亲手中的橘子也变得得分外甘甜。

商南的味道(陕西商南县/宋秉东)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引车卖浆者,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味道给大家带来的感受都是平等的。

无论是伴着莫扎特的协奏曲品尝鱼子酱时的微微颔首,还是刚卸完水泥后蓬头垢面地大嚼一口驴肉火烧时的雀跃,都是对于食物带来的愉悦感所释放的真实表达。

在标准中国地图上,商南是一个用最小字体来标注的点。作为一个浅藏于秦岭南麓的小城,曾经的商南如歌曲中所唱“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

商南的味道(陕西商南县/宋秉东)

所有历史积淀深厚的名城,特色美食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相对于成都的火锅,广州的虾饺,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能够烙上商南印记的美食乏善可陈。无论是如今被我们引以为傲的茶叶、木耳、核桃,还是征服了众多商南人味蕾的擀面皮、肉夹馍、板鸭排骨火锅……追根溯源,都能找到与之相关的出处——大都是伴随数百年迁徙至此的人们而来的饮食积习。

然而借鉴的历史并非就不是历史,小城的传承并非就不是传承。所以故乡的美食也不会因为与外地雷同就失了神采。

来自四面八方的文明和传统在这里碰撞,交织,融合。形成属于商南人自己的味道。

商南的味道(陕西商南县/宋秉东)

她敦厚,但不流俗,温婉,但不矫情。气质如同大秦岭绵延的青山,哪怕奔跑东西千百里,却始终散发着淳朴与自然。

与外地朋友交往,少不了奉上几件心仪的物品以表诚意。商南茶便是赠人的佳品。

与我钟爱商南茶的习惯惊人相似的是,这些外地朋友也都固执地认为自己家乡的茶才是最好的,且无可替代。甘青人煮茯茶,四川人喜竹叶青,江淮一带爱龙井,云广人钟情普洱,闽浙人清早起来,如果没有一泡乌龙,则感觉一天都无精打采。

商南的味道(陕西商南县/宋秉东)

幸得家乡亲朋的关照,我的冰箱里始终都会躺着几包商南茶叶,从不间断。不是物以稀为贵的明前茶,也不是寡然味淡的毛尖,而是三十五元一大包的大叶春茶。我喜欢一杯水泡半杯茶叶,浓得近乎浑浊,呡一口,就像在枝繁叶茂的丛林里寻找细若游丝的山泉。

然而这泉既苦且涩,某日被好奇心重的女儿偷呷了一口,她捂着嘴表情复杂,茶水便从指间渗出来。她表示不理解我怎么会对这样的饮品感兴趣。我从她不可思议的表情里看到了儿时的我的表情。

没记错的话,我喝一口爷那搪瓷缸里的浓茶,用的也是同样的表情和对白。那种味道,我至今还记得。

商南的味道(陕西商南县/宋秉东)

小时候对甜的食物垂涎三尺,中年时却对于苦的味道有了新的认识。这种味道不再以取悦味蕾为己任,它穿透饱经沧桑的神经,会给你带来些许不适,但他却迅速将所有与之相关的情绪都调动起来。经过了苦的冲刷,淡淡的甘甜才显得分外难能可贵。

商南人过春节,会在除夕当日祭坟、送坟灯。祭坟时,在坟前摆几道冷食,斟几盅烈酒,表示与离去的亲人同享年饭。燃烧的纸钱随着微风在旷野上空打着旋儿。三炷香冒着青烟,与纸钱燃烧的味道糅合在一起,这种味道,将亲人久远的面容拉近到我的面前,慈祥又真实。以至于日后行走于各个地方,只要闻到焚烧废纸的味道,我都会明确地想起富水坟马沟那片连绵起伏的丘陵,和陪伴它们的座座坟茔。

商南的味道(陕西商南县/宋秉东)

如今,祖辈的坟被成片的茶园包裹着。我并没有觉得他们失去了安息之地的平静,反倒因为有绿叶的陪伴而为此欣慰不已,因为他们找到了有机的载体,滋润了绿叶,实现了生命的新生。

外地来商南的客人常常会对一种特别的味道记忆深刻。那就是商南的苞谷酒,俗称“苞谷烧”。初尝很容易被它绵软的口感和微微的回甘所迷惑。就着酸菜魔芋以及粉饼腊肉,几杯下肚,时常会产生自己酒量大涨的错觉。再伴着商南友人“这酒我们平时种完地都当水喝”的善意忽悠,第二天不睡到日上三竿是起不来的。我在商州居住的十年里,结交了不少各县的朋友,他们时常会说,你们商南人,撒尿都是35度的。

我认为,这并不代表了商南人酒量如海,至少我身边没有把酒当水喝的人。“种完地都当水喝”确有其事,但绝非牛饮,呡上几口才应该是事情的真相,这其实是淳朴的商南人在田间山头劳作过后,对疲惫之躯的些许犒赏。

商南的味道(陕西商南县/宋秉东)

有不少客人认为商南的酒盅小,怪不得一圈关下来,有几十杯酒等着清盘,听起来有些吓人,其实零零星星,不如用玻璃杯一口闷的爽快。我倒认为,这些用来一口口滋着喝的小杯恰恰是商南酒文化的精髓,因为酒只是欢乐的载体,席间谈笑风声才是题肉所在。至于那些认为商南人尿液度数高的友人们,一定是没有领略商南人饮酒的玄机,被鹿城人民的狡黠“套路”了,这些朋友,大家乐意他想明白了下次再来。

无论是酽的茶,酸的菜还是浓的酒……都是味道刻在心间的记忆,它与儿时所受的言传身教一起,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性格。带着这种性格,与五湖四海的味道继续碰撞,产生种种奇妙的变化,化为新的能量,然后反哺赐予我们味觉的那片土地。

变化让人欢喜,但更让人欢喜的是,从外地回到家中,舟车劳顿,还会有家人关切地说,“洗把脸,睡一觉!”然后问,“起来了想吃红薯糊汤还是豆角蒸面?”

作者简介: 宋秉东,生于81年,商南县富水人。爱好文学,偶有创作。

商南的味道(陕西商南县/宋秉东)


商南的味道(陕西商南县/宋秉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