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慰安婦”問題上,日本為何對中韓採取區別對待?

在“慰安婦”問題上,日本為何對中韓採取區別對待?


近幾年,大銀幕上講述慰安婦題材的電影越來越多,如《鬼鄉》、《二十二》等。


也許是題材的內容太過沉重,創作者們出於尊重,在故事的講述上也十分壓抑。然而,電影《我能說》卻打破了這樣沉重的限制,用一種輕鬆、幽默、溫情的氛圍開啟了這段關於慰安婦的話題。


影片以2007年韓國慰安婦李榮洙為基礎,講述了一個努力學習英語、並加入了HR121聯盟( “慰安婦決議案”聯盟)的奶奶,為了能夠在美國國會的慰安婦決議案聽證會上,由她自己向全世界公開日軍的罪行和她們的痛苦,而不斷努力抗爭的故事。


電影的內容我就不再多贅述了,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自己去看看。


在“慰安婦”問題上,日本為何對中韓採取區別對待?



而在現實中,這樣的抗爭也從未停止。


在大日本帝國兵敗太平洋戰爭後,中國大陸及臺灣、韓國、北朝鮮的慰安婦向繼任的新日本政府展開了漫長的司法訴訟,並要求道歉,糾紛甚起。


2007年6月26日,慰安婦決議案在美國獲得通過,國際社會第一次公開承認日本慰安婦事件。可時至今日,日本仍沒有謝罪


而儘管如影片中的“戰鬥”從未停止。但當政治下壓,這些本是非常明瞭的對錯關係,卻逐漸開始演變為各政府的政治角力場


對日韓來說:


2015年12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重新表達道歉與反省之意,日方並將挹注10億日圓,提供韓國政府設立支援前慰安婦的基金,但強調10億日元是“治癒金”而非賠償金。同時還希望,慰安婦問題能就此了結,不再重提...


儘管韓國慰安婦在光州的“分享之家”反覆強調她們不是因為缺錢才抗爭,受害人要的是日本政府“依法賠償”,而不是所謂的“安慰補償”。


但時任韓國總統的朴槿惠,卻急於緩和韓日之間長期僵化的關係,同意並表示:

1/ “撫慰慰安婦受害者創傷的措施若得以落實,將不再議論此問題”

2/ “希望這次協議能成為讓日韓關係穩定發展的歷史契機,明年起建立未來導向的日韓關係”


在“慰安婦”問題上,日本為何對中韓採取區別對待?


對中日來說:


對於二戰期間同樣也發生慰安婦悲劇的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

日方卻一直不作表示


2001年7月16日,黃有良、陳亞扁等8人向東京地方法院起訴日本政府,要求公開道歉還以清白,並給予相應賠償。


幾年來,案子多次調查取證開庭,卻並未換來公正的判決。至2010年三審結束,仍是敗訴,而法院給出的理由包括:日本法律規定個人不能起訴政府;根據戰前規則,訴訟時效是20年,已超過年限等等。


在“慰安婦”問題上,日本為何對中韓採取區別對待?

2001年12月28日,胡月玲(右1)作為黃有良(左1)的翻譯和生活護理人到日本出席慰安婦聽證會



而對於日本在慰安婦等戰爭罪行問題上對中國和韓國採取區別對待的手段,其實不難猜想其是基於地緣政治的現實考慮


畢竟近幾年來,在全球市場中迅速崛起的中國對日本已經造成了足夠大的威脅,而這或許就是日本在慰安婦問題上對中韓兩國進行分化的根本原因。


就像在朝鮮核問題上,中國為什麼沒有美國反應如此激烈?

就像在南海問題上,日本為何要反覆敦促中方遵守國際法,接受所謂南海仲裁結果?

就像在部署薩德的問題上,韓美為何執意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


也正如前文所言,在中日朝韓等東亞國家的發展中,我們永遠也繞不開過去與未來交織而存的衝突,而政治關係本身的複雜、殘酷和微妙,也遠遠超過了所有電影能拍出來的內容。


在“慰安婦”問題上,日本為何對中韓採取區別對待?


但當我們想要著手去探討這些問題時,卻基於某些原因無法獲取更多資源、無法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因此,ViaX此次開設國際關係學Workshop,就將帶你更加深入的去了解日韓慰安婦問題、朝鮮核問題,同時,還將與你一起探討中國在新興全球秩序中的角色。最終,你將學會利用更多維的角度去重新審視中日韓朝等東亞國家的國際關係!


Workshop-國際關係學

中日韓朝等東亞國家關係案例


在本次Workshop中,將由西雅圖城市大學博士、UBC博士引你入門,並教授相關知識與理論,同時還將引導你自我思考產出一篇關於國際關係案例的研究報告。讓你一次瞭解這個前沿的研究領域!

報名或諮詢更多課程詳情

可搜索wx公眾號:ViaX科研教育(ID:viax_education)

並在後臺回覆關鍵字: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